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舞清明 > 第二十三节 史可法史阁部全文阅读

第二十三节 史可法史阁部

在杨凡玉和朱慈烺被张万山这老头烦的心脏都已经崩溃,想要把这老头直接扔到大街上的时候,张万山终于停止了他那喋喋不休的絮叨,很是识趣的跟杨凡玉和朱慈烺告辞了,不过临走的时候还是又信誓旦旦的和朱慈烺说了好几遍太子去哪他就跟去哪这种废话,最后在杨凡玉可以杀人的目光中飘然离去了。

杨凡玉揉了揉发胀的额头,跟朱慈烺也道了别,跑回自己的房间去安静一下被骚扰到不行的大脑了。

三天后,众人休整齐备,收拾利索,杨凡玉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南京出发。出了兖州城,张万山才屁颠屁颠的拖着包裹跟上来,后面跟着一个小伙子,一见面就埋怨杨凡玉:“杨老弟啊,太不厚道了,怎么不等等老夫就先启程了啊?”

杨凡玉无奈的笑道:“老先生,可不是我们不等你啊,咱约好的时辰都过了,你还没来,我们只好先走一步了啊。不过你怎么这么慢才赶来啊?”

“唉,还不是安排了一下家里的事情么!我让我老婆带着家里其他人到山里去呆着,不要再在外面晃了,这兵荒马乱的,出了事就完了!”

“老先生为何不叫他们一同去南京啊?这样也好有个照应啊!”

“没事,老夫这次就带我小儿子出来,投靠太子殿下了。”张万山看了身后的小伙子一眼,伸出衣袖帮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我们此行去南京估计不会是一帆风顺吧?”

杨凡玉诧异的看了张万山一眼,好心说道:“老先生,既然你知道有危险,为何还非要趟这浑水呢?”“为啥?你为啥我就为啥?虽然有风险,但是一旦成功了,太子登基能亏待得了么?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要干什么?小老弟别忘了,福王监国的消息还是我先告诉你们的呢!”

杨凡玉是彻底无语了,没想到这个看似疯疯癫癫的老头儿竟然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嗅觉!也就一抱拳,压低声音说道:“小子佩服!不过老先生,这事如果失败了可是没啥好下场的,何苦拖累年轻人!”

张万山脸色一黯,不过马上又笑了笑说道:“自古富贵马上取,如今天下大乱,就算老老实实呆在家里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命,那干什么不出去闯荡一番呢?反正老夫一共有三子,此次就呆了老幺出来,跟随太子,立些功劳,将来也好混个前途。老夫虽然说给皇子治好了病,但是这不过是小事情,太子也未必记得住,只有长期跟随太子才能有将来的荣华富贵!”

杨凡玉揶揄的说道:“诶呀,没想到老先生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在乎荣华富贵啊?”

张万山笑了笑说道:“豪宅美妾,富贵荣华,谁不想要?即便老夫年纪大了,享受不了,要可以留给儿子们啊!人活着不就为了活的舒服些么?为子孙后代多着想些么?”

“老先生说的好啊!人活一世,总得为了一个目标去搏一下,要不然不就成了行尸走肉了么?”

“哈哈,小老弟也是一样的想法啊!”

杨凡玉哈哈笑了笑,又看着张万山的小儿子,抱拳道:“这位兄弟,还未请教?”

张万山忙说道:“这是犬子张华。还不见过你杨大哥!”

张华忙抱拳向杨凡玉行了一礼,说道:“张华见过杨大哥!”

杨凡玉赶紧扶住,说道:“好,以后都是兄弟了。想必你父亲也跟你说过一些了,我也不多废话了,先跟我去见过太子吧。”

杨凡玉带着张华去见了太子诸人,一一介绍了,也不多做废话,继续埋头赶路。

扬州城督师行辕

大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此刻正在厅内焦急的等待着,不停的走来走去,一圈一圈的转着,都快把其他人的头都转晕了。知府马鸣騄实在是被史可法转的心烦了,忍不住说道:“阁部大人,您不要再转了,转的下官头都疼了。”

史可法一听,猛地停住身形,长叹一声,说道:“也不知道高杰会不会来!”

一旁坐着的推官汤来贺鼻子里哼了一声,说道:“他?哼,他除了会纵容手下抢夺百姓,奸**女还会干些什么?如果不是阁部大人以身犯险,亲自去高杰兵营劝解,估计下官和马知府还有着扬州上下官吏和数十万百姓都活不到今天了!”

史可法皱皱眉头,说道:“汤推官,不可胡说!高杰虽然是个武人,但也知道好歹轻重,要不是军中粮饷不济,也不会纵兵抢掠。此刻国难当头,我等该同心协力,报效朝廷才对,岂能因为一些私怨而相互怀疑!”

汤来贺却不怕史可法发官威,别人可能还担心这史阁部万一心情不好,会不会把自己的乌纱帽丢了,严重点会不会连命都没了。可是汤来贺却是不在乎,因为他很清楚史可法的脾气,别看史可法一身正气凌然,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只会和稀泥的老好人。如果不是作为以前东林党骨干左光斗的亲传弟子,再加上为人刚正不阿,一心忠君报国,史可法也不可能就混到阁老的位置上。

但若要说论政治谋略,行军布阵,经济民生,那咱们的史阁部就是属于两眼一抹黑了。尤其是在政治眼光和朝廷权力的争斗上,简直不必白痴强多少。身为南京留守大臣第一人,竟然对于拥立谁做新朝廷的皇帝犹豫不决,首鼠两端。本来以史可法的威望和地位,只要他坚持意见,自始至终的坚决拥立随便哪一个都会成功的。但就这么大的优势被他白白浪费了,当时崇祯皇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下落不明,存亡未卜,惠王、桂王道远难至,而福王、潞王、周世孙“各避贼舟次”,这就出现了“立贤”、“立亲”之争。姜曰广起初属意立福王朱由崧,因为他是神宗之孙、光宗之侄、思宗崇祯之兄,较潞王为亲;史可法等主张立潞王朱常方,他是神宗之侄,“昭穆不远,贤明可立”。他们认为福王“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有“七不可立”。姜曰广等于是改变了初衷。

后来,南京文武大臣集于中军都督魏国公徐智能基府议推戴及镇压农民军等事宜时,拥有重兵的凤阳总督马士英“独念福王昏庸可利,为之内贿刘孔昭,外贿刘泽清,同心推戴,必欲立之”。只因座中主立潞王者多,马士英便见风使舵,作暂让步。不久,“葛衣角巾,旧枕敞衾,子影空囊”的福王,与常应俊数人,随一叶小舟,流离飘泊到淮安。马士英闻讯,暗中派人寻之,把福王接至凤阳马士英处,同时拉拢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大造“凤督定策立福王”之论。史可法对马士英的反复无常,很为不满,写信予以斥责,重申福王“七不可立”的理由。阴险狡诈的马士英新提重兵,分乘一千二百艘兵船,护送福王至南京,以武力威逼群臣拥立福王。

而马士英一旦以拥立新君成功入阁后,一面培植私党,重用与之交好的阉党余孽阮大钺等人,一面拚命排挤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诸大臣。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日,福王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次日,史可法被迫奏请到扬州督师,当然得准。时史可法虽挂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而实际上,弘光帝以马士英掌兵部事。十八日史可法出京,月底抵达扬州。

史可法以为以自己的声望地位,且自愿督师淮扬,又大肆分封江北四镇,拉拢他们希望四镇能够收服在自己的帐下,一同御敌灭寇。可是没想到的是,江北四镇同马士英早有勾结,多方笼络,故四镇虽受封爵,却都没有按命在指定的地方驻防。而且,拥兵自重,飞扬跋扈,名为官兵,实胜盗匪,且各怀鬼胎,混水摸鱼,趋利若鹜,总想伺机吞并别镇,因此,磨擦时有发生。对于繁华富庶的扬州,四镇无不垂涎。

史可法临出京前,指派靖南伯黄得功率部作为前哨先去屯驻扬州。可是高杰抢在黄得功的前头赶到扬州城外,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气势汹汹的企图屯驻扬州。巡抚黄家瑞,知府马鸣騄,推官汤来贺等,率民团拒守,互相对峙已一个多月。

史可法就是在这个时候,扬州城已经是断壁残垣、田园尽皆荒芜、内战已乱的情况下,带了刘肇荃等将领,只率本部三千人马而进驻扬州的。

一到扬州,史可法立即着手调解上述矛盾。先差人飞骑发文书给黄得功和二刘,宣谕军令,又请督饷的万元吉好言抚慰,情词恳切,使四镇间矛盾暂缓。随后,史可法亲赴高杰兵营,以大义斥之。高杰十分蛮横,反要求严惩扬州官兵,遭到史可法的断然拒绝。高杰恼羞成怒,悍然扣留史可法,软禁于福缘庵中,派新兵手执利刀,环守四周。史可法始终毫无惧色,日日以大义劝谕高杰。史可法的为国分忧,首先感动了在暗中注视的高妻邢氏,邢氏明晓大义,常劝高杰。高杰本已渐为史可法的精诚感化,再经邢氏说促,终于表示愿意俯首听命。

而此时史可法与扬州城的大小官员聚集在此,就是想要宴请高杰军中将领,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毕竟大家以后要并肩作战,如果内部先出了问题那就给了满清和闯贼可趁之机了。

此刻,天色已晚了,可是高杰还是没有到来,真是要把史可法急死了。史可法虽然被高杰软禁数日,但经过多方恳谈,他认为高杰虽然凶悍桀骜,而尚有朴直憨厚之处,一旦心服,能尽心效力。而且江北四镇虽然号称有数十万军队,但是刘泽清和刘良佐两个人手下虽然有十几万兵将,但是都中看不中用,就是数量多可以吓人玩,实际上两人加起来手里可战之兵也不过万余,其余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或是挟裹进来的百姓。

而且二人的部下在驻扎山东淮东一带时,可是将那里的老百姓祸害惨了,烧杀淫掠,比建夷和闯贼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地的老百姓不得已都结寨自保,看见朝廷的军队比看见贼人和建夷都害怕。这样的人史可法也不能用也用不动,几次派人请他们前来议事都是用各种借口推脱了。史可法也没办法,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黄得功和高杰身上。所以今天对于宴请高杰劝解其与扬州管理冰释前嫌,史可法是志在必得的。

眼看高杰到了现在还没有出现,黄得功心里已经是十分不耐烦了,心想,同为江北四镇将领,自己堂堂一个靖南伯为何要在这里等待同样级别的兴平伯高杰呢?黄得功脸色很是不好看,又坐了一会儿,再也憋不住了,呼的一下,站起来,冲着史可法一拱手,大声说道:“阁部大人,末将军中还有事情,实在等不得了,就先告辞了!”说着,转身就要往外走。

史可法忙伸手拦住黄得功,说道:“靖南伯爷不要着急,既然都等这么久了也不差再多等一时半刻的了。想那兴平伯不是一个不守信的人,他既然已经答应本阁部回来,那就一定会到的。此时还未出现,想必是有什么要紧事耽搁了吧。”

黄得功心中很是不快,强压着怒火说道:“就他高杰有事,难道我们都是吃闲饭的么?”说完,也不顾史可法的劝阻,就要甩袖子离开。

正在这时,就听外面一声大笑,一个人高声说道:“虎山兄弟,说话火气这么大,可是恼兄弟来晚了么?”

来人正是兴平伯高杰,满脸笑容的走进房间,冲着众人拱拱手,算是见礼了。大家也都站起来施了一礼,算是打过招呼了。

高杰一把拉住黄得功的手,说道:“怎么,虎山兄弟还在怨恨我不成么?咱爷们儿同为大明臣子,就算以往有什么冲突误会今天也就一并过去了吧!兄弟我先给虎山老弟陪个不是,怎么样啊?”说着,竟真的一弯腰,冲着黄得功鞠了一躬,却把黄得功搞的是上下不得,十分尴尬。

不过,高杰一番动作可是把史可法乐坏了,脸上笑的花儿都出来了,一看黄得功还傻愣着,忙伸手轻轻拍了拍黄得功,说道:“兴平伯真乃丈夫也!此即危急存亡之秋,大家同殿为臣,理当尽心竭力,相互扶持,报效我大明朝廷才对!靖南伯也是高兴的糊涂了,来来,我先代扬州上下官员和十数万军民,代我大明百姓,谢过两位将军了!”

高杰忙伸手拦住史可法,笑着说道:“阁部大人不要这么客气,高某不过一个粗人,当不起您的赞誉!今天高某来迟了,阁部大人为何不问问高某为何来迟呢?”

史可法此刻感觉很高兴,毕竟没有发生他想象中的文武相斗,自相攻讦,所以也就不是很在意高杰为何来迟了,也就一挥手说道:“诶,既然来了就比不来强,我们就不去说那些不高兴的事了!”说着就要请高杰入席。

高杰却是站着没动,笑呵呵的对一脸诧异的史可法说:“史阁部,还是先说一下的好!”说着,也不管众人有些愠怒的表情,冲着大家一抱拳,满脸严肃的说道:“高某接到阁部大人的请柬,本来是一早就要赶过来的,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高某无法不先处理这件大事,所以迟到,还请诸位见谅!”

一席话,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叫高杰都如此郑重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