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战战国 > 第一百零七章 两周分裂 天下巨变全文阅读

第一百零七章 两周分裂 天下巨变

时光总是过得如此之快,转眼着春去冬又至,而此时的天下,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

公元前402年,大周朝那曾经励志图强的周威烈王姬午病死。姬午死后的庙号为“威烈王”。其在位24年,虽有远大报负,但怎奈天下大势已定,曾经无比强大的大周朝逐渐加快了其走向灭亡的脚步,而威烈王姬午在种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深感对不起自己的先祖文王、武王,更加对不起濒死之际还将所有期望,寄托于自己身上的父亲周考王。

公无前403年那一场大败,让这个本就身体不太好的大周天子终于不堪重负,在郁郁寡欢中病死,其死后各储候国虽已很少朝见,但至少大周还是名义上的当今天子,所以后来整个天下各大储候齐聚都城,为周威烈王进行了风光大葬,最后经皇家首席易官方易玄选址,最终葬于今河南洛阳。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03年,几经努力最后迫于无奈最终分别册封魏、赵、韩为诸侯国。其在位之时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此即“三家分晋”。

魏国当时的国君是魏文侯斯,在此之后他继续任用著名政治家李悝和吴起分别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并令其妹人称‘二凤’的燕子在国内建立储学堂,一时之间魏国学习之风渐盛,这种种的举措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强国。

而同样赵国国君烈侯也任用公孙连及长公主芊芊等一批贤能之士整顿吏治,提高统治机构效率,节省财政开支,使赵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可以与魏国相提并论的军事强国。

反观韩国,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象依回国之后,老迈的韩国国君韩虔居然听信小人谗言,将这次兵败之事全部归罪于象依,准备将其处死,最后要不是人组刘帅及象依旧部洛风等人死力相救,或许这个名亮一时的‘一龙’就真的要告别历史的舞台了。

公元前402年初,象依率本部残兵八百余人,狼狈逃回韩国,但是令象依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时的士大夫上离、上卿离元洪、关内候公子兰等掌权系众人借着象依会盟之际,制造象依叛乱之罪,又假借象依军中眼线,将事实歪曲,并在韩国国君韩虔面前不断进谗,使得韩国国君韩虔对象依戒心加倍,后士大夫上离又指使禁宫百夫长南宫离秘密将韩国国君韩虔的爱妃吴夫人先奸后杀,然后借用韩王召见象依之时,再将死尸置于象依房内床上。

当得知爱妃吴夫人居然被象依先奸后杀后,老迈昏庸的韩国国君韩景侯韩虔盛怒之下决定将象依处以极刑,然而就在其准备行刑之时,以骆风为首的象依旧部在人组刘帅的配合下,统三百余兵,劫持法场。虽然众人拼死成功救出象依,却没想到士大夫上离等人早就密谋杀死象依夺权,因此在暗处偷偷埋伏下三千大军。

骆风等人救下象依后突然发觉自己已被包围,万般元奈之下,骆风将自己的衣服与象依对换,最后和自己断后的二百余死士全军尽没,而自此象依仿佛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得干干净净。

自从三国分晋之后,天下的大势越发的零乱起来,公元前402年秋,燕、吴、楚以借地为名,突然攻打了相对赢弱的‘七’国,这个本就在历史上没有什么作为的小国,一天之内被三国十万联军攻陷七座城池,三天后燕、吴、楚三国大夫的十万联军最终攻陷‘七’国都城邺城,‘七国’上将军吴

风战死,国君殷勤上吊自尽,自此商朝最后一丝王室血脉陨落。

大商从此再无能够有封地的王室血脉,三国大夫在‘七’国国君殷勤死后,尽杀降卒三万余人,血洗国都邺城,坑杀百姓十八万六千余人,造成了轰动一时的‘邺城血案’

中原的北方,十万大军会深山时党项王被地组组长兽蛮杀死,在得知党项王已死后,齐国立即挥军北上,将整个党项部落赶至北方苦寒之地,俘虏党项百姓十万余人,坑杀党项残军四万二千多人。自此曾经强大的党项部落,沦落成蛮夷之族。

党项人在新任族长耶律齐的带领下,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在齐国大军、途中蛮夷部落以及恶劣天气的多方夹击下,从逃离党攻族时的三十多万党项人,只存活下不足二万余人。

整个逃亡途中,党项族十三岁以上的青壮年男子为了掩护更多的族人逃命,在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中几乎全部战死。当党项人终于逃进十万大山之中时,族长耶律齐身边只余三十七名战士,这些残余的党项人大多以妇女儿童为主,为了节约粮食,一批又一批的老人不得不离开族群,自生自灭,就连族长耶律齐的母亲也不能幸免,自此之后,党项人在这无比艰难的条件下不得不重新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党项一族从此在中原除名。

公元前403年春,整个天下都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不时的有强国站起,也有国家衰亡,百姓人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一时间难民大量产生,各储候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力日渐衰落,百姓食不果腹,每每有食人事件产生。为了能够让自己国的百姓过上此许好日子,各国谁也不敢轻意将那庞大的士兵减员,而正是由于各国军事开资过于庞大,所以各储候国只好不停的四处争战,一时之间华夏大地战乱不断,经济停泄,民不廖生。

在这段时间里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近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田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现在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在这种种压力下,不断的有着国家被相对强大的国家所灭,直到战国初期,也就是公元前400年左右,战国七雄还没有真真确定其历史地位的堂堂华夏大地上逐渐-呈现出了一系列无比强大的国家,而这其中相对比较强大的储候国有:

秦、楚、齐、燕、韩、赵、魏、卫、宋、中山、鲁、越、巴、蜀、吴等十五个相对强大的储候国。这段历史并没有真正记于历史之中,只在野史中有所提名,后人耳熟能详的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则是在公元前400年以后的大大小小几百场战争后,才真正崛起的,而当战国七雄真正走上

历史舞台的时候,其余的另八个国家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在种种战争中失去了大片领土,最终沦落成为了生存在各大储候国夹缝之中的存在。

除了中原本土的战争之外,在中原之外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在这个无比悲惨的战国时代,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雒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天子的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大周王室的分裂再次加剧了整个华夏大地的变迁,让天下百姓更加速了水深火热。

(注:战国初期之后,战国七雄成立时以东南西北上中下来划这七个国家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各国领地如下: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宋,卫,中山,鲁,滕,邹等)

此时虽然外面战事不断,但是在周朝都城洛阳的一座小酒楼上,靠窗的桌子处却端端正正坐着几名身穿黑色武士装的人,为首一人相貌堂堂,背后斜斜背着一把半尺长的短剑,在其下首坐着三名壮汉和一名年轻女子,三名壮汉的样貌各有千秋,或高大,或野蛮,或青秀不一而同,而在为首这人身旁坐着的年轻女子则是一袭黑纱遮面,虽然样貌被遮挡了大部分,但是那种秀美之气仍旧漂浮于外,特别是她那玲珑的线条更加让人浮想连连。

“二哥!咱们一走就是二年多的时间,也不知道秀才兄弟如何了?”右首处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一边大口吃着半条羊腿,一边在得空之际喃喃的问到。

“是呀~!时间过得真快,没想到咱们最终还是从那个地方走出来了,看来真是天不绝我呀!”上首的男子听到这名大汉如此一说,忍不住举起一盏酒狠狠灌了下去。

“二哥!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那名年轻女子,看着那一脸哀伤的男子悠悠的问到。

“这里是大周的都城,我想秀才应该还会在这里吧!一会我们去寻找一下,说不定或会能见到!”听到那名年轻女子如此一说,为首的男子对着这名女子报以微微一笑,轻轻的说到。

正在众人议论之时,突然楼下一阵急急的脚步声传了上来,众人忍不住偱声望去,在看到来人之后,年轻女子忍不住俏眉一皱,轻声说到:“坏了!居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