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晋颜血 > 第六十九章 萧氏困境全文阅读

第六十九章 萧氏困境

荀华和荀灌始终在关注着裴妃,这时见裴妃的神色有所缓和,不禁松了口气,脑海中也不约而同的浮出了死马与司马的谶纬之言。

荀华正要说些什么,却被荀灌拉住,示意稍等。

裴妃把目光从杨彦身上移开,缓缓说道:“杨家郎君既有此心,孤自是欢喜,但东海国势颓败,人心惶然,几近于九死一生之地,杨家郎君又怎来如此信心?“

杨彦抱拳道:”寒门唯有以事功建业,否则永无出头之日,杨某不甘为寒门,自当拼死一搏。

其实郯城形势虽然恶劣,但西有祖逖,名震羯胡,邻有郗鉴,据邹山自守,北有青州曹嶷,乃石勒心腹大患,幽州则有段匹蝉与段文鸯,不服石氏号令,故我若小心低调,一两年内石勒不会注意到我。

有此缓冲,可筹措钱粮,吸附流民,加固城池,操练精兵,他日石虎来攻,足以自保,若能反胜一场,长安刘曜必不坐视,当出精兵与勒决战,我则借机收取失地,为王妃广置家业。“

裴妃点点头道:“孤相信以你之才,或真有可能于死地求活,不过……孤只是一区区王妃,未必能面见主上,又如何为你陈情?“

杨彦成竹在胸道:”朝庭每月于初一及十五,分别举行朔望朝会,王妃只须于朝会时报名求见,主上碍于颜脸,将不得不招见。“

“见了又如何,不用主上开口,自有人阻止!”

荀华忍不住道。

杨彦诡异一笑:”女子有三招绝活,曰:一哭二闹三上吊!“

顿时,裴妃玉面通红,羞恼之色溢于言表!

荀灌和荀华,和周围的带刀侍婢也是不敢置信的看着杨彦,这是什么馊主意啊,我们女子有这么不堪吗?

不过男性府卫均是捂着嘴偷笑,甚至还有人向杨彦竖起了大拇指!

荀灌更是不满道:“杨彦之,你把王妃当成什么了?岂能与街头泼妇相提并论?”

杨彦微微笑道:“女郎与王妃不必气恼,古人尝有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不闹,只能待母亲想起了才会喂上一次,又如何茁壮成长?

婴儿尚知哭奶,何况成人?以微见著,天下事不过如此。

正如杨某提议由王妃为王招魂,除了正名立庙,也是提醒主上,他这江山是怎么来的,莫要过河拆桥,无情无义,于青史中留下污点。

若是王妃放不下颜脸,那么杨某倒要问一句,朝中诸公卿大夫,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龌龊无耻,谁又有脸?当然,荀公乃当朝难得的正义之士!“

荀灌刚要发作,一听这话,立时闭上嘴巴,只是哼了哼。

裴妃也横了杨彦一眼,没好气道:”也罢,这一路行来,都是孤欠你的,今次,孤就是拼了这张脸不要,也要尽力为你谋取国相之位。“

”多谢王妃成全,杨某铭感五内,终生为报!“

杨彦一揖到底,又向荀灌道:“若得荀公美言一二,或会更有把握。”

这次荀灌倒是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道:“回京之后,我会与家君详谈。”

杨彦拱了拱手,没再说话。

其实谋取东海国相,有裴妃与荀崧鼎力支持,杨彦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关键是裴妃身为东海王妃,自有大义名份,在西晋的时候,封国可以自置僚属,因此从理论上讲,哪怕朝庭不封,裴妃也可以带着杨彦回郯城,以王妃摄王政,以国事托杨彦,自置僚属官牙。

可这只是最下下之策,毕竟有朝庭认可,既不用撕破脸,也有了官方正式承认的身份,不至于被人认作异类,乃至孤军作战,将来再以事功入列士族,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

司马睿渡江之初,由于制度混乱,士庶之分并不是天壤之别,庶族可以凭事功入士,只是自永和时起,政局趋于稳定,士庶的分别才如天壤。

不过这事急不得,首要是为东海王越招魂,于是一众人马耐心的等待司马睿的敕诏,杨彦也摆开几案,开始书写三国演义接下来的回合。

……

晋陵郡武进县于太元元年受晋主诏,置侨兰陵县,萧氏一门在家主萧整的率领下,由兰陵迁居至东城里,至今已达三载。

萧氏的核心族人约有近百,依附的部曲乡民有四百余户,不算繁盛,在数千人的忙碌之下,庄园已初具规模,依着地形,搭建起了一排排的屋舍,四周围是一圈竹篱笆,田地里稻浪翻滚,却因晋陵地本贫瘠,产量并不高,一年产出仅能果腹,即便是丰年,也只有少许盈余。

总之,兰陵萧氏的日子过的紧巴巴。

萧巧娘的疑似父亲萧鎋是长房嫡子,由于萧整年岁已高,几乎族中事由他一言而决,这日,有仆役来报,萧整请他往堂屋一聚,于是萧业放下手中事,匆匆移步。

堂屋里,萧整皓首白须,端坐上首,他的三个儿子萧温、萧良与萧谦与三弟萧绩一家数口已经就坐,纷纷向萧鎋见礼。

萧鎋还有一个二妹,嫁与了兰陵当地的乡豪朱氏,朱氏也一并迁来了武进,两家即为姻亲,又互为倚仗,不过凡事以萧氏为主,毕竟兰陵萧氏入了百谱。

入了百谱未必能出仕,族中子弟成年依然要由大中正定品,而族名未入百谱,连定品的资格都没有。

与众人见礼之后,萧鎋往上一躬,笑道:“今见阿翁气色颇佳,儿不胜欢喜,是否阿翁耐不住静养,动了闲心?“

萧整挥着竹杖,摆了摆:“听说明年朝庭将于晋陵置大中正考较各家子弟,是故唤你来,早作筹谋。”

“哦?”萧鎋现出了喜色。

再看向自己的三子与几个侄子,均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萧绩却拱了拱手:“大兄,虽然朝庭欲于我等侨人中选拨人才,但我萧氏,委实不乐观啊!”

“此话怎讲?”

萧鎋问道。

萧绩捋着一把漆黑的美髯,沉吟道:“想必大兄理该清楚,朝庭定品取士,向来不是简单的唯才是举,而是与家世、乡议与亲疏息息相关,家世亲疏这没什么好说,我兰陵萧氏迁居武进仅仅三载,尚是艰难渡日,于朝中也无臂助,能运作的唯有乡议,目前……乡议于我家似是不大妙。“

”哦?有何传言?“

萧鎋的面色沉了下来。

定品取士的猫腻他也清楚,在才学堪用的前提下,起首要作用的,便是与中正官的交情与渊源,虽然中正官不会堂而皇之的偏坦于你,却总是有办法。

其次是家世,简而言之,就是一家的豪富程度,有钱,自然能运作,能给中正官带来舒心的享受,还有丰厚的馈礼,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今兰陵萧氏前两样都不靠,只能指望乡议了。

萧绩吞吞吐吐道:“与萧巧娘有些关系,前次大兄往建康带回巧娘未成,乡里便有传言,说我萧家于建康街头冒认民女,被扭至五兵尚书府,当堂败诉。

这若是放在平时倒没什么,愚鄙乡民,随得他议论,可明年夏初便是中正定品,若是传到中正耳里,会否认为我萧氏横行乡里,心生厌烦?大兄不可不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