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洪流:乱世英雄情 > 第一章: 秋意浓浓(2)全文阅读

第一章: 秋意浓浓(2)

这正是陈建峰所担心的,自己不是共产党,谁会相信他陈建峰这个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在共产党落魄之际,竟然不远千里赶到福建,只是真心投奔,而不是另有阴谋,如果周恩来还在部队上,那他肯定会相信他陈建峰的诚意,如若换了一个对他陈建峰一无所知的人,他陈建峰只怕说再多也是枉然,根本就不会相信他陈建峰是来投奔,说不定还会将他当作劝降的说客,到时只怕百口难辩,让共产党当奸细枪毙了都有可能。而且据康平告知,共产党这次起事的领导人里还有张国焘,这就更得三思而后行了,试想蒋先云即便是共产党,都可以为张国焘怀疑,自己更无可能为张国焘相信,尤其是在武汉,自己让张国焘当众难堪,张国焘对自己只怕已是恨之入骨,想除之而后快。要真是如此,自己到福建无异于自动送死,死,他陈建峰不惧,但要死得其所,要是死得不明不白,他陈建峰岂不冤得很,而且不止他陈建峰,还得搭上蒋民云胡长发这十余名兄弟,蒋民云他们信任自己,自己可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赔本生意,他陈建峰从来不做,这次自然也不会,陈建峰决定,不再贸然南行,就此北返。

陈建峰与康平碰了一杯,说:“谢谢!”

谢什么?自然是谢康平提供的情报。康平心知肚明,笑,说:“这有什么好谢的,只要我说的这些对陈将军有用就好。其实说到底,是我应该谢谢陈将军当初的不杀之恩才对,如果没有陈将军的仁慈之心,哪还有现在的康平团,又岂会有今天在一起喝酒的机会。”

陈建峰笑,说当初就觉得康平是个硬气之人,现在看来不但硬气,而且侠义,值得一交。康平和陈建峰碰杯,说能与陈建峰相交,是他康平的荣幸。陈建峰也不隐瞒,说这一路下来,多有消耗,希望康平能补充一些弹药。康平一笑,说小事一桩,陈建峰要多少就给多少。

康平想得周到,不但给陈建峰一行补齐了弹药,还另给陈建峰配备了两匹马,马匹上都是子弹,康平笑言,乱世之中,多些弹药,总是无患,他的弹药反正不要钱,报个耗损就是。

陈建峰于马上哈哈一笑:“那咱就后会有期。”

康平笑:“后会有期。”

陈建峰调转马头,北返。

蒋民云问:“建峰,咱这是往哪?”

陈建峰笑,说:“回浏阳。”

蒋民云奇怪陈建峰为何回浏阳而不往武汉。陈建峰说自己记得朱有良在渌口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向自己透露他们从渌口往浏阳的消息,当时他并没怎么在意,现在一想,朱有良此话有深意,不是单纯地想与他陈建峰在浏阳相见这般简单,看来共产党在浏阳一带将有大动作,既然他陈建峰打定主意跟共产党走,与其东奔西跑,不如回浏阳守株待兔。之所以不去武汉,是因为现在武汉政府与南京一般无二,大肆屠杀共产党,如若到武汉谋职,那他当初何必执意要离开蒋介石,汪精卫此人口蜜腹剑,此人远远不及蒋介石。

蒋民云说:“你怎么就认定共产党会在浏阳有大动作?还是你那直觉。”

陈建峰微微一笑,说其实直觉都来源于分析,共产党既然能在南昌起事,自然也能在其他地方起事。浏阳醴陵处于湘赣边界,山高林密,湖南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共产党有农民为基础,在农村一呼百应,在此一带起事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蒋民云对夏发印象不佳,说自己对夏发了无好感,此人阴不拉几的,只怕不好与之为伍。陈建峰对夏发也是同感,可目前这种情况,自己要想和共产党取得联系,最好的办法还是到浏阳与朱有良取得联系,要不然,共产党又岂会相信他陈建峰是真心实意想投靠。

陈建峰说:“在没有万全之策之前,只能是先回浏阳看看再说。如若那夏发对你我百般猜疑,咱就退之三舍,回陈家湾打猎,等探明了周主任的行踪,再去寻周主任也不迟。”

陈建峰不会想到,就在他于赣南辗转之时,蒋介石正遭遇他政治生涯的第一个低谷,由于他指挥的北伐军在苏北与孙传芳的作战中意外败北,蒋介石一时成了众矢之的,各方纷纷指责,趁机发难,连他最为信任的何应钦,也恳请其下野,蒋介石数度的担心这次成了现实,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蒋介石不得不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

这一日,蒋介石闲来无事,于玄武湖边垂钓,从杭州飞驰南京,刚刚参加完龙潭战役的胡宗南,带领黄维等一干少壮派来官邸拜会蒋介石。蒋介石倍感欣慰,说:“自从下野之后,官邸门庭罗雀,今日有你们这些学生前来探视,我蒋介石自此看到了希望。”

胡宗南代表众黄埔学生宣誓,说:“校长有鸿鹄之志,岂会被一时的失败打倒,我们这些学生愿肝脑涂地,誓死追随校长,图谋东山再起。”

蒋介石欣然点头:“很好。”

蒋介石这天兴致勃勃,师生谈兴颇浓,不知不觉就提到了陈建峰。蒋介石说:“陈建峰离开南京已近四个月,有谁知道,他目前在何处?”

胡宗南答:“陈建峰护灵在长沙有过短暂停留之后,自此再无消息,我想他现在肯定已经离开了新田,具体在何处还待落实。”

蒋介石感叹,说:“建峰重情重义,如若我下野之事提前四个月,我想他也不会离我而去。但愿他没有参加南昌叛乱才好。”

胡宗南与蒋介石一样,心里也是没底,说:“不久前的南昌叛乱,周主任是领导人之一,陈建峰与周主任走得近,对共产党的遭遇深表同情,至今杳无音信,不排除他有参加叛乱的可能。”

蒋介石叹了口气,说:“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胡宗南颇为气恼:“陈建峰也真是,三番五次让他别与共产党走得太近,其就是置若罔闻,放着阳关大道不走,偏偏去走这独木桥,要不然,在此时刻,咱们师生同心,定可其利断金。”

蒋介石摆摆手,说:“他和蒋先云情同手足,你让他拒共产党于千里,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跟谁走,走什么样道路的权利,我虽然当初对他是有恨铁不成钢之恼,但这些日子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站在建峰的角度想了一想,觉得不能说他离开我就是大错特错,罪不可赦,他的言行举止,本来就与共产党的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有蒋先云言传身教,陈建峰想不成为共产党都难。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用事实去证明,陈建峰的想法是错的,我们是对的,让其最终明白自己同情共产党跟共产党走一种错误,让其自觉自愿地迷途知返。”

胡宗南说:“我们这些学生都知道校长这次下野,是一时权宜之计,是以退为进,不知道校长下一步怎么办?”

蒋介石微微一笑,说:“不妨静观其变。”

鱼竿一沉,胡宗南提醒:“校长,有鱼上钩了。”

蒋介石一提鱼竿,一尾鱼顿时划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掉在了岸边。

而此时的陈建峰已经带领蒋民云一行,过了文家市,行走在通过陈家湾的山路上。

陈家湾隐于浏阳县城北部的山岚之中,一条可供牛车通行的茶马古道与山外的集镇相连,转过一道山路,陈家湾整个村落一下子凸显在陈建峰的眼前,与浏阳绝大多数农村一样,农民们聚众而居,自成村落,村落依山傍水,村口有参天大树,立马于山头望去,但见在夕阳的余辉之中,炊烟渺渺,青砖白墙木梁小瓦组成的村落半隐半现,小溪绕村潺潺而过,而村口那几株红枫,张开巨大伞型的树冠,在迎接着远方的客人,秋天了,秋意浓浓,山里有了丝丝的凉意,正是红枫正红的时节,一棵棵红枫就像一簇簇火焰,在红彤彤地燃烧,山岚叠嶂,满目所见,整个陈家湾青翠中夹着丝丝的鹅黄,一时美不胜收。

陈建峰一行牵着马,缓步走过村口的红枫,树影依稀,余辉点点,斑驳一地,青石板悠悠长长,马蹄声声。

此时正是农忙收工之时,陈建峰带着十余骑一身戎装突然出现在陈家湾,自是引得陈家湾人一阵惊恐,待看清来人中有陈建峰,这才放下心来,陈家湾人都善意地与陈建峰打招呼,说小三回来了。小儿们则跟在陈建峰一行的身后,这摸摸,那看看,瞅稀奇,特别是陈建峰他们一左一右斜挎于身侧的驳壳枪,更是让小儿们目不转睛。

不多时,小三带着人马回陈家湾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落,看着一身戎装走进堂屋的陈建峰,陈建峰的母亲自是欣喜不已。

陈建峰叩拜,说:“娘,三儿回来了。”

陈母拉着陈建峰的手,直抹眼泪,陈母上下打量着陈建峰,“让我好好看看你,三儿,几年没见,黑了,也敦实多了。”

陈建峰说:“小三让您老人家担心了。”

陈母很是宽慰,说:“回来就好。”

陈母打量着陈建峰身后的蒋民云一行,一时有些失望:“怎么,就你回来了,她呢?”

陈建峰一时莫名其妙,问:“娘,您说的这个他是谁?大哥吗?我昨天和他见过了。”

陈母嗔道:“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老大。”

陈建峰真不知道母亲说的是谁,陈母说:“我说的是徐小姐。”

陈建峰恍然大悟,说自从四月在上海与徐雪涵匆匆一别之后,自己也有半年没有见过徐雪涵,听说徐雪涵回广州了。陈母说:“你这孩子,怎么也不知道趁这个机会把徐小姐带回家让娘见见。”

这事情陈建峰一时半刻如何解释的清楚。他问:“爹爹呢?”

陈母说:“上山里头的作坊看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