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游戏小说 > 升迁密码 > 第098章 圆梦行动(2)全文阅读

第098章 圆梦行动(2)

于光远得知刘抗日老人有一双好儿女,儿子在一九七八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功,现在是西南军区某师参谋长,少将军衔。女儿在省医科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省城大医院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大梁山当了一名乡村医生,为大梁山人民行医除病,大梁山人民亲切地称颂他的女儿是大梁山上的白衣天使。刘抗日老人也是一名老党员,在村里干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现在退休在家,每月还能拿到六百多元的退休金。当得知老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时,于光远内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临别时刘抗日老人紧紧握住于光远的手说:“你一定待我全家向老首长问好,祝他健康长寿。如果是身体许可,就请他来大梁山看一看,大道通百业兴,大梁山公路通了,我们大梁山人民的日子一定一年比一年好啊!”

刘抗日足足送出三里地,于光远告别了刘抗日老人和美丽的柳条峪村,

他坐在越野车里,车子一路前行,他的思绪随着车子的颠簸,久久无法平静。王翠英老人带着遗憾而去,于光远再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身上这副担子的分量,四千平方公里的龙长大地,两个行政区,五个行政县,四百万勤劳善良的人民,

他们的衣食与住行;他们的福址与幸福,做为龙长市委的一把手,义不容辞,殚精竭虑。

走出了大约二十多里地,于光远听到远处山坡上传来悠扬的歌声:

太阳出山乐悠悠,

鸟儿叫连天,

拿起锄来上南山,

草上的露水还没干。

风和日丽好清天,

白云似柳絮,

茶园满山嫩又绿,

采茶的姑娘心欢喜。

于光远走下车来,看到远端一派绿意盎然,一畦畦茶树参差错落,勾勒出宛如少女般的优美曲线,修剪过的茶树露出了嫩绿的苞芽。

一群采茶女一边采茶,一边唱歌,悠扬的歌声在美丽的山间回荡,构成了一幅浓墨多彩的风景画。一对对年轻美貌的少女,身着民族服装、肩背竹篓筐、头戴小草帽。她们美丽的身姿优如镶嵌绿叶丛中的翡翠珍珠,分外迷人。

少女们一采一颔首,拨开密集茂盛的茶叶,寻找着最稚嫩的那片新叶,感受最新鲜的那份春的气息,她们沉浸在寻觅新茶叶尖的那份愉悦之中。

一张张甜甜的微笑在少女们的脸颊上蔓延,仿佛手中握着一个个珍贵的绿宝石般,小心翼翼呵护着新茶叶。

此情此景,让于光远为之一振,蓦然间情绪好了许多。他来到路边的一个茶摊前,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递过来一杯清茶,和蔼地对于光远说:“同志啊,看样子你一定是修公路的领导吧,这公路一通,我们大梁山就有了灵动,就有希望,快坐下来喝杯茶歇歇脚吧。”

于光远看到杯子里茶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于是就问道:“老人家,这茶闻起来真香,一定是雨前茶了?”

老人回答:“一看你就是一位懂得点茶道的人。一般的茶叶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分为雀舌、极品、明前、雨前等几个等级”。

一斤极品好茶,约有茶芽达八万个之多。该茶采摘有严格要求,一般极品茶只采一个嫩芽;一级茶一般可采一芽一叶;二级茶就可以采一芽二叶。其制工亦极为讲究,在炒制工艺中有抖、挺、扣、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好茶经过杀青后,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饮后感到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能达到无味之味,乃至味也的境界。

由于大梁山气候湿润,海拨一般在一千米左右以上,很适合绿茶的生长。可是由于交通堵塞,与外界隔离久远,大梁山茶一直没有得到规模种植。

唉!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交通不便,山外的人很少进到山里来,所以再好的茶叶也只是落得个:‘名落孙山人不知,空在深山几千年’的地步。

现在好了,大梁山公路一通,外面人能进来,大梁山的茶也能走出大山,到那时就叫‘名扬天下人知晓,四海通达万里飘。”

于光远说:“老人家说得好啊,大梁山公路一通,大梁山的茶叶就一定能:名扬天下人知晓,四海通达大洋飘。”

又经过一个小时的行程,越野车到了榆树村,于光远在村支书赵乐陶的陪同下来到郑才有家。

老远就能听到院子里传来的叽叽喳喳的鸡叫声,胡大姐正忙着在鸡舍里喂鸡。

赵乐陶告诉于光远:“于书记签字为胡大姐提供贷款担保后不到五天,三万元贷款就批下来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胡大姐办起了养殖场,赵乐陶又从自己的养殖场派了一名专业人员向胡大姐传授养殖技术,现在她家共养殖蛋鸡两万多只,每月纯收五千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两人正说着,胡大姐的男人郑才有开着一辆农用车从外面回来,他把于光远和赵乐陶让进屋里,热情地为二人倒上茶水。于光远问道:“听说郑大哥一家是从菲律宾移民回来的华侨?”

郑才有说:“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华侨,我们原籍就是龙长人,小时候父亲带着我们一家人移居菲律宾,去投靠了一位亲戚。父亲当时利用当地银行贷款,建起了一个橡胶园,菲律宾是热带气候,一家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再加上橡胶园的投资失败,父亲、母亲和两个哥哥先后去世了。

我由于从小就有点残疾,没有办法在当地生存,就与童养媳胡郑兰一起投奔到龙长榆树村舅舅家,可回来不久舅舅也去世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到了胡郑兰一个人身上。

上次郑兰去山上采药,不小心坠落悬崖,如果不是于书记你们及时相救,郑兰恐怕早就没命了。”

郑才有正说着,胡郑兰从鸡舍里走出来,看上去她气色比原来好了许多,身材也胖了不少。一付五官俊秀的面庞,额头显得微微的饱满,不怎么喜欢说话。

于光远突然感觉这付面孔如此亲切,曾似相识。胡郑兰向于光远微微地笑了笑。赵乐陶说:“胡大姐,于书记一直对你放心不下,今天是专门来看望你的。”

胡郑兰腼腆地站在一旁说:“谢谢于书记。”于光远问道:“胡大姐,你这个养殖场干得不错,每天产这么多鸡蛋都能销得出去吗?”

胡郑兰说:“由于我们大梁山的荒坡上到处生长着一种绿色植物——荠菜。鸡吃了这种植物产蛋多,并且蛋黄大,所以我们村子的鸡蛋远近闻名,再加上村委会搞了订单销售,又注册了榆树牌商标。在省城的各大超市很受欢迎,每天都有车上门求购,并且一律是现款交易。”

于光远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乐陶啊,你这个村支书干得不错,很有远见,品牌注册、订单销售,搞得好啊,这样就解决了养殖专业户的后顾之忧,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大梁山的出路就是大搞特色产业,下一步要把你们村的经验推广给整个大梁山区,让他们都能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大梁山早日变成一座金山银山。”

赵乐陶说:“于书记,我们村下一步还有一个打算,希望能得到你得支持。”于光远说:“好啊,说来听听。”赵乐陶说:“就是借助大梁山公路全线贯通,把桃花峪及仙人洞的旅游搞起来。”

于光远说:“英雄所见略同,我们两个人想到一块去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