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游戏小说 > 升迁密码 > 第112章 弥足珍贵全文阅读

第112章 弥足珍贵

陈二喜的老家居住在大梁山大峡谷的南部,他骑着摩托车行驶在新修通的大梁山公路上,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巴从身边掠过。大梁山公路一贯通,整个大梁山就像是换了人间,到处莺歌燕舞,一片生机。

一条长长的、幽深的峡谷向层层叠叠的山峦延伸而去,峡谷两边尽是茂密古老的树木,有的高大参天,树枝上都长出了树,可想而知年代的久远,一层厚厚的、绿绿的青苔包裹在树皮上,真像是给这古树穿上了一件夏季的绿衣。

树木大多数都奇形怪状,有的树根处小,中间又大了,有的则是弯弯曲曲,倾斜而长,树上面古老的藤条像蟒蛇一样交缠着,各种植被在峡谷两边的峭崖上长着,很像魔鬼的身躯,好似对着谷底的某个圣灵怒吼。峡谷中的水异常的清澈,就连水底小鱼游动的姿势都看的清清楚楚,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自由的、欢快的摆动着身姿,时而静止在水中央一动不动,时而又缓缓的向石头中间游去了,时而则迅速的向水深处扎了过去,像是离弦的箭,不得不说,只有在这样的自然中生存的精灵才算得上真正的欢悦。

走上一座亭子,视野开阔了许多,整个峡谷和整片森林都能尽收眼底,只看那山山相连,相互环抱成一个半圆形的绿圈,向山口处望去,山峦重叠,真有点山外青山的意思。那一条清澈的溪水在那幽深的河谷里蜿蜒而下,河谷绕着那青山曲曲折折而下,在层峦叠嶂的青山中,向下看不见溪水,只听见时缓时疏的水声,急湍时如战场上厮杀时的战鼓,涓涓细流时则像是隐者拨动的琴弦

记得小时候二喜经常和哥哥站在“超然亭”看秋风慢慢染红每一片叶子,然后铺满整座山峰;也经常走进林里,踏着绵绵的落叶,听秋蝉有些徒伤的鸣叫,偶尔红叶缓缓落在肩膀上,然后沉默的捡起一两片枯叶……

村子在山谷的下游,是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二喜推车进了自小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一起摸爬滚打,嬉弄玩耍的院子,三十多年前父亲盖起的老房子已是暮气沧桑,面目全非,破旧的大门上坎“忠厚传家”四个大字已被岁月侵蚀的看不清楚,看到这一切,这个七尺大汉塌蒙着双眼,低下了头。

他走进屋内,一股浓烈的香火味道扑面而来,他一眼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佝偻着身子,双膝跪在父亲和哥哥的灵位前,默默地祈祷着什么。

香炉里的三柱香火,正慢慢地吐着白烟。七十年代破全国薄煤层纪录时矿上奖给父亲的白陶瓷缸子,和九十年代创水平矿上奖给哥哥的那把铁皮暖瓶分别摆放在父亲和哥哥的遗像前。

二喜喊了一声:“娘,我回来啦。”年过八旬的母亲慢慢回过头来,只见那张岁月年轮辗过无数次,留下无数道皱痕的脸上,一双经历过岁月沧桑的眸子,向他投来宁静而慈祥的目光。二喜看到,母亲表露出的不是悲伤和痛苦,而是一种安然地无奈和无数风雨过后的坚强。

母亲笑了笑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就知道你快要回来了。”陈二喜说:“娘前一阵子矿上生产任务紧,一直没顾上回家来看你,你老人家身体好吗?”

母亲用慈祥的眼神看着二喜说:“我身体没啥大毛病,就是走路多了脚不听使唤。去年我还能上山去采摘樱桃,可是今年就上不去啦。”

二喜说:“你老都九十岁了,不能再和年轻人一样去干农活了,咱家的那些樱桃树就送给我二叔去种吧。”母亲说:“你二叔也八十多岁了,他的身体也不怎么好,今年冬天得了一场大病,身体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唉!人啊,是前门进,后门出,活一天算一天吧。”

听母亲说到这里,二喜心里一阵心酸,他说:“你老年纪大了,我和梅子商量过了,想把你接到矿上去住,这样也能好好地照顾你的身体。”

母亲好像没有听到二喜说的话,她慢慢地打开一个布包说:“喜啊,这是我昨天给你炒的你最喜欢吃的花生酥,吃吧孩子。”二喜抓起几粒花生酥,放到嘴里一嚼,发出一串清脆的声音,他忽然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家里每年都种两亩花生,二喜家种的花生个大粒圆,可是全家人都舍不得吃,因为这是全家一年四季的生活来源,父亲把收好的花生用小独轮车推到镇上换回几十块钱,放到床下面的一个木盒子里,谁也不许动。母亲知道二喜喜欢吃花生,总是偷偷存起一些,用花椒油和糖加大火炒制成花生酥,过年过节就拿出来偷偷给二喜解解馋,儿时的二喜还不太懂事,他高兴地蹦蹦跳跳地把花生皮剥掉,随手一扔,把花生粒放到嘴里一嚼,发出一串清脆的咔嚓声,可是哥哥看到后馋得直流口水,于是就拿起二喜扔掉的花生皮放到嘴里嚼一嚼,嘴里也发出一串清脆的咔嚓声,还勉强地向二喜笑一笑。二喜看到后就悄悄把剩下的四粒花生酥送给哥哥,哥哥看了看手里的四粒花生酥,拿起一粒放到自己的嘴里,又把剩下的三粒花生酥悄悄地放进二喜的嘴里,兄弟两人的嘴里同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大喜比二喜大四岁,在另一个煤矿干采煤工,就在去年春天一次冒顶事故,哥哥再也没有回来,身边留下了一个儿子叫乐乐。

想到这里,他无奈地看了一眼桌子上哥哥的灵位,又是一阵心酸。

母亲说:“听说前两天矿上又出事故了?唉!记得你父亲那个年代,是工人和干部同上同下,原来那个张矿长,都五十多岁的人啦,还是一天一个井,现在矿长还下井吗?”

二喜回答;“总经理一个月下几个,董事长从来没见过下井。”母亲说:“如今的这些干部是心比天高,可是咱们的老百姓却命比纸薄呀。上头的经是好经,可惜被这些和尚念歪了。我九十多岁的人了,经历了多少沟沟坎坎,我经历过抗日战争,也经历过解放战争,还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我懂得世道可以变,但是天道不会变。”

二喜惊奇地问:“娘,什么是天道?”“唉!多行不义必自毙。”母亲的眼神坚毅而淡定。她接着说;“孩子你记住,一个人可以没有钱,也可以没有房子,但是不能没了良心,良心是做人之本,否则坏事做绝了也就断送了自己的生路。”

老人又喃喃地说:“道理、道理,唉!首字有道,王里为理,从孔圣人那时起道理就不在我们老百姓一边,我们老百姓受苦受累没有啥?就是为了活下来。人呀就像是地里种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你爷爷的爷爷从山西红桐县迁到这里,我们的祖祖辈辈,一茬一茬的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中间我们经历过许多灾难,但还是把香火一代一代传下来了。人呀就是前门进后门出,图得就是把血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喜听了母亲一番娓娓动情的话语,感到弥足珍贵。七十而知天命,年过八旬的老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她历尽的沧桑人生,凝结成了人生大悟,她对待生活坚韧、乐观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二喜,使他的心灵感到莫大的安慰。

最后母亲又说:“我已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哪里也不想去,这里有你太爷爷、你爷爷、你奶奶、你父亲还有你哥的坟墓,我每一天都要到那里去和他们说说话,我走了他们会孤独和寂寞的。

二喜呀,你抽空去看看你嫂子和乐乐,你哥哥走了以后,她改嫁到刘村,听说那个男人对她和乐乐不好,你告诉她: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要坚强地活下去。乐乐不论姓啥,都是咱老陈家的骨肉。还有你一定要照顾好玲玲,这孩子从小聪明,心眼好,要让她好好学习,你告诉她,奶奶想她,希望假期里回来看看奶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