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两世姝 > 第十八章 请推佳期 又生事端全文阅读

第十八章 请推佳期 又生事端

新生儿代表着传承和希望,淡化了曾经的绝望和死亡。

周家长房因着周小五的诞生,处处显得生机勃勃。

曾因杨二和李七的闹腾,不得不龟缩在家的姝眉,也开始跟着活泛起来。

参加了几个聚会,结识了几个脾气相投的手帕交。

也终于见到了未来大嫂。

在周小五满月宴上,张清敏随张夫人前来道贺。

初次见面,姝眉对这位可能的未来大嫂,还是挺满意的。

容貌非倾城,但气质绝佳。

身材比一般江南女子高挑些,穿衣打扮雅致而不寡淡,在众女子中格外出挑。

行为举止真正的大家闺秀,待人接物礼节周全,再加上略带的那丝孤高,让人一见便心生敬慕。

怪不得大哥周霖一见倾心。

张清敏见到姝眉也有一丝诧异,只是面上不露。

未来亲小姑的言谈举止不比大家子教育出来的双胞胎堂小姑子差,还比那两人对她更多了一丝亲密。

让张清敏心里原有的一丝说不出口的情绪,平顺了许多。

张夫人和赵老太太她们正在另一处商议亲事。

周家提及周霖参加了今年秋闱,放榜后有了好消息,他将马上起身来上都。

一来想正式定下与张家的亲事,

二来要接赵老太太等人回乡,年底就得操持老太太的60大寿了。

因此周家含蓄而诚恳的请张家考虑下订之事。

周家敢这么说,估计对周霖定是高中,有相当把握。

张家也很看好周霖这个潜力股,只是女儿家要金贵些,才不易被人小瞧了去。

故张夫人心里满意,嘴上矜持,说这得回去和自家老爷商议。

周家自是心领神会,满口附和。

双方会面相当愉快。

果然不久就有老家加急信到周府,听说是周霆找人假公济私,随军中信函夹带而来。

见信内容后,周府一片欢腾:大少爷周霖秋闱不仅高中,还是第一名解元!

赵老太太心花怒放,直念:祖宗保佑!

这个大孙子注定要光耀门楣了。

这么发展下去,老周家祖上遗训:不是书香门第,也得是读书人家。

不仅能名符其实,有可能还更上一层。

大爷一叠声喊人去放炮仗,大奶奶赶着让人给全府发赏钱。

三姝姐妹除了欢喜心中还多了份安定。

有俗语:媳妇做的是娘家的官。

有个靠谱的娘家,永远让出嫁的女子多了份底气。

周霖这么年轻,前途无量。足以给几姐妹撑腰到在婆家站稳脚跟。

姝眉无数次在心中感慨:你不得不相信有天份这东西。

自己前世拼死拼活,不过才考了个二本,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秀才吧。

可人家学霸周霖小轻松的这么一路高歌。

这是虐死学渣的节奏啊!

自从得了喜讯,赵老太太欢喜的让人赶紧送信到张家。

她想快点敲定走三媒六聘的日子,等周霖一到就能行事。

张家闻讯自是欢喜,自家没看走眼,还有意外之喜,也就痛快的答应了。

老家的欢腾更不用说了,方圆百里也从未出过解元啊!

老周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虽说周老太爷和周三爷都中过举,可成绩远远比不上周霖。

且照这趋势,周霖的科举之路再更上一层完全可能。

即使不能连中三元,也差不太多,毕竟已经有的好成绩也实属罕见了。

周家向来低调,并没大肆宣扬。

周霖也是捡重要的应酬一番后,赶紧收拾启程,直奔上都。

上都周家大奶奶正在准备三媒六聘所需。

有些是按规矩必有的常规物品,也有赵老太太,王氏,包括张氏自己填进去的各种珍品。

礼单上的数目相当可观,一点不比上都的一些高门差。

周家族人虽然大部在乡下,可祖辈发的战争财不少,所以不差钱,平时太低调而已。

等周霖一到,一家人如何欢喜叙话不提,倒是周霖对着长辈们的一个请求惊了四座。

学霸周霖,意气风发的新解元,请长辈们同意并替他去张家商议,他想先过六礼定下亲事,但婚期放在三年后,也就是会试后。

他想以更好的身份迎娶张家女,不让周家被人耻笑高攀。

其实他心里在补充:也是为不委屈了那个清雅的女子。

众人一时无语,都看向赵老太太。

周霖从老家来,还能说出这般请求,可见老家的那边的赵老太爷,三爷夫妇,都是同意的了,或者是被说服了。

最终看的还是赵老太太的态度。

赵老太太刚听这话,心里是不怎么高兴的:张家女比大孙子小三岁,等三年还等得起。

可大孙子现在18岁,再等三年都21了。

她还急着抱曾孙呢!

别人在她这个年龄大多做曾祖母了。

等她看向跪在自己膝下的大孙子,越发俊秀的面孔,一双闪着熠熠星光的眼睛,正恳求而坚定的看着自己。

轻轻的一声喟叹:也罢!这孩子这般天份,这高心气,如勉强了他,恐折其锐气。

由着他吧!何况也总是为了老周家。

终是点了头。

周霖狂喜着谢祖母成全。

有了婆母首肯,大奶奶张氏马不停蹄去张家商议。

知其意后,张家不说欣喜若狂,也是喜不自禁。

要说这请求对张家百利无一害,只要婚约一定,两姓之好便成定局。

未来姑爷越有出息,自家脸上越有光,还能留自家宝贝闺女多待在家几年,这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张家美的紧。

尤其等放订那天,周家出奇厚重的聘礼,

周霖出奇超众的风采,

送礼人群出奇的齐整出彩,更是让张家大大惊喜和满足n倍。

听家人对前面盛况的描述,一向笑容浅淡的张清敏,也在几个小姐妹的艳羡打趣中,难得的露出深深的笑意。

这时姝眉意外得知,杨毅居然借口替好友周霆,陪周霖去张家下聘去了。

姝眉也就奇了怪了:除了和周霆那点基情,杨毅和周家没熟到这地步吧?

话说他不是在京都从了军吗?就算他老子娘在上都,他这一趟趟的回,也忒自由潇洒了吧?

在前面看完热闹的周霁,除了供出杨毅也在,别的也说不清楚。姝眉也不好打听。

要说还是梅香是家生子,消息灵通。

看姝眉听周霁说完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似不经意的说:“听春香姐姐说,那个杨公子刚中了武举第一,自告奋勇替二少爷充送宾。老太太觉得有一文举第一,一武举第一,不仅给两家都大大挣脸,传出去更是一番美谈,便允了。”

姝眉心里撇撇嘴:真是条大尾巴狼!既替别人挣脸,被人感激,又让自己露脸,低调显摆,稳赚不赔。

不同于上都的热闹,周家老宅极是安静。

黄昏斜阳,燥意渐褪。

在炙热里扛了一天的花木,也似乎稍稍松了口气。

声嘶力竭了一整天的知了,却还在坚持。

周家大院的大书房里,周纪秋觉得一定是知了叫得太烦人,否则他怎么就看不下书去。

三爷在书房踱了两圈,又坐在书案前闭目静气。

只觉知了叫声满耳,身旁却格外空寂。

母亲、大儿子,闺女,老儿子都在上都。

二儿子陪他娘亲——自己的亲亲媳妇去了滦平县城娘家小住。

是的,姝眉外祖家终于搬到县城大宅去了。

这两年王家添丁进口迅猛,老宅显得越发逼仄。

再加上做高官的那家族兄多次相劝。

在这几年,王勇之的生意规模发展的越发大,再在这小宅子窝着,实在不利于商场场面上的交际等等原因。

搬家势在必行。

王老太爷自我催眠:搬到那个满是铜臭味的大宅,纯属为了子孙发展的不得已。

娘家乔迁之喜,王氏怎能不去道贺。

去时是一家三口,回来就三爷一个。

趁婆母不在,亲娘万般挽留女儿外孙在娘家小住。

三爷面上笑容温润,大力支持,心里却有点被娘子甩了的小凄凉。

今早四弟一家三口,热热闹闹回弟妹娘家小住,让这种小凄凉变得酷暑难温,还演变成各种小暴躁。

三爷正暴躁的恨不能撅笔杆子时,书房门被轻敲几下。

他以为是自己的长随常乐,随口叫进。

等人进来,他才发现原来是母亲身边的平儿。

这段时间她是在老四那儿,帮忙照顾小强。

三爷愣了下,还没开言,平儿已经规规矩矩行礼,道:

“禀三爷,才刚常乐大哥去厨房取凉茶,老太爷有事唤他,又怕耽误三爷用茶,正巧奴婢在,就代他给爷送来了。”

三爷这才看到她手里的凉茶,随口说了句:“放下吧!”

平儿放下茶并没多言,躬身退出。

三爷端起凉茶刚要喝,忽然没了胃口:

没有闻到娘子泡的那股香味儿,喝起来也一定没有闺女做的那么酸甜可口。

站起来又绕了个圈,果断下了个决定。

大踏步出去,跟父亲报备下:去县城接妻儿!马上!

三爷去二进院找赵老太爷这空儿,大门处跌跌撞撞进来两人。

周往扶着醉醺醺的四爷,一副苦瓜脸。

周纪冬东倒西歪,嘴里还不断嚷嚷什么。

走到书房前,看到大鱼缸,那货忽然大喊:“渴!我要喝水!”

然后就想一头扎到鱼缸里。

周往差点没先扎缸里,死命拉着他:“四爷!四爷!这个不能喝!”

四爷怒了:“四奶奶不让我喝,你个狗奴才也敢不让我喝?!看爷不打残你!”

周往都要哭了:

你说我这是啥命啊?

跟了这么个不靠谱的爷,去丈母娘家和小舅子拼酒,喝多了还干仗,干不过就耍疯回家。回家还要喝鱼缸的水。

好说歹说哄他去书房,要是三爷在,让三爷收拾他。

结果书房没人,那要喝鱼缸水的货,不断的大喊口渴。

周往一眼看见桌子上的凉茶,忙端过来伺候他喝下。

完事他咕咚躺罗汉床上,嘴里喊着还要喝。

周往一边安置他一边回应:这就去拿!

看他消停些了,周往才匆忙出去拿茶水。

他哪知他刚走不一会儿,四爷就又折腾起来。

只觉口渴异常,格外的燥热,胡乱扒掉外衣,栽栽歪歪在书房到处找水喝。

书房门被轻扣几下,里面没人回应。

外面的人轻轻推门进来,走动间,轻薄的夏衣柔柔的,飘动如蝴蝶。一股淡淡清香如引蝶的花开。

千里之外,上都的周家长房正在依依惜别。

得了长房金孙,三房长孙金榜高中,又顺利的给长孙定了门好亲。

赵老太太要多遂心有多遂心。于是归心似箭。

大爷夫妻苦留不住。

本来张氏还想着,实在留不住婆母,留下姝眉也行。

在众多遂心中,唯独为这孩子的筹划还没结果。

张氏还想再替她找找。

谁知赵老太太原来的计划似乎有变,并没同意留下姝眉。

何况姝眉心里也不愿意。

无奈的大爷只好打点好路上要用的车马船只,送老太太一程。

好在有多次往返经验的周霖护送,多少让大爷夫妻放心些。

一路平安,比来时顺利,还快了不少。

提前得到消息的老家派三爷去北都码头接。

等赵老太太一行弃舟登岸,就看到在码头等了多日的三爷。

早就想爹娘想得掉金豆的霁哥儿,此时除了爹爹的怀里,哪里都不想坐。

姝眉看到温润慈爱的老爹时,也没出息的眼里泛酸。

三爷想念子女之意也不加掩饰,只是看向赵老太太时,眼神里除了孺慕之思,还闪过一丝隐藏的担忧。

一行顺利回到周家老宅。

大院二门处王氏带着一群下仆恭候着。

见此赵老太太心里闪过一丝不悦。

等一家人相见过,又见老儿子周纪冬脸上隐约有伤,神色也很不对劲。

老太太心里一咯噔,看向王氏问:“老四家的呢?”

王氏为难了下:“母亲一路车马劳顿,先休息片刻可好?等母亲休息好,儿媳再禀明可行?”

老太太闭了闭眼,长吸呼一下,睁开眼,神情平静:“说吧!无妨!”

看了看满屋的人,王氏还是有些尴尬,讷讷不成言。

见老妻的脸色又变,周老太爷清咳一声,挥退下人,叱道:“孽障!你还不自己说?!”

周纪冬身子微微一震,最终走上来。

对着赵老太太低声:“娘!桂英这几天身体不爽利,起不来身,没能接您,您,莫怪她!”

赵老太太目光锐利:“你脸上的伤哪来的?她起不来身,是你打的,还是打你累的?”

四爷脸胀成猪肝色,吭哧了好一会,才嘟囔道:“娘!我想纳了平儿!”

赵老太太似没听懂的:“你说什么?”

周纪冬忽然像下了决心似的,很光棍的抬头,提高声:“娘!我要纳了平儿!”

赵老太太重重的把茶杯顿到桌子上,沉声问:

“你是不知道咱家的规矩,还是没有儿子?”

周纪冬被这气势和问话又整怂了,

吭吭哧哧:“不是,要不咋办?平儿,平儿已经是我的人了。”

这句话让赵老太太脑袋嗡的一下,长子家那个通房的作妖,和母子双亡的惨状等等,蜂拥而至。

眼前一黑,身子就往栽了下去。

幸亏身边的王氏眼疾手快,一把扶住。

众人都被唬了一大跳。

赶紧抚胸拍背,一叠声叫人请大夫去。

好好的,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各个心情烦忧,乱成一团。

尤其姝眉在上都就得知,祖母的心悸病因为那个通房的刺激,越发加重,再不能受大刺激,否则寿数有碍。

按说赵老太太可不是个脆弱经不起事儿的,偏她本来大病初愈,旅途劳累。

再加上老四的事虽还没说清楚,她也猜个八九不离十。

一下子勾起她的旧病和心结,一时撑不住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