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游戏小说 > 国家命运 > [VIP]第二章 蓝图初绘全文阅读

[VIP]第二章 蓝图初绘

4中央下了决心1955年1月15日,那块曾经被**抚摸过的铀矿石,再一次被带进了红墙之内。

头一天的下午,周恩来召集国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地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刘杰、还有钱三强四个人,开了个小型会议。周恩来先从国际形势讲起,讲到自朝鲜战争以来,美国动辄以原子弹作威胁,在刚刚过去的1954年,从4月越南奠边府告急,到9月解放军炮击金门和马祖,再到11月中国宣布对13名美国飞行员以间谍罪判刑,核威胁一次接着一次出现。这些情况对于钱三强来说,很多是闻所未闻。

周恩来讲完后,接着由李四光汇报了铀矿的勘探情况,然后请钱三强介绍原子核科学研究的现状。周恩来还详细询问了原子反应核、原子弹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这项事业的必备条件。那个时候,原子弹是个极其神秘、极其复杂的东西,了解的人很少很少。即使是了解的人,也恐怕是一知半解。

周恩来最后说,明天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要听取这方面的汇报,地质部带点矿石来,三强用简单的仪器做一下现场演示,再侧重讲讲原子弹的基本知识和国外发展的情况,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可以说,这个时候,是中央做出历史性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前夕。

第二天下午四点之前,李四光、刘杰、钱三强来到丰泽园菊香书屋**的办公处。这是一次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彭德怀、彭真、李富春、薄一波等中央领导人都参加了会议。

之所以选择下午四点开会,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细心的周恩来给**写信说,李四光下午三点以前要午睡,晚上身体又撑不住,所以三点以后开会较为适宜。就是这封信,后来成为这次会议最为重要的一个见证。

人员到齐后,**开门见山对李四光、钱三强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课。”

周恩来作出安排:“先请三强同志现场演示一下,有点感性印象,再听情况汇报。”

刘杰拿出那块铀矿石放到桌子上,钱三强用所里自制的盖革计数器,接通电源,靠近铀矿石,立即发出了“咯啦咯啦”的响声,把盖革计数器移开,响声便停止了。几位领导人好奇地亲自上前做了试验,效果一样,引得大家笑声不断,本来严肃的会场顿时活跃起来。

接着,李四光和刘杰对我国铀矿资源情况作了全面汇报。他们讲到,经过一年普查,在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发现放射性异常点达两百多处,确认有远景的矿点11处,相信中国一定有丰富的铀矿资源,为将来大力发展原子能工业服务。

接下来,轮到钱三强了。他先从肉眼看不见的原子讲起:原子的直径只有一厘米的一亿分之一左右,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100亿倍,它就像一个直径一米的圆球。通常一个只有芝麻粒那么大的小东西,里面有万亿亿个原子。后来研究发现,原子还不是最小的,它本身的构造很复杂,像个小小的“太阳系”,每个原子中间有个微小的“太阳”,这就是原子核。原子核更是小得惊人,打个比方:假如把一个原子放大到像怀仁堂礼堂那样大,那么其中的原子核,就像一粒黄豆放在礼堂中央。

会场发出笑声。昨天,周恩来叮嘱钱三强要讲得“通俗易懂”,他为此做了精心准备。他接着讲了原子核的构成,也就是质子和电子,以及它们的关系。直觉告诉他,面前这些从战争中走来的老革命家,基本上都听懂了。**听得很专注,有时忘了吸烟,偶尔点一下头。

钱三强又挂出两张示意图,开始介绍原子弹和氢弹的基本结构。他说:“先从铀矿中提炼出铀,再把铀形成固体,加工成两块半球型浓缩铀235(或钚239),外面包上一层中子反射体,放在弹壳里,用高能炸药引爆,使两块半球型铀发生链式反应,这样,原子弹就爆炸了。”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有人看着图在沉思。

**突然说:“你们让我跟苏联人谈的那个反应堆和加速器是干什么用的?”

钱三强说:“它们是进行原子能研究的基础,简单的讲,就是通过反应堆和加速器来研究、摸索和掌握核能释放的规律。二战时美国轰炸德国的军事目标,首先摧毁的就是德国的重水核反应堆。美国最担心的是德国先于他们造出原子弹,炸了反应堆,也就毁了德国的核计划。”

**又问:“我们自己没办法搞吗?”

钱三强说:“能搞,但需花很长时间,除了理论上要学习、掌握之外,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太低,制造也是一个难题。”

**点点头:“好,先不说难题,氢弹好像和原子有点关系吧?”

钱三强说:“是的,简单地讲就是在原子弹的外面,包围相当数量的重氢或超重氢,利用原子弹爆炸的高温,使重氢或超重氢发生热核反应,达到氢弹爆炸。”

**道:“这么说,原子弹又是氢弹的基础了?”

钱三强说:“也可以这么说。”

**显然想让钱三强为众人答题,问道:“那你再给我们说说,为什么有了原子弹还要搞氢弹呢?”

钱三强于是说:“广岛原子弹相当于两万吨TNT当量,苏联请彭老总去看的那一颗是四万吨,十万吨、二十万吨还能做,但因为材料的关系,再做体积就太大了。美国第一颗氢弹是1040万吨,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的八百多倍。”

众人一阵惊叹声。

钱三强说:“当然,不仅仅是威力大小的原因,还有杀伤力的方式不同,氢弹的杀伤力主要是冲击波和光辐射,没有原子弹那么大和持久的放射性污染,也许这是使用者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吧。”

**看看众人笑道:“今天我们都是学生,不要我一个人提问题嘛,你们也都说说。”

彭德怀说:“主席,我看我们也别问什么问题了,给三强同志省点力气,三强,我就想知道,估计也是在座的人最想问你的,我们的科学家能不能把原子弹搞出来,要多久?”

钱三强没回答,看着**:“主席,回答彭老总之前,我先问个问题好吗?”

**点点头。

钱三强说:“主席,我们国家是不是下决心要搞原子弹?”

**微笑道:“我一个人说了不算啊……老彭,你的意见呢?”

彭德怀立即道:“当然要搞!”

**点点头,然后看着**。

**说:“我赞成搞,我的意见还是要尽量争取苏联的帮助,有人帮就能快一点,省点事,不帮我们就自己搞。”

**一一朝与会的领导人看去。

朱德一拍桌子:“要搞!过去我们打仗有蒋介石给我们当运输大队长,以后没有这样便宜的事了,必须自己动手。有备无患嘛,搞了不用也得搞,不然,没法踏踏实实过日子。”

周恩来说:“综合我国目前的情况,集中力量,突破原子弹,带动整个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是个好办法,我建议中央,对原子弹早下决心。”

邓小平也说:“我的意见,无论从我国面临的现实威胁,还是从民族利益考虑,原子弹都必须搞!”

陈云举手道:“我投赞成票。”

彭真、李富春、薄一波都举起了手。

所有人都看着**。

**深深地吸口烟,说:“出兵朝鲜我想了三天,要不要搞原子弹,我想了三年,结论是两句话:一,原子弹一定要搞;二,既然要搞,那就早搞。我们国家发现了铀矿,也训练了一些人,现在是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异常的振奋。早在1946年的8月,美国进行了二战结束后的第一次核试验之后不久,在延安杨家岭的一孔窑洞前,面对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发表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是纸老虎”。这个豪气干云的论断几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人民蔑视美国核威胁、核讹诈的精神力量。当然,**最清楚,要想反对原子弹,自己必须有原子弹。现在,时机渐渐成熟了。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是**一贯的思想。

…………

那天的会议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会后,**留大家吃晚餐。在另一个房间摆了三张四方餐桌,每桌有六样普通的菜。李四光、钱三强被特意安排和**一桌。本来不喝酒的**端起一杯葡萄酒,站起来,大声说:“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干杯!”

后来据知情者回忆,这是**在原子弹导弹方面亲自主持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次会议。为了保密起见,当时叫“原子能事业”,而不提原子弹研制。

中国制造原子弹,就在这个时候拍了板。1955年1月15日,被全世界记录为“中国正式下决心研制核武器的起始日”。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当年美国启动“曼哈顿计划”(即美国原子弹研制计划)这样改变世界进程的重大决定,也没有签署过任何文件,后来翻遍档案资料,只找到一件与这项重大决定有关的一张纸片,是1942年1月19日罗斯福总统写给美国国家科学院办公室主任V?布什的,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很好——归还你处——我想你最好将此件锁进你个人的保险柜里。”

这里所指的“此件”——这份文件,是指1941年11月27日,布什本人呈交罗斯福总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三份关于铀研究进展的报告。

事情又一次巧合了。中国的这项重大决定,也没有签署任何正式的文件或会议记录。现存的文字记录,除了周恩来办公室台历上写的“约李四光、钱三强来谈”几个字,还有便是周恩来1955年1月14日晚上用毛笔写给**的三页信。

时隔32年后的1987年,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周恩来在台历上写的字,找钱三强了解当时的情况,才揭开这一重大秘密。

5苏联终于伸出了援手随着美国与其盟国在核技术领域的合作由秘密走向公开,苏联迅速改变策略,赫鲁晓夫公开宣布:将帮助中国和东欧四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

消息传到中南海,**指示周恩来,立即组织一个代表团去苏联,重点谈“一堆一器”。

周恩来决定,由刘杰、钱三强率代表团赴苏。代表团出发之前,周恩来特意把刘杰、钱三强叫来,叮嘱说:“这一次只谈原子能,不谈原子弹。”

二人有些困惑地看着周恩来。

周恩来说:“苏联对外公开宣布的是帮助我们进行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这个话既是说给别人听,也是说给我们听的,不要一上来就给人家出难题。另外,苏联希不希望我们搞原子弹,或者说愿不愿意看到将来的中国掌握原子弹,从目前情况看还不清楚,所以,决不可贸然行事。”

二人点点头。

钱三强提到请苏联帮助培养核物理方面人才的问题:“以前核物理专业敏感,我们派往苏联的留学生拿不到签证,只好改学其他专业。这次我们去谈一堆一器,只要能谈成,就地让他们改学一堆一器。”

周恩来思索道:“这个不难,苏联方面应该没问题吧。”

钱三强说:“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总理,我国在苏联不是有好几千留学生吗?我们在核物理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能不能从他们中挑选一些专业相近的学生,比如机械、无线电理论物理等,让他们改到与原子能相关的专业上来……总理,不谈原子弹,不等于我们自己不搞啊?”

刘杰激动地道:“好主意!”

周恩来沉思不语。

钱三强内疚地说:“总理,我让您为难了,我只顾为自己着想,其实那些专业国家同样急需要人才。”

周恩来点头道:“是啊……不过这里面仍有个轻重缓急,核是我们目前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也是急需突破的难中之难啊。好,这事我来办!你尽快拟一个单子交给我。”

代表团赴苏,成效喜人。1955年4月,中苏秘密签订关于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协定。同时,经苏联政府同意,中国从正在苏联和东欧的留学生中紧急抽调三百多名学生,改学原子能相关专业。

后来,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这时或许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就是如果中国开始涉足一点原子弹,对美国也会形成一种压力,从而使苏联受到的压力有所减轻。

为了加强对原子能事业的领导,1955年7月,**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和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中央之所以安排这三人负责,因为陈云是主管经济的,搞原子弹要花大笔的钱,需要他支持,聂荣臻是负责军队科研装备工作的军委副主席,薄一波是国家建委主任,大规模搞原子能建设离不开他的支持。

6钱学森回中国,不是去种苹果的中国原子弹计划秘密启动时,后来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正在美国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1936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