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 第4章 工分全文阅读

第4章 工分

这天广播声音突然响起,把睡梦声中的安茹吓了一跳。

此时的安爸安妈已经利落的起床,洗漱过后,安家人汇合到一起,在安爷爷的带领下出门了。

安茹很好奇,他们这是要去哪里?

路上汇聚的人越来越多,安爸爸怕安茹被挤到,索性一把把她抱到怀里。

安茹猛然变高,高兴地漏出了的自己的小虎牙。“爸爸,咱们是去哪里啊?”

身前的小婶抱着被包的严严实实的四娃回过头“二丫,这是不记得了,咱们是去大食堂吃饭啊,去年你还来过的呢!”

一旁的沈翠翠抿了抿被风吹乱的头发“哈哈,小孩子都是不记事的。二丫啊,妈妈告诉你一会吃饭的时候你快点吃,吃完后妈妈送你回家,好不好!”

“好的呀”安茹连忙点了点自己的小脑袋。

安庆昌一看女儿可的模样,揉了揉安茹的头发,笑容满面。

大食堂在村子中央,人们到达地方后,在排队处领取自己的粮食,连小孩子也不例外。

生产队如今有个大食堂,一共4口锅,等到大家一起上工的时候,才会开火。

原来安爷爷作为大队书记吸取了前几年的大锅饭吃完粮食的教训,并没有让大家“敞开肚皮吃饱饭”。

而是在农忙的时候支起大食堂,给每个人都限量供应粮食。

食堂的每顿的粮食由事务长算计人数和粮食后,把做饭用的的原料发放给厨师。

食堂供应早上和中午两顿饭,男人每顿3两,女人每顿两,孩子都是1两蔬菜一份,汤随便喝。

说是汤,其实是水,根本没有什么滋味,也为了解渴罢了!

这些吃食都是要送到地上去的,节省了时间,可以让社员们好好的休息一会。

有些人不够吃怎么办呢,那从家带点窝窝头添补一下。

有那种会过日子的,为了省一些粮食,从来都不吃完,把剩下的粮食用布包起来,待会家去。

吃饭的时候安茹看到有个妇女把女儿没吃完的饭菜放在瓷缸里,准备一会带回家中。

吃完饭人们逐渐散去,安茹也回到了家中。

没多久广播中又响起了音乐,这回安妈妈跟安茹说“这首歌叫《东方红》,听到这个大家要到地里上工去了。妈妈也走了,你在家乖乖的和奶奶待在一起哦!”

“恩恩”

这些天家里的大人都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

安茹也知道这是春种了。

164年的时候人们上工都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一起工作,他们每天工作都由记工员记成工分。

工分是报酬计量单位,用于计算人民公社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

因为在公社中分配各种粮食、蔬菜、财务都要用工分计算,所以老话才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计分基准以每个“标准工作日”一般最多定为10-1分,安家村生产队是1分。

一般男壮年劳动力1分;一般男性劳动力则定为-1分;

女性壮年劳动力为7-分;一般女性劳动力(中年家庭妇女)为6-7分;

所以如果谁家男性壮劳力多,那可是很受羡慕的。

安家还好安爷爷是大队书记,本身有1个工分。而且老头身体还能动,也不愿意在家闲着,遂也是到地里上工挣工分,也有8个公分。

安庆昌、安庆荣不必说,都是男性壮劳力,工分也是最高的1分;

而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是女性壮劳力,有个工分;

而像安奶奶这样的老人,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工分是4-7个不等;

如果像安国这样的10几岁的孩子,也算半个壮劳力,6-个工分。

儿童也有1-3个工分。

这个时候除了身体残疾的,都是家里老少齐上阵的,实在上不了,只能去干一些公分少的轻巧活。

等到晚上再放音乐后,安茹知道了这是要下工了。

安家人现在除了腿脚不便的安奶奶也只有安茹一个人了。

连6岁的安谨小朋友也不例外。

刚开始安茹还在好奇,安谨这么小能干什么?

后来才知道如安谨一般大小,种不了地的孩子,都去打猪草了。打了猪草回来去队里挑过秤记录斤数,满了100斤也是有7个公分的。

对于像安谨这样的小孩子,从小知道生存不易,能够干活挣工分了。

而家里另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娃娃,被送到村中一个老奶奶家,集中管理。

其实安茹也是要去的,不过安奶奶行动不便,大人们商量后决定把安茹留在家里,好让两个人作伴。

安茹这些日子都是跟在安奶奶身边的。

安茹发现安奶奶即使腿受伤了,也没有耽误手上的活计。

安奶奶此时坐在炕上,手里拿着衣服缝缝补补,或者是用碎布做鞋底。

在安茹眼中,安奶奶有一双很神奇的手,能把一堆凌乱的布头缝缝补补在破了的衣服、袜子、鞋上面。不管多破的衣服,到了安奶奶的手里,总会缝补的完好。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指的是以前的衣服大都是大人穿完给孩子,大孩子穿完给小孩子;褪色的衣服翻一个面又是一件新衣服。

这是所谓的“大改小,旧翻新”。

算实在是穿不了的,也要拆了留着打补丁或者做鞋底。

现在的人们很难见到打着补丁的衣服了,每年都买好多的衣服,不喜欢了直接扔掉。

安茹身上穿的这件衣服,是安谨穿过的。灰蓝色的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裤脚还有些长,被安妈妈用针线挽了起来。

所有人陆陆续续的忙了一个月,终于把地里的事情做完了,这才算稍微有点空闲时间。

大食堂也顺势解散了。

这天傍晚,来了一个妇女,听妈妈招呼她:“翠翠在吗?”

“王大姐,你可是个大忙人啊!怎么有空来我们家啦!”安妈妈看样子跟王大姐挺熟悉的,说话一点都不客气的样子。

王大姐进了院子,也没进屋坐下,直接开口道“翠翠啊,咱们妇女生产队组织学习中央思想,从明天开始,持续时间为周。”

“好,我知道了。”安妈妈痛快的答应了。

王大姐得到答复满意而去,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

沈翠翠转身去了妯娌赵小花的屋子,张嘴道:“小花啊,生产队组织学习,明天别忘了,我们一起去。”

“嫂子,你知道学习什么吗?”

“好像是中央精神,主席指示。别管那么多了,咱们农村妇女多亏了新中国的好政策,办了扫盲班之后才能识得几个字,这回组织学习,咱甭管学习什么东西,认真行了”

沈翠翠是真心感谢新中国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不是白说的,沈翠翠也是这样鞭策自己的。

沈翠翠是个凌厉风行的,种地、做饭、洗衣、缝补样样都能拿出手,家里织布机的声音总是不歇着,乡亲邻里没有都不夸得。

大家都说安庆昌娶了个好媳妇,谁不羡慕他老婆漂亮又勤快能干、孩子儿女双全呢!

听了沈翠翠说完,赵小**里有些不愿意。

她又不学习,字也认不得几个,去了也学不到什么,国家政策也不关心。反正有公公这么个能干的人在,家里是万事无忧的。

即便心里怎么想的,赵小花也知道组织学习是必须去的,不去是思想有问题,要遭大事的。

跟在沈翠翠身边的安茹无知的问道:“妈妈,你们不去不行吗?我也要去吗?”

“你还小,到是不用去,不过我们妇女生产队的人必须都去的。学习一些新政策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按照它的要求去行事,你才不会做错。”

沈翠翠见到安茹对这些事感兴趣,于是又给安茹举例子“一年前听说有个干部没有按照中央的指示做工作,违反了中央精神,听说被教育了。”

安茹盯着沈翠翠,赵小花神色也认真起来:“有工作队专门对此干部进行实行跟踪、盯梢、罚站、弯腰、低头、燕飞、拘留。并连敲带诈,大冬天的不让穿衣服,站在冰天雪地里,动不动用枪威胁...”

沈翠翠知道妯娌往日对这些思想教育不上心,把结果往大里说去。只有唬住她,才能保证她以后不会犯错。

果然赵小花连忙说道:“知道了,嫂子,明天我和你一起去。”

看,效果不是出来了!

安茹想了想,年后是十年浩劫。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为了在这个年代好好生活下去,保护小命,光靠自家的“又红又专”可不行。

她也许多多努力,尽快学习这个时代的东西,顺应时代思想。

于是对着沈翠翠撒娇道:“不嘛,我不要和妈妈分开,我会乖乖的,妈妈明天带我去,好不好?”

沈翠翠想了想,虽说是组织学习,但是也没有那么严格,带着二丫去也不是不可以,“那你保证不出声、不乱动,妈妈带你去!”

“我保证”(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