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游戏小说 > 国家命运 > [VIP]第四章 开路先锋(二)全文阅读

[VIP]第四章 开路先锋(二)

12搞原子弹——这个担子太重了1957年夏日的一天,北京房山县的坨里,正在建设中的反应堆和加速器现场。宋任穷、刘杰、钱三强等人陪同聂荣臻来这里参观。一行人来到一块挂着指挥部牌子的房间内,其余人都出去了,关上了房门。聂荣臻欣慰地说:“一堆一器的建设已经有眉目了,今年建成运行起来我看没问题,其他的工作应该动起来了。”

宋任穷说:“我们一直说原子弹有两个牛鼻子,一是铀,二是研究。现在铀矿找到了,核工厂该建了。另一个是研究,这一块,主要是三强同志负责。”

钱三强说:“聂帅,现在该是把力量集中起来的时候了,核武器研究院的牌子该挂起来了!”

聂荣臻伸手指一下房门:“研究院要成立,但牌子可不能挂。”

几个人都笑起来。

钱三强明白过来:“对,还得悄悄地干!”

刘杰说:“核武器研究院放在北京不适合,还有未来的试验基地,这两个基地得找个远地方大地方。”

钱三强说:“边找边干,纯理论,包括一些小的试验可以在北京先动起来,以后待研究院选好了建起来再搬过去。”

聂荣臻赞同地点点头道:“核工厂、还有核武器研究院你们自己选,由宋任穷同志负责。核试验基地你们不要管了,和导弹试验基地一起由军委这边统一组织选场建设。”聂荣臻又说,宋任穷熟悉军队的干部,研究院的院长你从部队选一个,能力要强,要有一定的知识,特别要能和知识分子打交道的。选好了马上报到,核武器研究院一日不可再耽误了。

宋任穷答应下来。

此时,43岁的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觉少将做梦也想不到,历史的重任会落到他肩上。李觉是山东沂蒙山区人,1936年之前,他是北平的进步学生,1936年,他离开北平投身革命,打了十几年仗,左腿、左臂都负过伤,左耳也被炸药包的爆炸给震聋了。1957年夏,由于劳累加上高原缺氧,他突发心脏病,从拉萨来到北京,住进协和医院。身体刚刚有点好转,陈赓大将突然来看望他,神秘而悄悄地对他说:“老李,好好休养,过几天部队准备欢送你。”

李觉一怔:“是不是我要改行到地方工作?”

陈赓大将笑而不答。李觉以为他开玩笑,就没在意。

没几天,上面通知他到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办公室去一趟。李觉忐忑不安地来了,坐在宋任穷对面。宋任穷直来直去:“你跟我一样,脱军装,搞国防工业……算了,跟你就不用打哑谜了,让你来二机部,专门负责搞原子弹!”

李觉好一阵发愣,他一脸困惑,手搭在左耳朵上:“什么?宋部长,你说什么?我耳朵不好,听不见。”

宋任穷轻笑一下:“李觉,你少跟我来这一套,装什么聋?”

李觉又说:“宋部长,您大声点。”

宋任穷突然一拍桌子,李觉吓了一跳。

宋任穷笑了,说这么点动静都听到了嘛,聋什么聋?聋子我见多了,过去哪一仗打下来没有几个耳朵被震聋的?凡聋子说话生怕别人听不见,说话像吼,你倒好,声音像蚊子,给我装?

李觉也笑了:“宋部长,你知道我左耳朵被震过,真不好使……”

宋任穷就说:“那把右耳朵给我支好了,我再给你重复一遍。”

李觉轻叹一声:“不必了……宋部长,手榴弹、炮弹我接触过,还用手电筒的灯泡做过电雷管呢,可原子弹我哪会呀。西藏那么缺干部,我还是回西藏去吧。”

宋任穷坚决地说:“不行,你调动的事,中央已经定了。原子弹谁搞过?我也不会。不会可以学,现在是和平时期,过去我们熟悉的东西得放一放,要熟悉新的东西。让你去不是让你搞研究,当专家,你确实也干不了。让你去,是让你组织大家一起搞。手榴弹你是熟,我问你,再有战争怎么办?还带着战士扔手榴弹?用电灯泡做雷管去炸鬼子?”

搞原子弹——这个担子太重了。李觉想,天下最重的担子,也莫过如此了。但李觉明显地被打动了,他说,宋部长,您别说了,我服从安排。从此,李觉在领导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秘密历程中,奋斗了后半生。

李觉出任二机部新成立的九局第一任局长,九局也就是核武器研究院的前身。二机部为李觉配了两个副局长作为他的副手,一个是吴际霖,一个是郭英会。吴际霖毕业于华西大学化学专业,曾在阎锡山部队当过军官,后来入了党,到了延安,主要从事军工生产,成绩卓著。解放后,对党忠心耿耿的吴际霖在山东铝厂当厂长,由于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同时由于他个性鲜明,敢于起用国民党留下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直饱受非议,一些人甚至将他非法拘禁。负责重工业部的陈云知道后,把他调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二机部成立九局,他被任命为副局长。同时,曾给周恩来担任过军事秘书的郭英会,也来到了九局。

李觉和吴际霖、郭英会开始了他们的秘密工作,他们首先拿出了1958年的工作纲要及第一季度工作计划。宋任穷以及聂荣臻、彭德怀感到满意。

13苏联给予了很重要的帮助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两弹研制的前期,苏联给予了很重要的帮助,这是不能回避的。

在导弹方面,苏联显得更大方一些,中方的一些条件,比如提供教学用的导弹实物样品,帮助培养导弹方面的人才等等,基本上都满足了;但在原子能领域,中方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苏方除了“一堆一器”之外,中方想再进一步,对方不是托辞拒绝,就是明确表示反对。

在如此敏感的领域,援助总是有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中方也并没有因此而责怪苏联方面。但从内心里,一直遭到美国核威慑、核讹诈的中国,希望早一天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其迫切之情也是明摆着的。

转机悄悄来临了。

1956年,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引发轩然大波,世界上随之掀起一股反苏Lang潮。中国政府无法接受,提出对斯大林应当“三七开”。赫鲁晓夫集团在国际上面临与西方十分尖锐的矛盾,国内也有很大的反对力量,1957年苏共政治局开会,11个常委投票,赫鲁晓夫只获得四票支持,有七票要他下台。

为了换取中国政府的支持,在赫鲁晓夫授意下,苏联方面对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援助方面,出现了某种松动的迹象。1957年6月,赫鲁晓夫玩弄政治手腕,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赶下台,占据上风之后,亟需得到各国***尤其是中国***的认可和支持,明显地对中国热情起来。**中央针对形势的发展,决定支持苏共中央的决定。

一直为两弹研制进展缓慢而焦急的聂荣臻,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

夏初的一天,周恩来刚从外地回京,聂荣臻就把电话打到他家里:“总理,苏联现在对我们表示友好,我们是不是再提一下国防新技术援助的事?”

周恩来说:“我同意。你可以先找阿尔希波夫谈谈,再作下一步打算。”

阿尔希波夫当时是苏联驻中国经济技术总顾问,这个人对中国比较友好。6月18日傍晚,聂荣臻拉上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来到东交民巷阿尔希波夫的住处。

李强俄文非常好,是个苏联通,又懂电子、机械,建国后中国对苏联的经济、贸易、科技方面的谈判,差不多他都参加了。聂荣臻和李强此番来访,事前并没有说明来意。略事寒暄,聂荣臻就对阿尔希波夫说:“为了更好地编制我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和远景规划,并考虑到在原子工业方面将来浓缩铀工厂生产铀235和原子堆生产钚239后的下一步生产,以及较合理地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原子工业、生产原子弹、导弹及与此相联系的飞机型号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的安排,能取得苏联政府必需的援助,我国政府想与贵国政府进行谈判。”

聂荣臻请阿尔希波夫尽快向莫斯科反映。阿尔希波夫很认真地听完,显得很热心,他说:“您提出的问题我本人同意,但要请示我国政府后才能答复。”

7月22日下午,阿尔希波夫前来拜访聂荣臻。两人一见面,聂荣臻就从阿尔希波夫笑容可掬的脸上预感到,今天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果然,阿尔希波夫开门见山地说:“元帅阁下,您上次提出的国防新技术援助的问题,我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要求表示支持。我授权宣布:苏联政府同意在适当的时候,由中国派政府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这让聂荣臻欣喜不已,他向阿尔希波夫表示感谢。送走阿尔希波夫,聂荣臻马上向周恩来并**、**中央呈送书面报告。报告中说——前次我们向经济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同志提出的有关原子能、导弹、航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如何安排的愿望,请其向莫斯科反映。现已得到苏方的答复。今日下午阿尔希波夫同志来谈称:他受莫斯科委托,中国方面谈判原子能工业(包括为国防目的)的全权代表团,苏联政府可以随时接待,并圆满答复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中国政府提出正式请求的话。

**、周恩来很快同意组织代表团赴苏谈判,并指定聂荣臻和总参谋长黄克诚两人负责筹组代表团。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去苏联谈判的各项事宜商定好了。人员也确定下来了,聂荣臻担任团长,宋任穷、陈赓任副团长,成员有钱学森、李强、刘杰等31人,算是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了。由于国防新技术的保密性质,代表团称为“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

行前,代表团在一起开会,聂荣臻对陈赓说:“你去过几次苏联,哈军工又有苏联教官,和苏联同志打交道,你有什么经验,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嘛。”

陈赓说:“就一条,别和苏联同志拼酒量。”

众人哄然大笑。

细心的聂荣臻交待说:“苏联同志性格豪放,不太注重细节,我的经验是,和苏联同志谈时,越详细越好,不要笼统地讲,你笼统地讲,他就笼统的答复你,你什么都拿不到。比如要苹果就提苹果,要梨就说梨,不要笼统地说我要水果,那样的话他可能顺手就给你一串葡萄了。”

众人纷纷点头。

9月7日,代表团全体人员分乘两架苏制伊尔一18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了。

9月9日,双方开始谈判。9日下午,聂荣臻拜会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时,米高扬表示:中国必须掌握原子武器和导弹武器,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苏联将尽量给予中国帮助。

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别尔乌辛。整个国防新技术谈判,分为若干部分,有军事、导弹、原子能、飞机、电子5个组。宋任穷、刘杰等负责谈原子弹方面的问题,陈赓、钱学森等谈导弹方面的问题。别尔乌辛对中国是很友好的,他甚至在谈判中认为,中方提出的有些产品型号性能太落后,他们可以提供更新的产品型号。

经过反复谈判,导弹方面,苏联答应提供P一2导弹样品和有关的技术资料。原子弹方面,起初是光给资料,不给样品,聂荣臻仅就这个问题,就和别尔乌辛谈了好几次,后来苏方经请示他们最高层同意,答应给样品。

谈判有了初步成果,聂荣臻派宋任穷回国汇报,中国驻苏大使刘晓请宋任穷给**捎口信,说赫鲁晓夫眼下正处于困难时期,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希望**亲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纪念节活动并参加世界***大会,使馆方面倾向于接受赫鲁晓夫的要求。宋任穷一下飞机,**把他叫到钓鱼台12号楼,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人都在。

宋任穷向**等人详细汇报后,说:“总的看,苏联的态度友好、慷慨,但是一些关键项目上还是有所保留,比如原子弹,起初只同意给资料,不给样品,聂帅就这个问题亲自找他们谈了好几次,最后请示他们的最高层,我们估计是赫鲁晓夫,才答应,并且写进了协定。”

周恩来突然从草案上抬起头道:“但给样品的时间很模糊呀,57年至61年底,四年,这个时间概念有问题。”

宋任穷说:“总理说的是,聂帅也提出最好有个确切的时间,但对方始终没有同意,理由是:一,我们翻译、熟悉资料需要时间,二,原子弹样品存放条件苛刻,要看我们建好的库房是否符合要求再定。”

周恩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子弹样品,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没完全解决,这个后遗症留不得呀。”

后来,问题也正是出在周恩来最担心的地方。

宋任穷又说:“还有,P2导弹的资料、样品都答应给,可是钱学森同志提出想去总装厂看看,他们却不同意。我走的时候,陈赓还在跟人家软磨硬泡呢。”

邓小平说:“陈赓那个脾气,能拉下脸来跟人家说好话,不容易哟。谈成的我看不能拖,先签下来,力争兑现,没谈成的边搞边谈嘛。”

**满意地点点头:“我看能谈成这个结果很不错了。在一些项目上对方有所保留,这是预料之中的,也不难理解,谁也不能把家底子都倒给你嘛。总理呀,细节问题上你们再推敲推敲,我看可以定了。小平说的对,不能拖呀。”

周恩来说:“好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