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游戏小说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37章 忽必烈魂归天堂传国玉玺重现人间(二)全文阅读

第37章 忽必烈魂归天堂传国玉玺重现人间(二)

每天三次,用羊对死去的皇帝进行奠祭。到了所葬的陵地的时候,把开挖坟墓的成块,依次排列好。棺材放下去以后,然后再依次覆盖原来排列好的土块。如果有剩余的土块,则把它运到远方放置起来。送葬的官员只需要三个人,居住在五里外的地方。以便于严格保密。每天烧一次饭进行致祭,三年后就返回皇宫,不再进行奠祭。

从元世祖忽必烈一生的功绩来看,他的功绩大于他所犯下的过失,比如他多次任用贪赃枉法的官员,给国家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他过去尊敬和崇拜佛教中的僧侣,导致他的皇宫内部发生风流韵事,桃色新闻,污辱宫廷声誉,是最丧失伦理道德的事件。撰写历史典籍的的大臣评价他,具有宽洪大量的度量,高瞻远瞩,治理国家,成就很大,这些我们都认为是对他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并不恰当。

现在我们再说皇帝的孙子铁穆耳,听到他的祖父皇帝死亡的消息后,就很快从和林返回朝廷,快要到达上都的时候,遇到右丞相张九思率领着军队,前去迎接他,并奉上历代流传下来的代表国家权力的一枚印章。

这枚历代流传下来的代表国家权力的印章,其实并不是元世祖忽必烈经常使用的印章,而是中国历代相传的,象征国家权力的印章,非常重要。就是传说中的神秘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与周厉王。周厉王派遣玉工进行辨认,都说是普通的石头。周厉王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非常震怒,以欺君的罪名砍下卞和的左足。

后来周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玉,仍然以欺君的罪名再砍去了右足。到了文王即位的时候,卞和抱着玉坐在荆山之下痛哭。周文王感到非常疑惑,就派遣人去询问他事情的起因,他回答说:“我不是为了我被砍去了两足而痛哭,悲哀的是我的一快很好的宝玉没有人认识,而都认为是普通的石头,我冤枉地背上了欺骗的罪名。”文王相信了他的话,就派遣好的玉工剖开石头,果然得到了宝玉,因此称为和氏璧。

周威王执政时,总理昭阳消灭越国有功,周威王用尊贵的和氏璧奖赏他。不久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把奖赏的玉璧显摆出来,当时就有人在声场大声惊呼起来,说:“你们看啊,那个池塘中有一条大鱼!”众人也大吃了一惊,纷纷走出门去,到池塘边去观看,等到他们看过鱼后,回到席位后,惊奇也发现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当时昭阳怀疑是门人张仪偷窃了,于是就拘捕了张仪,对他进行严加拷问,但是他拒绝承认,没有结果。

张仪因此受了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开楚国进入魏国,再入秦国,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公元前15,被任命为秦国总理,就游说诸国联合秦背叛齐国,后来又以使节的身份进入楚国,瓦解齐楚联盟。后来多国联军打败了楚国,拘捕了楚怀王,攻克郢都,尽取楚国汉中地盘,终于报复那场仇恨。

后来那块璧玉被赵国的太监缨贤所得,不久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听说后,说:“我写一封信给赵王,愿意以十五城市换取那块璧玉”,当时秦强而赵弱,赵王担心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无计可施。

赵国有一个小知识分子名叫蔺相如,他自己请求携带着璧玉到秦国去,他献了璧以后,发现秦王无意交换城市,就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万般无奈之下,终于迫使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8,秦国攻破了赵国,得到了和氏璧。不久统一了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玉玺。传国玉玺就这样形成了,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据传说,秦王政二十八年,即公元前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的时候,突然风浪骤起,龙舟将要倾覆,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住汹涌的波涛,以保平安。玉玺由此失落,在人间消失。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献给了朝廷。从此,玉玺随着江山易主,改朝换代,总共不下十多次,尝尽了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公元前07年冬天,沛公刘邦驻军灞上,国破家亡的秦王子婴恭恭敬敬地跪在咸阳道左的地上,把玉玺献给了他,秦王朝从此灭亡。从此传国玺得以归附了刘姓汉王朝。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当时由于孺子婴年幼,为了安全,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取,太后怒而骂之,并把玉玺重重地掷在地上,破了其中的一个角。王莽命令工匠用黄金补上。到了莽兵败被杀以后,警卫部长司令公宾得到传国玺,他携带到宛城,献给了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5年,赤眉军杀了刘玄,立刘盆子为皇帝。后来刘盆子在宜阳被打败,将传国玺拱手送给了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进入皇宫诛杀了宦官,段珪携带着皇帝出逃,玉玺再次失踪,在人间消失。

至献帝时,董卓发动叛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一天早晨,兵士看见城南甄的皇宫中,一口井中有五彩云气,就派人进去看个究竟,发现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她的颈脖上系着一小匣,匣内所藏的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他的妻子吴氏处。

后袁术拘捕了吴氏,夺得了玉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带着玉玺到许昌,当时曹操位高权重,挟持着献帝,狐假虎威,号令诸侯,至那时,传国玺得以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0年,献帝被迫“禅让”,自行退位,曹丕建立了魏国,改元黄初。就命令人在传国玺的肩部,刻上了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实他并非是篡夺汉朝的政权,其实完全是欲盖弥彰,人所共知。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65年,司马炎仿照魏国篡夺汉朝政权的办法,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到了晋王朝。晋永嘉五年,公元11年,前赵刘聪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玺归给了前赵王朝。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玉玺。更是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又过了二十年,再传给了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的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朝再次统一中国,将传国玺收入了隋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王朝灭亡。萧后携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逃避到漠北突厥部落。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公元6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王朝,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心花怒放,高兴得不行。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废除了唐哀帝,夺取了政权和传国玺,建立后梁王朝。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立后唐国,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的投湖自尽,传国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传国玺,没有结果,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的人,在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是秦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玺,是真货。而朝野有的识之士多持怀疑态度,认为那是假货。

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当时人有人讥笑他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其实徽宗好像有淡化传国玺地位的深意在其中,只是很少有人知道罢了。

玉玺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6年,金兵攻破汴梁城,徽钦二帝被掠到北方,“传国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就销声匿迹,无人知晓了。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94年,世祖忽必烈死后。“传国玉玺”忽然出现在大都,被人拿着在市场上叫卖,为当权的总理伯颜发现了,就叫人购买了下来。

这枚印章的来历,真是说来话长,历经波折。原来是木华黎的曾孙硕迪,他死亡以后,家庭逐渐贫困起来,他的妻子穷困潦倒,难以为生,就拿出家里收藏的一枚玉印,在市场上去贩卖,被朝廷中的中丞相崔或买了过去。崔或就召唤秘书监丞杨桓到家里,共同辨认印章上面的文字,认出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大篆体字。崔或看了非常吃惊,说:“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秦朝的玉印吗?”

人们不可理解的是,秦朝的玉印早就在战火中被毁掉了,为什么现在又重新出现了,况且木华黎是元代初期名将,既然得到这枚玉印,怎么能瞒着皇帝隐藏起来,不直接献给皇上,由此看来,这枚玉印一定是伪造的,不是真实的,不过是借此机会向朝廷讨好,投机取巧罢了。后来这枚玉印就贡献给了过去的太子那位姓弘吉剌的老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