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兵锋无形 > 第七章 战略收缩(上)全文阅读

第七章 战略收缩(上)

(ps:此章之后,将大量涉及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及杨靖宇将军等烈士。熟悉历史的书友筒子,自不必。有些模糊的书友筒子们,不妨输入“杨靖宇”等关键词摆渡一下,粗略了解些相关背景。老沈不习惯大量搬来资料凑字数,遇上武器详细数据、历史背景详尽知识,只能劳烦书友筒子们根据各自喜好自备!见谅!收藏、票票也恳请支持着些。让一本用心去写的书孤寂沉底,相信不是有素质的书友筒子们甘为、乐为的。呵呵,老沈先谢咯!)

后世每逢十月一日国庆节之后,雾灵山等景区基本上实行封山,以确保游客安全。

而此时无论是雾灵山,还是更北面的五指山等高山密林中。

特勤旅各团、营、连,甚至是各处迁来的百姓,都忙着为生存而奋斗。

不仅要时刻提高警惕,对付随时可能来袭的敌机,随地可能出现的敌探,还要日以夜继地完成各项工程、生产任务。

并非这些人不知安逸猫冬很享受,也非吴旅座不如后世“有关部门”,不懂关心下属、体恤百姓,顾念他们的福祉。

实在是异常严峻的情势所迫,艰苦的抗战条件所致。

生活条件高出许许多多的后世,夏吹冷气、冬日供暖、春秋两季嫌雨烦地享受着无聊的人们,上起网来难免轻飘、虚妄话不怕闪了舌头。

就像内地省份的某些筒子,以为沿海省份天天看海。

类似平原地区的部分先生女士们,见着个山包多半惊叹大山。

最像多逛几趟日欧美的泪滴厮按得斩头们,嘴炮轰轰却闹出走马观花糗相——骑着白马、眉目传情的“西方王子”原来是瘸子,嗅着鲜花、频送秋波的“金发美女”原来是豁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连日伪假惺惺做出“迫使”特勤旅接受百姓这面子都不给,将所谓的“友邦护送兵力”,给打得七零八落。

意在示强,警告日伪,乃至昏头昏脑的国民政府:老子特勤旅就是占地为王喽!

实际上,是驴粪蛋太难听,也太不雅观了。

应该比拟为:此时特勤旅单从人数、人员构成、抢得的武器物资来,看似强大,实则虚胖,有待与时间赛跑赶紧增强体质,扎稳脚跟!

“历史上”的1938年,四纵挺进冀东,组织起轰轰烈烈的“冀东抗日大暴动”。

**就以高张远瞩的战略眼观,看到雾灵山及长城沿线崇山峻岭的巨大战略价值。

连连指示四纵及抗日联军各部,要求立足于此,巩固发展。

只是这片区域,存在山区人口稀少、粮食物资供应困难、鬼子关东军、华北驻屯军两面夹击的客观制约因素。

直接造成人数庞大的抗日联军队伍忧心受困于敌,焦急西撤、一线排开,导致损失惨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当然是力避重蹈覆辙。

只是事事并非嘴炮族们骚怨断肠狂鬼叫那般轻巧!

即便瞧准了时机,抢得鬼子本来给傅作义部添堵的,并夺得汤玉麟箱底私活。

也只是改善武器短缺部分因素,并非一劳永逸。

编列起来的高炮团,拥有苏罗通、麦得森共28门,日产八八式75高炮22门、十一年式75高炮16门,弹药还算充足。

可是玩得转日产高炮的人少之又少,吓唬鬼子飞机不敢轻易靠近可以。

一旦被鬼子探出虚实,即便是山区空域,也无法确保重要地面目标不受空中打击。

所以,不惜影响其他方面进度,调集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最好的一批学生兵,日夜苦练。

等熟悉火炮性能,熟练掌握对空射击要领了,直接机动更换不同值班区域。

无论采取诱击,还是伏击,配合老式高炮,先拿鬼子飞机多当靶机练练。

力争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原热河省及周边山区中低空域,成为鬼子的禁飞区。

封锁、掌控山区交通,最为有效的还属炮团。

以宋桂然为团长的炮兵团,下辖四个营、十六个连。

分为75山炮营,75野炮营,77野炮营,105加农炮营。

每个营各有三个炮连,一个机炮连。

炮连编制两个炮排,各装备上述火炮中的一类两门;一个保障排,主要装备步枪、轻机枪、镐锹等。

之所以与众不同,主要是为适应山区机动作战。

没想急于求成,玩什么阵地战、平原攻坚运动战之类。

每排一个10人炮班,两个10人弹药兼预备班,再有一个30人的保障排协助、护卫。

足可以连为最作战单位,灵活来往各个山区阵地。

各个营的机炮连均是120人,装备重机枪四挺,迫击炮四门,及适当的轻机枪、步枪。

主要用以对付突入各营属炮阵地区域的较大股日伪。

加上团部一个58人的直属队,炮团编制1258人。

作为主力的一团,编制最为突出。

由团参谋长丁贺为队长的直属队,人数扩充到270人,分为3个中队,9个队,27个组。

除了绝对保密的消音器驳壳枪、步枪之外,每个组均配备布朗德迫击炮一门、掷弹筒两门、捷克式轻机枪一挺。

副团长兼四营营长杨振吉,还如愿以偿地得到16门82毫米迫击炮,四门沈厂造150榴弹炮成为团属炮兵营。

其余三个营,也各得到四门沈厂造37步兵平射炮,四门82毫米迫击炮,拥有各自的机炮连。

全团一共2750人,乐得团长杨二、政委关新亭两人成天吹嘘,自己团就是天下第一团!

吴毅却没有他们那么乐观,心知鬼子急于先拿下傅作义的35军,才会对特勤旅做出暂时避让,而非真被打得束手无策。

关东军也好,华北驻屯军也罢,实力绝对不是特勤旅可以硬撼的。

时间容不得特勤旅按部就班,一项项搞好队伍整顿、训练。

除了前述三个团,还有人数不定、旨在快速培养初级指挥员的教导团,另两个团才是争取时机的关键。

虽然没有在旅、团级干部会上明过,但在暗中的武器调配、物资供应上,这两个团得到最为实在的倾斜。

这两个团,一个是守备团,一个是工兵团。

守备团以张福义为团长,年焕兴为副团长,黄慎行为政委,赵宇华为副政委,黄乐之为参谋长,康永贵为副参谋长,何广久为直属队长,周善明为通讯处长。

主官、干部、主要战斗骨干,几乎涵盖原杨二部、民众军、冀东党组织的精干部分。

几次会上,只是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应该增派得力人手,否则其余各团,甚至是老李、杨二筒子都要有意见了。

多半以为,所谓守备团,多也就类似个乡村民团之类,按照红军惯常称谓,也就赤卫队、民兵!

加派主力干部,增强辅助力量训练而已。

事实上,守备团使用的武器、弹药,也是淘汰、接近淘汰的部分。

所以,开会的时候,尽管守备团干部数量最多。

却是其余各团嬉笑的对象,不是自己团的武器用旧了免费赠送,就是预订心爱枪炮的“养老地”。

要不是暗地捞足实惠,可能守备团的主官,别笑而不答,可能要闹绝食调离喽!

工兵团,以宫敬华(宫本一夫)为团长,擅长日语的党员池骏为政委。

带着各个民兵连,分头押着由千余日伪“技术”俘虏,配合800多名聘请来的民间工匠。

当然“工兵”分队建设到各处,自会有已经建立起来的乡村人民政权,发动劳力倾力协助。

在这上,倒是无论老李、杨二,还是其余各团,甚至是山区根据地数万百姓,都十分支持。

谁也没有嫌这个“鬼子汉奸团”,花起钱来、用起物资来哗啦啦的。

常常是接到通知工兵团哪天要来,驻守各区域的队伍,驻地百姓纷纷预备好住所。

有条件的,还会弄些酒肉,把伙食整好些。

条件差些的,甚至会找到旅后勤处,特地为工兵团派出分队,申请一些补助物资啥的。

因此,吴毅自己心中暗笑:取长补短,管甚鬼子汉奸,压榨劳动力不被告到劳动局就好!

不过想起南天门那些利用鬼子传单搞的标语什么的,又戏谑地觉得:是不是该设立个城管团,专门对付乱摆摊设的日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