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洪流:乱世英雄情 > 第九章: 毛尔盖(2)全文阅读

第九章: 毛尔盖(2)

两路人马就势占领村头的高地,按惯例各留一部固守,其余人马乘胜追击,追着敌军的屁股,杀进村去。

本就我强敌弱,一个营的西北军根本就不可能是陈建峰团的敌手,再加上一个骁勇,一个只求保命,战局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陈建峰所部在村中只是遇上了零星的抵抗,都不过是三下五下就可解决的问题,这仗打得痛快,红军的枪炮声远远胜于敌军。

才旺有些着急,跟着陈建峰下到村口两侧的山头,守军已经跑了,一进村,村里的战斗也已经干脆利落地结束了,他才旺根本就没有一显身手的机会。才旺急了,照这种情况,他这次只怕与驳壳枪、战马无缘了。才旺要求到一线部队去,排长不在身边,才旺叽里咕噜说什么,陈建峰一句话都听不懂,但看才旺的表情,他多少还是明白才旺的意思。

陈建峰笑着做手势,让才旺稍安勿躁,又不是过了毛尔盖就没有仗打了,不急一时,陈建峰让胡长发多告诉才旺一些实战经验,才旺打过猎是不假,但是没有打过仗,战场不同于打猎,得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打击敌人。

村中的喇嘛庙,敌营长刚刚接到村两侧山头失手的报告,还来不及喘息,就听到村南头枪声四起,明白红军杀进村子来了,敌营长知道固守待援那等同于等死,因为根本无援军可待,敌营长一听村北没有动静,生怕被红军包了饺子,来不及多想,带领剩余的三百多人出了喇嘛庙,拔腿就往村北逃。

正中陈建峰下怀。

三百多敌军逃到北端的山沟,还没来得及喘息,就听得一声枪响,手榴弹从山沟两侧的山上倾盆而下,在敌军中多点开花,死伤一片,幸存的敌军慌忙躲到路边的山石下水沟边,缩着头张皇失措地四望,可眼中所见,除了山崖和杂草,哪里看得到红军的身影,只能被动挨打。

敌营长打仗不行,逃命却是有一套,一看自己中了红军的埋伏,就势一滚,滚到旁边的水沟,然后一路匍匐,顺着水沟逃到一条小河,躬着腰在小河里拼命地往前跑了一段,敌营长一听枪声渐远,这才停下来喘息,回头一看,除了自己,身边再无一人。

红军嘹亮的冲锋号传来,敌营长知道,除了自己,只怕没有几人逃脱了。

这边红军开始发动冲锋,打扫战场,那边敌营长则从小河躲进山中的杂草里,据说其孤身一人乞讨回到松潘,也不知道胡宗南是怎么考虑的,胡宗南对其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大加奖赏。

陈建峰团缴获颇丰,炊事班日夜挂念的行军大锅又有了,五口,还是铝的,不重,战马五匹,弹药无数,粮食够全团饱食三个月,除此之外,陈建峰竟然还缴获了一台小功率的发报机。这可不容易,因为敌军一旦战败,第一件事就是砸毁发报机,这才开始逃命,这一次敌营长完全有时间砸毁发报机,其竟然将发报机完好无缺地送给红军,真是让陈建峰一万个没想到。敌营长其实大可不必行乞,就凭他没有将发报机砸毁,陈建峰就会给他优待,给马给钱,礼送出毛尔盖。

原来一来战争来得太过突然,二来敌营长以为自己可以逃出生天,其根本就没有打算砸毁发报机,毕竟一旦将发报机砸毁了,红军是得不到,他敌营长也会成为瞎子,在毛尔盖通往松潘的山中乱窜。没有营长的命令,敌电台小组不得不抬着电台就走,发电机组比较笨重,敌发报小组由此落在了后面,被蒋民云带人追了上去,此时敌军再想炸毁电台已是迟了,蒋民云将驳壳枪一举,整个小组只能乖乖投降,为我所用。

陈建峰一看竟然缴获了一台发报机,自是大喜过望,当即命令其给西北旅发报,探明其旅部的具体位置,陈建峰的想法是,趁该旅不知道毛尔盖已经为红军占领的的具体情况,请君入瓮,设点伏击,可事与愿违,松潘到毛尔盖不足二百公里,该旅走了四天,竟然离毛尔盖还有一百五十公里,照这速度,等到该旅到毛尔盖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不消说,人家根本就没打算到毛尔盖来,陈建峰不免有些扫兴,只得悻悻作罢,在毛尔盖周边山头布防,等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的到来。

没想到陈建峰在毛尔盖一等,就是一个月零十天,本来早该到达毛尔盖的中央领导,竟然迟迟没有到来,这对于一贯讲究兵贵神速的毛泽东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陈建峰那些天里一直眉头紧锁,每天举着个望远镜站在村口的山巅不停地朝南面的来路观望。

蒋民云担心,说:“建峰,你说毛委员这是被什么事情绊住了?”

陈建峰摇摇头:“不知道,但肯定事情小不了。”

“难道是被敌军咬住了?”

对于这一点,陈建峰倒不怎么担心,有康平等师护卫不说,就凭两个方面军会师以后,十万之众的红军,身后的国民党军只怕一时半刻奈何不了红军,何况敌我之间还隔着几座大雪山,红军不怕艰苦,国民党军未必就不怕。

“那究竟会有什么事情,至多十天的路程,怎么毛委员到现在还不见踪影?”蒋民云咬着山上刚挖的一根葛藤问。

“你问我,我问谁去?”

陈建峰岂会知道,此时的毛泽东之所以行动迟缓,是因为党内又起纷争,出现了新的矛盾,自遵义会议之后,随着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党内一时风平浪静,再无波澜,但随着一、四方面军的会师,张国焘一看中央红军人数较自己为少,持强傲物,私欲膨胀,依仗自己人多枪多,公然争权,党中央提出北上,张国焘则坚持南下,一时局面失控,部队无所适从。就在陈建峰眼巴巴地盼望着毛泽东出现在毛尔盖的那些天里,在毛尔盖以南一个叫沙窝的小地方,毛泽东不走了,决定召开会议,相对于敌军的围追堵截,此时统一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沙窝会议进行了两天,鉴于张国焘的延误,攻打松潘的战机已经失去,中革军委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红军兵分两路继续北上,分别穿越松潘草地和经阿坝进入甘南。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集中优势兵力突击一点是红军一贯的作战原则,但新的作战计划却硬生生地将红军一分为二,左路军进军阿坝,右路军进军班佑。这不是一个最佳的作战方案,但毛泽东不得不选择妥协,相对于张国焘的南下策略,至少张国焘同意率左路军北上。

松潘大草地属高原湿地,南北延绵两百公里,东西宽一百公里,为了避开松潘一带重兵云集的胡宗南集团,右路红军不得不选择从松潘大草地这片死亡之海通过。

陈建峰在毛尔盖等待了一个余月,终于等来了军委纵队。陈建峰在军委纵队里,既没有看到朱德,也没有看到朱有良,陈建峰问小龙,怎么回事?总司令呢?朱有良呢?

陈建峰这才知道,到军委工作的朱有良随朱德总司令交流到四方面军,随左路军前进。不止朱有良,五军团的杨淮等一批战友都被编入了左路军,井冈山时期的战友一分为二。

随军委纵队一同来到的还有一纸军令:陈建峰团编入林彪军团的序列,以陈建峰团为先锋,从人迹罕见的大草地闯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

军令如山,尽管对于草地,陈建峰一无所知,但陈建峰接到命令,没有一丝的迟疑,如爬雪山一样,陈建峰精心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粮食、向导、衣物、指路的标杆,特别是进入草地后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陈建峰派出几路工作队,找周围的游牧藏民详细了解,陈建峰信奉多一分了解,关键时候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做成了炒面;毛尔盖仅有的几头牦牛也被陈建峰收购,杀了,牦牛肉做成肉干,血、内脏、牛骨架一点都不敢浪费,全部送给了刚刚赶到毛尔盖的张小年,陈建峰还让藏民带领战士们去寻认草地上的野菜,以备不时之需。

陈建峰还特意交代全团,多准备些绑带,陈建峰现在越来越发现,绑带这东西,看似简单但是实用,能有效地将全团连成一个整体,最大限度地防止战士掉队,减少伤亡。

一切准备妥当,陈建峰这才牵着所有的骡子,去见毛泽东。

主力红军在到达沙窝前就已经缺粮了,作为整个纵队的前锋,陈建峰团无疑是幸运的,且不说每战下来都有缴获,都能从敌人处得到补给,就是筹粮也比后面的大部队简单,要知道红军所过之处,都是异常贫瘠,这么多的人马聚集在贫瘠之地,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