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朱明天下 > 第27章 皇甫嵩全文阅读

第27章 皇甫嵩

县城所有百姓都被动员起来,热火朝天,朱吉也成立了专门的匠作营,大量的工匠从流民百姓中选拔出来,编入匠作营。

朱吉在工匠们中间普及灌钢法,制作钢铁,同时批量打造后世赫赫有名的横刀、陌刀以及更为坚固的步人甲等铠甲。

步人甲是将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身着步人甲的士兵,以密集阵型依托壕沟堡垒,屡屡击败金朝骑兵。

可见步人甲的强悍。

而枪兵的枪头也全部采用精铁打造,穿透力可以瞬间穿透普通的扎甲。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大量用灌钢法制作的钢铁被铸造成新的武器,装备士兵,极大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

“我准备给武骧营的精兵分配土地,而其他士兵则开始在周边实行屯田,你们意下如何?”

朱吉将刘基和戚继光召集过来,提出了心中的打算。

戚继光听到朱吉的话,顿时一喜:“主公,分配给士兵土地,能极大提高士兵的好战之心。为了保护他们的土地,他们一定会更加强大。”

朱吉看着戚继光:“不错,我认为可以先给武骧营士兵分配田地,每人可以分到三十亩土地,作为他们的永业田,免除赋税和徭役。另外,凡是立下战功,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

说到这里,朱吉又说道,“当然,这些土地还要和他们的战功相挂勾。无战功者,之前的田亩要逐渐收回。每一代子孙继承土地,无战功者,要扣除一定的田亩,直至永业田。

除了武骧营,其他的士兵则采取平时耕种土地,农隙时候进行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

朱吉的想法来自后世明朝的卫所制度,如今的大汉经历数次天灾,再加上**不断,人口锐减,和后世明朝初年极为相似。

若是将青壮全部征调为兵马,则没有人耕种田地。如果全部耕田,则没有人打仗。

而明朝卫所制度的建立就最大限度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卫军实行屯田制度。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

靠着卫所制度,明朝兵额最多时达两百七十多万人。

当然,这个制度也有不少弊端。

朱吉既然做好了争霸天下的准备,就要从现在开始来实行这个制度,不过明朝的卫所制度毕竟要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朱吉就想要刘基和戚继光给他参谋参谋。

刘基听闻后,点点头说道:“目前大汉朝廷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制度,一旦入伍,就要服役三年,这导致不少田地荒芜。

主公提出的方法正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按照主公的方法,征召的兵马很难前往更遥远的地方,不然也会出现大汉目前的状况。”

朱吉笑了笑,说道:“我的这些想法只是设想,目前并不打算实施。而且我们目前也根本不具备大规模授田的能力,除非我们真正将平原郡拿在手中。

目前,先给武骧营分配田地,其他士兵等来年,集体屯田。”

武骧营作为朱吉目前最强大的军队,自然要牢牢掌控在手中,给他们分配土地,就是将他们绑在朱吉的战车上,为朱吉战斗,为朱吉出生入死。

至于什么子孙相传之类的想法,则是等到朱吉一统天下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刘基蹙眉:“主公,如今天下土地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主公的做法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我并非世家出身,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既然如此,我就通过这个方法,争取寒门和普通百姓的支持。”

朱吉哈哈大笑,他想起了曹操,曹操虽然建立了魏国,但是基本上也没有得到世家的支持。

尤其他刚实行屯田制的时候,严重损害了兖州士族的利益,他们勾结陈宫,联合吕布摆了曹操一道,害的曹操差点丢掉了根基之地兖州。

不过曹操并没有因此放弃屯田之法,因为他注定得不到士族的全力支持,既然如此,就争取寒门士族等其他利益群体的支持。

而朱吉的出身比曹操还要低,自然更不指望得到士族的支持。

而在此时,杨善和朱能等人也来到了高唐县。这一路上,可谓是危机重重,不过还好有朱能和一队武骧营精锐的保护,有惊无险,顺利到达高唐县。

不过,皇甫嵩身为朝廷左中郎将,可不是杨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以见到的。

于是,杨善在到达高唐县之后,先贿赂了皇甫嵩的门房,将拜帖送入皇甫嵩的府邸。

随后,游走在高唐县的酒楼之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大肆宣扬朱吉在平昌县大破十万黄巾贼的丰功伟绩。

原本许多人并不相信,可是朱能和麾下的武骧营士兵每次都表现出强悍的手段,堪比朝廷的精锐士兵,顿时将所有人都震慑住了。

一时之间,整个高唐县都流传出朱吉大破十万黄巾贼的消息。

皇甫嵩原本对杨善的拜帖不屑一顾,但外面的传闻传到他的耳朵,才想起有这么个拜帖,于是将杨善召来询问。

堂上不仅有皇甫嵩,还有董卓、焦和等人,以及一些士族将领。

杨善虽为布衣,但是他胸有韬略,这里的人可没有被他放在眼中。

尤其是他身后的朱能,身高九尺,淡淡的杀气逼人,让所有人眼睛都是一亮,如何不知道这是一员勇猛的武将。

这两个组合,可谓文武合璧,让众人都不敢小视。

皇甫嵩微微颔首,笑着问道:“你就是一直宣扬大破十万黄巾的杨善?你说你的主公斩杀了十万黄巾贼?若是虚报,可是重罪。”

杨善听到皇甫嵩的问话,淡然一笑,向着皇甫嵩作揖拜道:“皇甫将军,诸位将军、大人,我家主公乃是平昌县附近的寒门地主。黄巾贼残害乡里,我家主动愤而还击,击退黄巾贼数万余精锐的进攻,然后整顿家兵,出击平昌县,斩杀平昌县黄巾贼。这些功劳平昌县百姓有目共睹,黄巾贼首级皆可查看。”

杨善的话刚刚说完,众人都是一惊,没想到杨善的主公只是区区一介寒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