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诸天攻略计划 > 第二七五章 幽谷全文阅读

第二七五章 幽谷

首先索伦并不知道在幽谷(Rivendell)会议之后由谁持有魔戒,我们读者开上帝视角知道是佛罗多,但是真的必须是他吗?就不能换人?到时候找他结果魔戒不在他身上怎么办?

在索伦看来,魔戒之后的路线是从幽谷翻过迷雾山脉,顺着安度因大河顺流而下,然后被萨鲁曼截胡,带往艾森加德(Isengard),然后被带到了刚铎,然后被阿拉贡得到

然而还是有bug的,因为在米纳斯魔古尔(minas mogul)戒灵实际上已经感应到了山中有东西,并在随后派人搜索,而且在黑门时索伦已经出示了佛罗多的秘银铠甲,竟然还没反应过来人家来销毁魔戒的!手下的小喽啰不知道不要紧,索伦你自己心里没有点b数?这个时候还有霍比特人来你这里难道是来找你单挑?

而且原著中Sam在佛罗多被尸罗(shelob)蜇伤以后为了躲避兽人使用了魔戒!就在魔多境内!你感觉不到吗?

如果没有这段情节……那么就会合理很多因为确实末日山很热,而且兽人不喜欢待,但是在收到情报有霍比特人混进来了还不派个人去守就很神奇了

索伦有一点和伏地魔以及很多反派很相似:有些盲目的自大,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尤其如此。他从来没曾想过会有人能放弃魔戒的力量抵御它的诱惑去摧毁他,毕竟有艾西铎的例子在前。索伦想连人类中的佼佼者都无法抵御,那么还能有什么问题?对于咕噜的意外,我认为,索伦没有注意,或者不屑于注意这个默默无闻的弱小种族。亚拉冈和甘道夫在黑门外的那一波险棋也完美,很有点空城计的意思。虽然他们也拿不准佛罗多的情况。如果佛罗多已经gg,索伦拿到魔戒,那就是送死。但是,缩在家也是死,过去刚一波也是死,刚一波还能为佛罗多吸引注意力,没准能成功。这就让索伦很困惑,就凭这几个人来和我刚,不是找死就是有恃无恐。他们刚打了个打胜仗不至于来找死,那肯定就是有恃无恐了。索伦认为亚拉冈拿了魔戒,所以敢来挑战他。末日火山这个最不可能的地方自然也不多想了。

魔戒这个故事,一直就是一个悲剧。

只不过他又如此甜蜜。

小时候看魔戒,被阿拉贡等人的英勇折服,也被佛罗多的坚强感动。当一切都走到尾声的时候,我甚至还不明白为什么佛罗多要去阿蒙洲,他就已经微笑着登上了船,伴随着i的歌声离开了灰港。那时候,说不出道不明的心情大概是一部电影结束时常有的惆怅空虚感。

甘道夫说,当我们离别的时候,我不会说别哭的。

后来我重新看魔戒,一遍又一遍。最后看到灰港那一段时,才恍然大悟,魔戒这个故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我也明白了为什么看完这一段后心中是如此的难过。

因为这就是一个讲述离别的故事。离别霍比屯,离别朋友,离别家人,和一切说再见。对于佛罗多来说是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人类告别精灵,精灵告别中土。

当索伦被消灭,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精灵西去,矮人遁走,那些不知名的种族都一步步销声匿迹,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又变成神话。最后,只剩下了人类。

你看,那是最后的灰港,夕阳西下,孤帆远尽,无不是道别的意像。是他们在向人类道别,初生者们经历了第一纪和魔苟斯的战斗,经历了每一次失望和背叛,终于和这片土地说了再见。记忆大概都如帆后之风,去而不返。

人类统治中土,永恒而又孤独。

魔戒中确实有很多地方与托尔金所处的时代有关,比如山姆其实就是托尔金在战争中来自农业地区的同僚,死亡沼泽隐喻了索姆河战役后的法国,魔戒幽灵的尖啸类似炮弹的呼啸...

可以说魔戒有来自现实的灵感,但是并不是“托尔金眼中的现实世界和故事里完全反过来的”,正相反,魔戒和现实从一定程度上是同步的。而托尔金所写的也从来不是一个美梦。

最直接的证据是,“人们济济一堂欢庆爱情与胜利,归乡与友谊”并不是魔戒的结局。弗洛多回到了夏尔但“There is n back”,他再也找不回过去平静的生活,战争带给他的伤痛在中土世界难以痊愈。而失去了指环的力量,小精灵们也不再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起他们的乐土。虽然战争结束了,对森林的砍伐停止了,失去女恩特的树人也再也不可能重新繁荣了...电影和书的结尾都是远征队乘船永离中土大陆。魔戒中一个时代的逝去带来的感伤恰恰是和现实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工业化带给人们的感受相对应的。

其实细想,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难免有这样的感伤。

美好的结局不过是主角的一场梦——这样的解读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非常亮眼的,但并不是可以用到每一个文艺作品上的。

“击败伏地魔不过是哈利做的一场梦,其实之前在杀死魂器的时候他就已经死了”

“小红帽和奶奶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不过是被狼吃掉的小红帽做的一场梦”

“嫁给王子不过是被继母虐待而死的辛德瑞拉做的一场梦”

....

Really?!

在这里,无疑这样说是不合适的。因为魔戒的故事真的只是中土大陆漫长时间线上的一个节点而已,后面的故事还很长,何必给它生搬硬套一个这样的结局?

霍比特人或许还可算是给儿童阅读的一篇童话,但魔戒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童话还是太沉重了。

还有一处小小的勘误:

托尔金参加过世界大战,和他的朋友和同学。这一群热忱高尚的年轻人,最终只活下来一个。

我想作者参考的应该是这一段:

一个真正亲身处于过战争阴影下的人才能完全体会到它的压迫;但当时间流逝,现在似乎忘记了在1914年被卷入其中的青年的经历不比在1939年及以后的经历少一分丑恶。至1918年,不是一个,而是我所有的好友都死了。

可是事实上,英文原版是

One has indeed personally to e uhe shadow of war to feel fully its oppression; but as the years go by it seems en that to be youth by 1914 was no less hideous ahan to be involved in 1939 and the following years. By 1918 all but one of my close friends were de

反正按照我的英语理解,应该是我只有一个亲密好友活了下来。

亲密好友不等于所有参加一战的朋友和同学,而且算上托尔金最终也活下来了两个....

以上。

-------------------正文开始

魔戒完整而庞大的世界观是我最爱的地方。书最后的设定背景我翻了快十遍,喜欢这段远甚于书的正文----虽然这也因为我看的那个版本正文的翻译实在是非常糟糕...

在托尔金的中土世界里,电影的结尾魔戒被摧毁,索隆被击败,精灵离开中土大陆前往极西地——这是第三纪的结尾,第四纪元的开始。电影的结尾是魔戒远征军的离开;在书中,精灵远航,矮人衰减,恩特也不可能再度繁荣了...第四纪元是人类的纪元。

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古老的种族将隐于历史之中,或是离开世界”,从这个结尾开始,英雄和神秘的生灵逐渐归为传说:这是从奇幻到现实的转折点。

这里应该也能类比为人类纪元中青铜时代的终结和黑铁时代的开始。从这里开始,人类开始使用铁器,发明文字,开始记录下历史——也就意味着从这个时代以后,历史中只剩下了凡人。

但是谁不留恋过去?谁不向往传说?

在与伊奥默尔的争辩中,吉穆利说:“你选择了黎明,我却将爱献给黄昏——尽管我知道,这黄昏很快将消逝。”

所以荷马写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西俄德写神谱,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所以我们为魔戒的结尾而悲伤。

因为我们都爱着无限好的黄昏啊。

除此之外,托尔金也在书中渲染了一种沉重的宿命感。露西恩·蒂努薇尔和贝伦的传说与阿尔温和阿拉贡的故事相映,精灵在萝林溪边唱响的哀歌大概也会在极西地再度响起;阿拉贡回到萝林怀念他最美好的日子时,他也写道“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踏上这片他钟爱的土地”;盖拉德丽尔夫人的预言....这样交错的时间线给人的震撼远大于高兴或难过这样单纯的情感。

在电影中也有很棒的情绪处理,比如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在法拉米尔带领骑士开始一段必败的征程的时候,皮平在宫殿中为摄政王唱歌:

Home is behind, the world ahead,

And there are many paths to tread

Through shadows to the edge of night,

Uars are all alight.

Mist and twilight, d shade,

Away shall fade

Away shall fade....

(这一段的melody是皮平的演员billy boyd写的,他同时还现场了hobbit5的片尾曲。

魔戒系列背景乐作曲家Howard Shore 是真男神)

许多这样的处理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并不想做成一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败了大魔王”的冒险剧,而是一部关于英雄的悲壮史诗。

书和电影,其实都本不是只想让你看到一个美好的结局啊。

Et Erello Eúlien. Sinome maruvan ar Hildinyar tenn' Ambar-metta!

这是伊伦迪尔从海上乘风而来时说的话,意思是:“我离开大海来到中洲,我和我的子子孙孙将居住在这里,直至世界末日。”

-------《The Lord 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写完这段我下定决心要去看英文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