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江南神偷王 > 第51节 旅途上邂逅女大学生(1)全文阅读

第51节 旅途上邂逅女大学生(1)

江南碧绿的大地江河在列车窗口掠过。王同山又从南京向苏州进了。时光已是1972年的夏天。车窗外目力可及的江南景色对于王同山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这次从茅山劳改农场里出来向他的故乡苏州兴冲冲而来决不再像从前那样是逃出来的他现在是农场特准回家探亲的人员。

王同山自从去年在泰山玉皇上被两位苏州女便衣警察逮捕以后苏州公安局很快就派人将王同山送回了南京城外的茅山农场。茅山是他辞别两载走进大门时胆战心惊的地方。前两次他越狱外逃回来以后都遭到连番批斗和加戴重铐脚镣的严正处罚。可是这一次王同山一下子就逃跑两年多不料回到茅山后竟然没有再像前几次那样遭到无情的批斗和处罚。其中的原因是王同山后来渐渐悟解出的当时正是全国“斗批改”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全国提出了“要安定团结”的号召。各行各业都正在消除派性根除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因素而王同山尽管早就是茅山改造人员中最不安定的因素但是当时劳改农场的新领导班子决心贯彻**的最新指示所以对王同山这个屡教不改的越狱人员竟然采取了和风细雨的教育和改造并施的政策。

王同山对此感到意外当然也很感动。他没有想到这次自己出逃的时间这样长回来以后居然没有受到一次刑罚别没有给他戴上几十斤重的脚镣子就是对他的批斗也都是采取温和的态度管教们循循循善诱地开导他教育他指出他逃走的危害性和因此对他改造的不利。这让王同山从心里感到他所熟悉的茅山正在悄悄地生了变化。极左思潮在那一时期虽然仍在泛滥然而王同山已经现一股有利于犯罪人员思想改造的和煦春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悄悄吹进了从前左得不能再左动辙就对被改造人犯进行无限上纲、残酷打击的茅山。

也许正是在这种有利于改造教育的环境中王同山第一次洒下了悔恨之泪。他甚至开始反省和总结自己几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特别是他这次从南方逃到东北所经历的一切都成了他检查材料中的生动事例。他在全场改造人员的大会上曾经站起来当众痛责自己甚至咒骂自己。王同山这个反面典型自内心的痛悔一下子在茅山劳改农场里产生了从没有过的震动和影响。他的转变对于那些仍然不安心茅山改造的服刑人员们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和震天雷。谁也不会想到从前对管教始终采取消极对峙态度的王同山如今竟在他的内心世界中生了变化。而且茅山里的管教和犯人们都已经在半年多时间里看到这样的事实:王同山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在会场上放放空炮或者干打雷不下雨的做表面化的检查而是在真正地痛悔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错误。不然他就不会一改从前的消极怠工积极地早出工晚下工了。他所在的陶瓷厂再也不会因为王同山的捣乱而一次次完不成厂里下达的技术指标了。他亲自烧的大缸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王同山对待周围的犯人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因为一事不睦就大打出手或者在宿舍里怒骂不休了。谁都承认如果王同山如果不是真正从内心里起了“革命”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这些让人看得见的变化。

对王同山改造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他回茅山不久在外蒙温都尔汗地区就生了**折戟沉沙事件。**的覆灭是对一场灾难性的政治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拨乱反正。那个难忘的十月深秋的晚上当王同山第一次在饭厅里听两个管教在悄悄议论**猝死的消息时他高兴得几乎整整一夜都没有入睡。倒不是王同山与**有多么深的刻骨仇恨而在于这个青年的自身体会对他形成了一种自内心的振奋。早在王同山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流窜作案过程中就已经亲眼目睹了“文革”这场政治灾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他认为**的折戟沉沙至少会对极左路线造成的危害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1972年夏天王同山所以能够从茅山农场回到苏州就是因为他思想改造和实际行动已经出现了初步的可喜转变所以场领导才批准了王同山回苏州探亲的请求。现在他的心情当然与从前经过这条熟悉的铁路时大不相同。他一人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翻读着一本。这是一部外国人写的爱情《白痴》王同山对于陀思妥也夫斯基以优美文笔写下的一段爱情故事早从茅山就已经认真地阅读了。

这本书他是从一个刚从南京入狱的青年人手里借来的。每天下工以后他都要读上一段尽管他只有学文化程度。可是这些年来他在茅山农场的改造过程中不断读书和自修中文王同山如今已经对文学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对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水平自信可以达到初高中以上的水平。这也是王同山这几年在大墙里惟一的收获。他不但喜欢读中外文学名著而且他还喜欢在休息时间里悄悄地写作。在茅山里的写作当然是从他记每天活动的日记起步。王同山写日记既可练习中国汉字同时也可以让他记住人生的每一天。他在这种情况下喜欢上了《白痴》当然决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已经被这本外国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深深打动了心。书中男主人公梅思金公爵与高贵的百万富翁姐罗果娜所擦出来的感情火花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王同山的心。现在当王同山仍在火车上读书中的某一情节时意想不到的事情竟然在身边生了。

“请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书呢?”他对面忽然传来一个姑娘好奇的询问。直到这时王同山才现原来他从南京上车以后座席对面就已经有一位娴静的北方少女了。现在当姑娘主动与他搭话王同山才抬起眼睛打量她这是一位文静秀丽的北方少女。在盛夏的季节里她穿着一袭雪白的连衣裙这白裙越加映衬出她那张椭圆型面孔的清丽与单纯。尤其是她那双毛茸茸的大眼睛宛若一泓幽深的潭水静静坐在对面凝视着埋头读书的王同山。她当然不知道他的职业与身份不过她会从王同山那读书认真的神态上观察出他至少是一个有学历有文凭的人。姑娘从对方的年龄上来看他肯定比自己年长几岁而且从王同山那高高的身材与有着文人气质的面庞上能够窥视出他至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于是姑娘便主动和他搭话她认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别看外国人写的《白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即便中国人写的许多名著也大都被暴力打入了冷宫。而她对面的这个魁梧青年居然胆敢当着许多旅客的面前痴情拜读外国名著姑娘对此自然就大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