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和亲公主,哑后亦倾城 > 第215章 再次毒发全文阅读

第215章 再次毒发

可是,他之前已经因为自己的擅作主张,差点坏了大事,现在也知道宫中的事情同样重要,想了想,还是决定多留下几个武功高强的暗卫,妥当些。

"是,属下这就回去。"梁全和多罗恭敬应道。

"去吧!"萧君轩淡淡说道。

待梁全和多罗都转身走出去后,萧君轩一片冰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浅笑,心中不觉有些紧张期待,这张网,是他临时起意布的,尚未完善,却想网住一条大鱼,能否成功,就靠他们宫中之人了。

此刻,皇宫内,太皇太后的寿康宫中,却有一人在纠结不已,这就是目前突然出现,还一出现便掌握了朝政的太皇太后亲封的亲王箫君寅。

"皇祖母,孙儿以为您还会待两日才回宫,却不曾想,您竟然这么急匆匆的赶回来,原来是不相信孙儿我了吗?"萧君寅无奈说道。

"寅儿,你现在是哀家亲自封的亲王,亲自下旨暂管朝政之事,我能不相信你吗?"太皇太后说着,便从高位上走了下来。

既然他知道她这么着急赶回宫中,是因为担心宫中出乱子,那她也无须再隐瞒,如今她年纪大了,早已不似当年,还能在儿孙有难时,独挡一面。

"可是,既然如此,皇祖母难道不觉得君寅如今所做之事有大逆不道之嫌吗?"萧君寅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了出来。

"寅儿,在你看来,皇祖母就的老得什么事都不知了么?"太皇太后竟是语气有些生气道,"哀家现在就你和皇上两个孙子还在,你们身上好歹还留着哀家身上的一点血脉,哀家可不想看到您们谁再出事。"

"你以为你们在谋划些什么,哀家就真的不知道吗?"太皇太后继续道。

闻言,箫君寅略显诧异地看向太皇太后,半晌后,才低声道,"我以为,皇祖母会反对此事!"

"你们皆是你父皇的亲骨肉,是哀家的亲皇孙,哀家谁都疼,可是,当年哀家之所以认可轩儿登基,而对你之事不闻不问,不是哀家不心疼你,寅儿,你得明白,当年的燕国,看着是泱泱大国,但实际上就如今日的陈国,甚至更糟糕,而你偏又是个心怀仁慈之人,根本无法诛杀那些想在燕国兴风作浪之人,可是,你却未想过,你的一个不忍心,就有可能让燕国最后走向灭亡之路,可轩儿却可以做到你所做不到之事。"太皇太后只是平静的说道。

箫君寅自是明白她的话没错,他承认,他是个重情之人,哪怕是明知道那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可以不顾燕国的利益,他最后也极有可能放哪些人一马,饶恕他们一命,可未必能得到感恩,这的确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仁慈。

"可是,皇祖母就真的相信,我心中对他就没有一点隔阂和恨意吗?"萧君寅想了想,还是说道,"或许,我一直在等这个机会,等这个机会拿回原本该属于我东西,皇祖母会介意吗?"

"寅儿,你说这话,可是还在记恨皇祖母当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你受了这几年的苦?"太皇太后语气无奈轻叹道,"你是什么性子的人,皇祖母我还能不清楚吗?当年你虽被封为太子,却无登基之心,可是,若他不这么做,那些想要依附于你,而往上爬的人,就算逼也会逼着你登基的,如此对你而言,未必不是好事!"

"皇祖母既然都这样说了,那孙儿看来就是委屈,也不能说了!"萧君寅轻笑着叹气道。

"寅儿,你也知道,轩他自小过得凄苦,又让你们的父皇极其不待见,要不是皇祖母当年护着他,他怕是早已被害死于宫中,所以,他性子向来冷漠,却实际上是个有情义的人,不然,也不会一直让你待在宫中,此事既然已经过去了,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太皇太后语气恳切的继续说道。

"如今,他这是要彻底把这燕国兴风作浪之人全部拔除,你就算不看在他,不看在皇祖母的面子上,也要看在燕国的江山百姓,把事情给处理好了。"

摇头叹息一声,萧君寅脸色渐渐坚定,终是下了决心般,当天晚上,便带着独眼换了衣服,还是去了护国寺。

当萧君寅到了护国寺禅房时,萧君轩却是早已知晓般,竟然支开了所有的人,在等候他了。

"见过皇上!"萧君寅拱手行礼,言毕后,便是一脸平静的望着萧君轩,等候他先开口说话,他知道,他相信,他这四个字,他定明白他之意。

"皇兄,宫中之事,幸苦你了!"萧君轩并没有多说其它,只用了"皇兄"两个字,便是彻底表明了自己之意后,就开门见山的说道,"古耶他们几个人,你有何看法?"

萧君寅沉思片刻,道,"既然皇上已有决定,臣没有异议。"

萧君轩并不惊讶的抬头看向他,叹气道,"朕以为,你会反对此事,毕竟,他们也曾真心为过你!"

"他们对燕国有功,皇上心怀仁慈,定不忍诛杀他们,如今,他们既已作出有损燕国之事,甚至还想在燕国兴风作浪,那便是功过相抵,一切由皇上定夺,臣没有意见。"萧君寅抱拳道

他自是明白的,萧君轩既然开口问他了,便是顾忌到古耶他们曾经对自己的忠心,他又何尝不想放他们一马,可事关江山社稷,既然皇上已经有了证据,那他这个做旧主的,又有何理由保下他们呢?

"那么,皇兄你认为该如何处置他们?是灭了九族?还是发配边疆?或者九族贬了平民,三代不得入仕?"萧君轩还是开口问道。

"灭了九族,未免显得皇家凉薄,寒了民心,而发配边疆,山高水远也让人不太放心,未必不是个隐患,就如这次一般,不如九族就贬为平民,三代不得入仕吧,他们也该懂得皇家宽恩。"萧君寅叹声道。

"如此甚好!"萧君轩点头称道。

"皇祖母那日回宫之后,既然已经将她放了出来,而你可以监国,不妨与皇祖母做一件相悖之事,借后宫中的人做一出定要登基之相,唯有如此,才能逼得他们全部出手。"萧君轩沉声道。

"臣已经让她们自己做出选择了,她却倒是唯一一个没有选择的,依臣之见,这倒是未必能行,听说丞相曹子阜与她幼时关系匪浅,或许,他才是哪个最佳人选!"

萧君寅细细分析道,"如今,陈国以魏庆为首之人,全部被肃清,古老太师他们几人也已然倒台,官员们自然是人心惶惶,幸好有萧太傅他们暂稳朝局,又刚正不阿,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若是在这个时候,臣给他一个做靠山之相,让他为臣拉帮结派,形成势力一般,那么,原本皇上身边最得力的曹丞相若是这个时候有难,向自己的友人诉苦,那向他倾倒的一派,便可分明了。"

闻言,萧君轩连连点头,"正是,曹子阜这人,虽重情重义,但也分得清大是大非,他知道该怎么做。"

"嗯!"萧君寅同意的点了点头,便听到萧君轩突然感慨般的说道,"当年那一夜,先皇被奸人所害,宫中大乱,所有人都道是朕培植了新的势力逼宫谋反,所以,朕登基之初,就顺势处决了不少大臣,本以为差不多了,却曾想,这些年,朕所做之事,都被人牵着在走,大有为人做嫁衣之势,为避免此,走得相当艰难,还有你,这近十年来,为了引出那些小丑,可是受了不少苦,这一次,绝对不能白费我们兄弟俩的心力。"

"臣所做之事又算得了什么,倒是皇上你,甚至为此戴了多年的面具,让天下人以为你是弑父杀兄之君,可谓用心良苦!"萧君寅也摇头苦笑,深深感慨道。

"只要能彻底扫除燕国之患,朕如何登上这皇位的又如何?何况,这样更能让燕国的朝堂和战场更具威力,不是吗?"萧君轩却是轻笑道,"不过,这一仗后,不管是谁,都别在我燕国暗里再掀任何风浪,倒是你,也该给她一个名分了,好歹,该让她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萧君轩踏入房间时,静和正在闭目休息,见他进来,便笑着问了句"你忙完了?"她知道,他刚刚让她回这边房间,定是有正事要办,或者是有人要见,故意支开她的,她倒也不介意。

不过,就算她没开口问,萧君轩似乎也没有全部瞒着她,什么都不说,而是坐在她旁边,看似随意的告诉了她外面如今的情势,外界现在公布的消息一是静贵妃与陈国细作意图谋害皇上未遂,但仍害皇上重伤,现被囚禁于静宁宫中,待皇上痊愈后再行惩罚。

二是前太子当年乃被太尉魏庆等朝臣密谋毒害,后中毒被心腹之人救出宫中隐居治疗,如今痊愈返回,正好赶上有人谋害皇上,寅亲王作为皇族之人,临危受命,暂代监管朝政,却又有着私心,竟以皇上受伤一事为由,牵扯出后宫和亲公主有与别国细作勾结之嫌,将宫中所有嫔妃,连同皇后全部囚禁,而丞相曹子阜因为不服寅亲王的监国,一再被排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