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花都特工 > 正文 第019章:振风武馆全文阅读

正文 第019章:振风武馆

虽然已经很高估了李少光的复原能力,但他还是比医生预计的提前了一个星期出院。赵芊芊在这二天的时间里倒是天天来看他,而吴德才自然也会如影随同。有几次的时候还偷偷来看李少光,向他再次发出了警告,不许他接近赵芊芊。

不过,最后那次却正好被赵芊芊给撞上了。美人儿大怒,也向吴德才发出警告说,若是再纠缠着李少光的话,那他也不用再来找自己了!吴德才倒是显示出了与性格截然不同的忍耐力,任赵芊芊怎么发火,他还是将笑容进行到底,虽然脸色已是难看之极。

李少光身体复原,本还想展露一下很久没有使用的暴力,但见他在赵芊芊面前居然如此低声下气时,也懒得打这种没有骨气的家伙。一出院,李少光拒绝了赵芊芊想请他去家里渐渐她父亲的邀请,而是决定前往振风武馆,不过武馆在A区,位置很远,李少光决定坐公车前往。

四十分钟后李少光下了公车又向东走了一阵,很快就找到了街边立着的广告牌,上面有个箭头,后面标着“振风武馆”四个大字,底下还有一排李少光不感兴趣的广告词。继续沿着这条路向里面纵深,路过一家加油站,一家超市,和一家汽车模型玩具店之后,李少光在一家规模看起来还算挺大的院落前停下,看了眼大门旁边刻在墙上的金漆大字,知道自己要找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这个时候有三三两两,穿着白色练功服的男女从里面陆续走了出来,好奇的打量了一眼李少光,问:

“这位同学,你是来报名的么?”

李少光还没有来得及说,就见一个美丽少女走了出啦,看到他顿时叫道:

“少光,你已经出院了?怎么不叫我去接你?哎呀,快进来。”

几个穿白色练功服的少年少女都好奇的看着李少光,想不到他竟然和武馆最漂亮的小师姐认识,李少光道:

“紫烟姐,我又不是小孩子,会照顾自己的,呵呵,刚出院我就迫不及待的来武馆了,带我去见师父吧。”

紫烟笑道:

“呵呵,你啊,这次可别和小时候一样三分热的程度,和你说,叔公和严格的,你想和以前那样只练【内功】成为高手是不可能的。”

李少光不由摸摸鼻子尴尬道:

“紫烟姐。别取笑我了,这次不管吃什么苦,我都会坚持下来的。”

“好了,那么你进来吧,叔公也在等你呢。”

紫烟带着李少光走了进去。只听见走廊边上的屋子里嘿哈的声音不绝。还有老师训导弟子的声音。十分热闹。紫烟轻车熟路的带着李少光走到这个楼层的主要通道。只见差不多整层的楼房打成了三个大的道场。李少光从房间的窗户看去。其中一个是少年班。五六十个少年男女正在里面练童子功。

几个三十多岁的教练不停的矫正着他们的姿势。还有人打着木桩练功。而另外一个房间差不多都是李少光一般大的青年。基本上全是男性。很多人在光着膀子。在拆解套路。大声说笑着讨论。不过紫烟的目的不是这两间房间。三人转了几转。来到一个转角后的道场。这个道场的布置似乎比其他的几个道场雅致。而且没有人喧哗。只听到一个中气十足的老者声音在里面讲课。此处走廊里的似乎加过隔音装修。其他两间道场的声音基本传不到这里来。

紫烟直接就将李少光两人脱下鞋子。带到了那间雅致的道场之中。李少光向里面看去。王一雄一身唐装正在讲解着招式。在道场这种。两个满脸严肃的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搭手在老者的讲解下拆招。李少光打量了一下。那两个正在过招的中年男子。身上都透着一股成功商业人士的气质。而在两人四周。围坐着四十多个穿着白色道服。从二十多岁的青年。

到五十多岁的老者的人。他们此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王一雄讲解招式。有点人还在下面用手比划模拟着那两个中年人的招式。李少光看这群人。也都是非富则贵。那名魁梧老者看到了紫烟。微微抬了一下下巴打了下招呼。紫烟点头回礼。带着李少光坐在了那群围观的弟子的后排。

坐定后。李少光歪头对紫烟低声说道:

“紫烟姐,振风国术馆好火爆啊。我没听说过国术馆会这么红火的。我看这里的学生非富则贵。拳馆难道走到是上层路线?”

李少光再次十分佩服自己的师父,他开的这间拳馆。往小里说是个上层社会的沙龙。往大里说这就是一个小型的政治。经济中心所在。而且看这些学生的态度样子。可以看出王一雄的管理能力和聚拢人心的能力绝对不可小觑。他手下的这些弟子。合起来绝对是一股庞大的政治经济力量。而且中国人特别重视同门之谊。越是上层人士越讲究个尊师重道。师父不经意间就凝聚了一个不小势力。想来帮助过他的赵芊芊的家族一定在师父身上获利不少。

看到李少光注视着这些学员和王一雄。紫烟解释道:

“少光。CZ市的富商很多。人一有钱。就开始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充实。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花天酒的的。而且其实国人人人心中都有对国术的憧憬。不少富商想学一点国术或者让孩子从小练习下国术。好强身强种。可惜找不到正宗的。我王家祖传的形意拳是内家三大拳法之一,而且融合了武当拳法已经自成一排,叔公为人处事极其的体。还通晓道家经典。做人上也能学到许多。通晓养生。自创龙鹤养生拳。大家都希望能通过叔公学点真功夫。还扩大了交际圈子。一举数的。”

李少光点头。师父是成名的前辈。李少光时心存尊敬的。此时。只听王一雄指导那两个中年人说道:

“……大家看到没有?小张和小曾的拳路拆卸。小曾总有一个毛病。就是沉肘。松肩。这是不对的;有道是:肩胛紧锁。两肩高耸。状如立寒冬溯风之谓也。以致气血不通。劲路不畅。造成上劲不能由脊发。贯劲于指梢。下不能虚胸盈腹。引气达丹田。这是内家拳一忌。叫寒肩。内家拳有“松肩沉肘”的基本要求。其所言。无非指肩关节须松沉。使锁骨平准而微下沉。肘关节始终保持适度的弯曲和沉垂。从而达到“三垂”。即气垂、肩垂、肘垂。”

然后。王一雄继续说道:“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肩垂则臂松劲活。肩催肘前;肘垂则两膊自圆。能固两肋。这样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的技击原理。拳谚云:“手如两扇门”。则肩胛就是门的轴。即为枢纽。同时上肢又为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大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之所在。从技击角度看。肩若不能松垂。两肩耸起。则气血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的力矣。肘若不能曲坠。扬肘悬起。则劲力滞涩于肩肘。则守不能上护头面。中不能护胸腹。下不能护裆膝。即手起不了“两扇门”的作用。此外。双肩耸起。势必导致胸背腰脊的僵硬。使经络为之阻塞。同时压迫了颈动脉。使大脑失气血。这是养生所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好了。下面开始自由练习。”

听过了王一雄的讲解。那些白服弟子纷纷站起。两两一对互相拆解起套路来。王一雄满意的看了看自己的那些学生。见都没什么毛病。便走过来招呼紫烟道:

“紫烟,少光已经出院了?正好,你们过来.”

王一雄紧拉着李少光的手。走向道场里的一个内室。走过一条只能并行两人。长达十米的走量。四人面前是一个挂着两副古画的墙壁。王一雄掀起那副古画。画后面有个按钮。王一雄按了一下。挂着画的墙壁吱呀呀的向两边分开。居然打开了一个小门。王一雄哈哈笑着对看到目瞪口呆的李少光说道:

“虽然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喜欢热闹的。但是也有想自己安静一下的时候。这个秘密道场平时就当是我的静室用。而且也有些武林同道。有些时候大家起了什么纠纷想动手比试一下。或者纯粹切磋一下。都是来我这里的。”

说着。率先走了进去。紫烟微微一笑也跟了进去。李少光这才愣着眼跟了进去。秘密道场里面空气流通相当好。说是当静室。却也有一百平米以上。不知道设计师是怎么设计的。居然在主建筑里隐藏了这样的巨大密室。道场的上铺的都是榻榻米。在那边有个小室。可以看到里面有个小炕。炕上放着的似乎是一套茶具。而静室主室里有着不少蒲团。是给围观的人坐的。

李少光发现里面已经有五个人在那里。他们最大的是个中年人,最年轻的却比李少光还小几岁。王一雄再次招呼李少光上前。李少光闻言走了上前,王一雄注视了他一会儿,然后对五人道:

“他就是我的关门弟子,你们的小师弟,少光,他们是你的几个师兄,你们自我介绍一下。”然后热情的自我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年龄都不是很大,最大的大师兄王军才不过是二十六岁,李少光最少只有十七岁,其实对武术家来说关门弟子和开山弟子都是最重要的弟子也是最得宠的,所以众位师弟都是好奇的看了李少光几眼。

等众人自我介绍完毕,王一雄路出了笑容道:

“好了,我也不需要那所谓的行师理解,只要你在心中尊重师傅就可,恩,我要教你的不是武术而是国术,你知道什么是国术吗?”

李少光这个知道,他这些天一直在图书馆中寻找气功武术的资料,当下道:

“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多次刺杀满清高官,甚至亲王。其中多倚仗武林中人出力,后来建立,日寇侵华,为了强国强种,孙中山,冯玉祥等人大力提倡武术,由政府成立中央国术馆,把各门各派的武功,如形意,太极,八卦,通背,螳螂,八极,戳脚,洪拳,铁线,劈挂,弹腿,摔跤等许许多多的武功,统一称呼,都叫做国术。”

王一雄点头道:

“不错,看来你有些了解了,武术只是圈外人的称呼,真正的国术是杀敌之术,绝不紧紧是那么简单强身健体,所以我收徒很慎重,因为形意拳是最重杀伤力的拳法,所谓国术打法一打就犯法,交手一定要慎重。”

接下来,就是入门仪式。王一雄早就准备好了,入门仪式依照古礼,叩拜祖师,焚香敬茶,不过这些对李少光毫无困难,他是诚心诚意拜入形意门下,自然礼仪庄重。礼毕,一切都很顺利。王一雄又给李少光讲了一些门规,这些对李少光毫无困难,毕竟是现代社会了,各种古老的旧门规都已经废弃,剩下的没有几条。

至于扶危救难什么的,对从小崇尚侠义精神的李少光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形意门门的门规本来就不是特别严格,以前的宗师郭云深等人,更是嚣张狂妄之辈,门规束缚不大。也没有什么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教义。

李少光对这一切都很满意,今天来这一遭,果然收获巨大。从今以后,李少光便正式成为形意宗师王一雄门下的门徒,算是有了一个靠山,毕竟李王一雄在这座城市上层社会很有影响力,好处多多。李少光每天依然照常上学,晚上和节假日来李家学艺,什么都不耽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