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燕返 > 130 万石之封全文阅读

130 万石之封

一张厚实的扶桑原产“薄墨纸”,呈淡灰色,约五十公分长,三十公分宽。

从右至左,竖排书写着如下字样:

『近江国犬上郡,下之乡,高三千四百石;

同郡,尼子乡,高三千石;

同郡,法养寺村,高六百石;

同郡,藤堂村,高四百五十石;

同郡,甲良村,高五百石;

右五所,都合七千九百五十石。

新恩宛行之迄;

可领知者也。

元龟三年;

九月十一日;

佐佐木流云殿;』

在这几些竖排文字的左侧最末尾,则是代表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印章,加上其个人的签名,以及奉行官武井夕庵的联署判状画押。

书状送到手里,是在签署之后的第四天。

这份文件乃是织田家的所谓“宛行状”,也就是加封知行的正式文书。一串汉字的意思,是指把近江国犬上郡总计约八千石的五块领地,作为“新恩宛行”,授予给佐佐木流云。

加上原有两千余石的“旧领安堵”,一下子达到了万石之封。

对于区区一家不起眼的国人众乡下武士而言,真乃可喜可贺的事情。家眷与臣子们,无不深感与有荣焉。

伊织夫人有持家的经验,提前从金库里取了五十两白银,特地让人换成了五万枚成色上好的私铸钱。此时派十名壮汉,将钱币装在箱子里抬到路边,像撒喜糖那样赏给领内的百姓,让底层人士也都沾一沾喜气,分享快乐的心情。

除却出不了门的老人和不懂事的小孩子,算下来平均每个村民可以分到十多文钱,足相当于五六日的口粮了。

于是皆大欢喜,旧领民无不做出感激涕零的样子,新领民也消除了抗拒担忧的心理。

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接着,流云根据本时代的习俗,又综合了熟人的建议,给江口助左卫门与速水清兵卫,以及青田坊和黑田坊增加俸禄;拨出三百石土地作舜山寺的“寺产”,让兴河师叔和随风师弟有能力扩展僧院,修缮庙宇,收纳门徒,雇佣仆役;把一年以来表现比较突出的几个士兵提拔为武士,分别赐以少量的土地;给伊织二百石,冴子五十石的“化妆料”,以维持她们作为上级武士女眷的生活体面;给“对魔忍小组”这支雇佣军发了节庆红包,以及微不足道的象征性涨薪……

一系列流程下来,只耗用了一千五百石左右。相比起庞大的新增土地,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在织田家是普遍情况,家臣们乘上东风,知行地都大大增加了,手头一下子阔绰起来。

不过也有的人施政能力不足,一时难以适应,反而弄出乱子的事例。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流云马上命令江口助左卫门带着那些初心武士们到新领地去巡视安民,彰显存在感,速水清兵卫与随风师弟核实土地人口,调查民情,兴河师叔统计各类账册。

一万石的领地上,大约两千户的居民,大概是一个社区居委会的程度,但是实际接手,倒也有点难度。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有时候一个小山村里面的恩怨情仇,也能复杂得跟电视剧一样。

织田家虽然使用了石高制,不过并未广泛检地,数字只是估算,更别说梳理土地产权的关系了。

八千石的新领地里面,大约有四分之一以前是佛门天台宗的寺产。比叡山延历寺被烧之后,看管寺产的和尚收拾细软跑路了,现已成为无主之地,只要对佃户们略加安抚即可平稳过渡。

还有三分之一的领土上,盘踞着一些没有被承认为正式武士,但在乡间掌握了话语权的“地头”家族。百姓纳贡服役的过程中,这些“地头”就是赚取差价的中间商。

剩下的地盘则普遍存在名叫“惣村”的民间自治组织。往往是数十个农户联合起来,在财税和治安问题上共同进退,面对领主的压迫会齐心协力讨价还价,应付起来有点麻烦。

流云让江口助左卫门、速水清兵卫与兴河师叔、随风师弟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

按照织田家的惯例,领民需要缴纳相当于田税的“段钱”,以及相当于房产税的“栋别钱”,同时每年还需要承担为期不定的劳役,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三五十日。换算下来整体税负超过了五成,是比较沉重的。(当然列国大名比这更重的也多得是)

如果领地有“地头”势力存在,可视作多了一层中间商赚差价,百姓的负担会更重,达到六成以上,领主的收益却会由五成减少到四成。

而名叫“惣村”的民间自治组织,则会想方设法讨价还价,把整体税负降低到三成半左右。

速水清兵卫调查之后,提出的方针是:对于“地头”势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笼络,让他们变成协助治理的帮手,但对于“惣村”组织一定要坚决打击,肃清余毒。正好马上要秋收了,可以趁机理清秩序。

江口助左卫门与兴河师叔没有什么太多主见。

随风师弟神情不太自然,似乎对速水清兵卫的意见感到不以为然,但没有主动开口。

流云眼神余光瞧见了,出言鼓励小师弟直抒胸臆。

随风师弟这才开口说:“若只考虑目前的纳贡和徭役,确实该笼络‘地头’,取缔‘惣村’才是。然而,佐佐家是要在新领地上长年累月呆下去的。‘地头’虽然可以帮忙治理,终究只是食利的蛀虫,对他们太过纵容,或许会导致百姓逃亡,民生凋敝。反之允许百姓自治,有利于吸引流民拓荒,田亩增产,如果可以想办法逐步取得各地‘惣村’主导权的话,将有百利。”

速水清兵卫闻言皱了皱眉,也讲出自己的道理:“村里的‘地头’确实只是蛀虫,但那些人的存在,可以提醒百姓必须无条件遵守上级的命令,而且这些人还能代替领主吸引民间的怨言。反之,如果放任‘惣村’发展的话,就是鼓励百姓与领主讨价还价,就算利于农桑,恐怕也得不偿失。”

两人意见不同,流云下断定道:“一味的压制和欺瞒不是长久之计,给百姓留些自治的余地亦无不可。今日之事,就遵循随风师弟的提议来办。”

速水清兵卫听了这话,脸上仍是有些抵触的意思,但低头深呼吸了一下,立刻调整好心态,心平气和地接过话头说:“那么,按主公的意思,在下会对领内的几十个‘地头’进行遴选。名声较好著有才具的,提拔到城里当武士,同时切断在乡间的势力;以往有过严重恶行的,进行诉讼审判,剥夺现在的权力。至于百姓自治的‘惣村’组织,允许他们继续维持,但要派遣信得过的人进去监督,不可彻底放任。”

流云点头表示满意:“好。这里面的日常事务,只要有清兵卫和随风师弟你们两人联名签署的命令,即可生效。涉及地产变更,罪犯处刑之事,再交书状上来给我看。”

二人领命。

至于江口助左卫门巡视治安、兴河师叔处理账目公文、青田坊黑田坊守卫大宅、对魔忍小组受雇专门应对妖怪——这些安排不在话下。

老和尚兴河有点不满:“以前只是计算两千石领地的账目,已经很费力。现在变成一万石,我恐怕都没有时间收拾庙里的事了!”

流云还没回话,小和尚随风插嘴说:“师叔,现在咱们‘舜山寺’有了三百石僧产,足以供养几十个僧兵和仆役了,难道还需要师叔亲自动手擦拭佛像吗?”

老和尚兴河念了句“阿弥陀佛”,默然不语。

流云笑了笑,安抚道:“我知道师叔对富贵权势没什么兴趣,就当是帮我的忙吧。”

老和尚兴河这才叹了一声,无奈点点头。

于是新领地的政策和分工安排,如此决定。

却还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第二日,有四位邻居联名送来语气谦卑的信函,分别是知行七千石的山崎片家,知行一万二千石的小川佑忠,知行三千石的后藤高治,知行二千石的多贺常则。

因为领地有了接触,他们想要提前商量好明确的分界线,以防日后出现争端。

这四人都是新近几年加入织田家旗下的近江国人,目前皆归属于信长直臣序列,身份地位相差无几。

流云仔细一想,自己身边找不出什么在外交场合足够有资格作代表的人,只能亲自出马。

划清领地分界线的事情,倒是不麻烦,只要双方到场,签下文书,一式两份,各持备份,然后插上木牌或者埋上石碑作为标识就可以了。

不过邻居们都异常客气,三两下办完了正事后,非要拉着一起开茶会,观能剧,听狂言,猎野鸡,赏连歌,看相扑……把武士阶级流行的娱乐方式来了个遍。别看这几位知行没高到哪去,毕竟长期在靠近京都的南近江一带生活,对洛中“贵人”们的生活方式,了如指掌。

流云挺好奇的,心想开卡眼界也不错,加之盛情难却,便在此蹉跎了一阵。

茶会、能剧、狂言、狩猎、连歌、相扑这些活动,试过之后也没有觉得特别有趣。不过,四位“芳邻”刻意谄媚奉承的姿态倒还挺不错的。

显然他们都知道佐佐木流云前途无量,现在是来提前投资的。

有谁会不喜欢被拍马屁呢?特别是文化人的马屁,能拍得恰到好处,既极尽阿谀之意,又不显得过于浮夸,令人心旷神怡,十分满意。

如此一二十日,正好稍觉倦怠,恰巧收到了北方木下藤吉郎的来信,说是有些正事要商量。

以此为理由,流云拜别“芳邻”,回家休息了一晚,然后应邀北上。

到了才知道,原本木下藤吉郎受领北近江三郡一十二万石土地之后,很有一番折腾。

首先是宣布免去浅井统治时期随意增减的苛捐杂役,只收固定项目、固定税率的年贡。接着强行撤销了一切由寺社势力掌握的关所,允许受承认的商人自由进行贸易。然后他把小谷城遗址拆了个干净,打算到琵琶湖岸边修一座只考虑交通便利,不在乎防御的新城,取名为“长浜”。并且在新城的城下町颁布减免税收,优惠租售土地的政策来吸引商人。

如此作派,且不论最终有多少实效,起码励精图治,振兴一方的态度,是摆出来了。

至于封赏家臣,录用人才之类的举止,自然不必说,除此外木下藤吉郎还效仿织田信长的做法,特意组织了一支名叫“黄母衣众”的亲兵,专门收纳附近尚未得志的江湖豪勇之士,施以厚遇,诱为心腹。

流云到来之时,长浜城还只有个大概的框架,正在进行繁忙的土木工程作业。附近有大量被政策吸引,新搬过来的商贾,也都各自忙着建设店面。一片混乱之中,人来人往十分稠密,显得极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