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游戏小说 > 升迁密码 > 第059章 岁月如歌全文阅读

第059章 岁月如歌

小陈一愣,本能地想拒绝。可是,于光远真诚的眼神,还是让他改变了主意。他点了点头,在前面领路,脚步有些沉重。

在一间低矮小房门前,小陈停了下来。他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出一位女人苍老的声音。

“我姐姐在家,她家是进屋就上炕,下炕就出屋。”推开门,姐姐亲热地招呼小陈进屋。可是,见小陈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头发花白的姐姐,为难地皱了皱眉头。

于光远看清楚了,这个所谓的家,不到八平方米。一个用木板钉的木床,几乎占据了所有的面积。衣服被褥七零八落地摆放在床上,墙面花花绿绿地贴着各种报纸。

于光远还发现,墙上贴着几张发黄了的奖状,有一张上面写着“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

“兄弟,你领朋友来家串门,怎么不提前言语一声,姐也好准备准备。”姐姐责怪着小陈说,“我带你们到隔壁杨大爷家去坐,他家宽敞。”

杨大爷家比小陈姐姐的家房子略大一些,屋内的光线比较明快,虽然室内陈设比较简单,但也算是矿山俱乐部比较豪华的住房了。

小陈和于光远推门进来,杨大爷正挥毫泼墨,他看上去有八十多岁的样子,一头银发,身材略瘦,淡定和慈祥荡漾在脸上。

他热情地招呼于光远二人落座。于光远抬起头来,看到屋子里摆放着各种书籍和报纸,墙上挂着一幅字:

三皇五帝到如今,穷人富人不结亲。

穷人想把日子过,富人想把皇帝座。

三皇五帝到如今,皇帝百姓不结亲。

百姓想把枕头睡,皇帝抱着美人归。

于光远观后赞叹道:“笔力险劲,骨气劲峭,法度谨严。杨老先生能把郑板桥的字体临摹得如火纯青,很了不起。”

杨大爷谦虚地说:“年轻人过奖了。我很喜欢郑板桥的人品,字品如人品。我自一九八八年退休后就一直临摹他的字体,已经二十多年了,杨某不才,进步很慢。就现在的水平,也只是板桥大师皮毛而已。

郑板桥清廉刚正,一心为公。经常深入民间,洞悉民间的疾苦。他是第一个提出‘当官不为民当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理念的人。终因正义而得罪了贪官,冤枉被参。他在惜别潍县绅民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了一首诗:

“乌沙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又为前来为他送行的众多百姓,画了一幅菊花,也赋诗一首:

“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春来花更艳。”

他那豁达的心胸,睿智的才能和为民请愿,不惧权势,

凛然无畏的气魄在民间广为传颂。

于光远问道:“杨老先生退休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杨大爷热情地回答:“我祖籍是美丽的杭州,我退休前是隆隆矿业的总工程师,一九五八年大学毕业后,我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了回杭州工作的机会,选择了煤炭这个行业,来到正在建设的隆隆矿业,一干就是三十年。”

老人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于光远又说:“唉!往事如烟,岁月如歌。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的工作经历,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发展建设的大幕刚刚拉开,由于我们的工业基础落后,能源工业成了国家快速发展的瓶颈,各行各业都需要煤炭。

我们煤炭工人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天天加班延点,过年过节从不休息。我们以矿为家,以苦为乐,夜以继日,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为煤炭事业的发展奉献了一生。

有一位作家曾经写道:“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苦了一辈子从不会说一个苦子,干了一辈子从不会说一个累子,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而自己却终日工作在阴冷和黑暗之中。他们上井后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看久违的太阳,闻一闻阳光的味道。”

杨大爷越说越激动,眼泪情不自禁地滑过他慈祥的脸庞。

于光远说:“杨老先生,我们的国家就是依靠你们这些千千万万个老一代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一步步发展起来地。吃水不忘挖井人,煤矿工人为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我们的党更不会忘记你们。

可是看到你们的居住条件如此之差,让我感到内心非常的愧疚。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你们还居住在五六十年代的工棚里,你们有怨气,有情绪是很自然的事情。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人为地疏远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责任不在我们善良的市民,责任在市委市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尽管我们龙长市还是国家级贫困市,尽管我们的财政还十分的困难,但是我们会想方设法,尽快对旧城区特别是矿山俱乐部进行大规模改造,争取在一年内让大家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温暖舒适的暖气。这是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所有旧城区居民发出的壮严承诺。”

小陈听完于光远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地看了于光远一眼,只见于光远眼光坚定,胸有成竹。

小陈意识到近半年来,眼前这位年轻的市委书记在龙长的所作所为,表明他绝非等闲之辈。得民心者得天下,抓住矿山俱乐部棚户区改造这件民心工程,以此为施政的突破口,迅速凝聚人心、树立执政形象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矿山俱乐部棚户区改造工程,很可能是即大梁山扶贫工程起动后市委于书记施政的又一战略手笔……

走出杨大爷的家门,于光远突然决定到附近一处用旧苫布搭建的屋子里去看看。他敲了敲用破木板拼成的“门”,见里面没有应声,便推“门”走了进去。

一不小心,低矮的屋顶下,一根横梁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脑袋。“哎哟”着叫了一声的他猛然回头,见“门”后站着一个小伙子,虎视眈眈地望着于光远和小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