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纺织工 > 第二百五十八节 小树林全文阅读

第二百五十八节 小树林

赵佶道:“那就好,等过了八月十五,我就封你为‘求仙副使’让你随元妙先生一起去‘南极大陆’如何?”

罗明成道:“万岁为为臣着想,臣感激不尽。臣愿效死力。”

赵佶听了,扇了扇手中的折扇,优雅地了头,道:“你的那个喷泉刚才谭稹已跟我了,听起来还不错,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如果能做出来的话,自然更好,如果做不出来,就马上给我拆了,不要影响整体的观感,你明白吗?”

罗明成道:“臣明白。”

赵佶道:“那就好,你劝蛮认亲有功,再则你自己也颇具孝心,值得嘉奖,不过,现在先不奖你,等过几天游泳池建好了,再一并奖你,如何?”

罗明成道:“谢万岁。”

赵佶接着问道:“蛮要你做的‘台琴’进展怎么样了?”

罗明成道:“有些进展了,不过还没达到裴娘娘的要求。臣下午再去督促一下。”

赵佶道:“好,不过,不要耽误这游泳池的建造,毕竟那‘台琴’要求太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出来的。”

罗明成道:“万岁英明。”

过了一会儿,赵佶慢慢地:“我就有不明白,蛮为什么什么事儿都要你去做呢?”

罗明成听了浑身冒汗,道:“可能是因为臣有‘天下第一能工巧匠’的名声。”

除了风月之事,赵佶对宫外的事儿知道的不多。也没大有兴趣知道,听罗明成有‘天下第一能工巧匠’的名声,再联想到罗明成做成了jīng巧之极的钟表,就没太多的怀疑。道:“或许真是这样。”

罗明成垂手而立,生怕错了什么话,万一引起赵佶认为自己跟蛮有什么私情,那可就坏了事儿了。

赵佶缓缓走了几步,然后慢慢走了。

罗明成跟在赵佶后面走了一回儿。

赵佶道:“没什么事儿了,我只是随便走走。我现在就要回去了,你不用跟着了。”

罗明成恭送赵佶。

赵佶走了之后,罗明成松了口气。有赵佶在,他总感到有种压抑的感觉,尽管赵佶没有要害他的意思,但是跟在这么个可以随时让自己万劫不复的“真龙天子”身边。真的是有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罗明成回到工地,失神般地站在工棚边,好久没有话。

不知何时,冷千云来了,她站在罗明成身后。道:“弟弟,你真要随那‘元妙先生’去南极大陆?”

罗明成回头看了看冷千云,了头。

冷千云道:“可是那个‘元妙先生’是个骗子,大家都知道。只有万岁现在还信他。”

罗明成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我是不是个骗子?”

冷千云道:“你自然不是。”

罗明成道:“那就是了。我不会骗你不就成了,等过些天我临走的时侯我一定把你要出来就是了。到时侯你想上哪去。就上哪去,不就行了?”

冷千云咬了咬嘴唇,道:“我以前过的都算数,但是你必须得从那个什么‘南极大陆’回来才行。”

罗明成听了冷千云的话,感觉很欣慰,他:“会回来的,为什么回不来了呢,大不了找不到南极大陆,顺着原路回来就是了。”

冷千云听了,笑了笑,道:“你话声,心被坏人听去告密。”

罗明成听了,“呵呵”一笑,拉着冷千云进了树林,找了个林密之处,把她抱在怀中,上下其手了一番。

或许是由于就要得知自己再过几天就能出宫了,这次的冷千云很放得开,那热情而温顺的模样让罗明成很意外,差没把持住就把冷千云给就地正法了,好在想到自己回去还有事儿,好容易才坚持住了自己底线,没有乱来。

过了一会儿,罗明成从树林中出来了,只留下冷千云一个人呆在树林中不敢出来,因为此时的她衣衫不整不,那娇媚的样儿,让外面的那些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看得出来肯定是发生过什么少儿不宜的事情。

树林中,冷千云摸着自己发烧的脸,想着刚才的羞人的事儿,突然一个陌生的宫女闯进树林子来了,打了她一耳光。

冷千云看着那个来历不明的宫女,捂着本来就红润,被打后更红的脸,道:“你是谁?你为什么打我?”

那陌生宫女蛮横地:“你自己不要脸,竟在树林中勾引男人做那种事!好在没有铸成大错,否则就不是一耳光的的事儿了!”

冷千云听后,有害怕,她眼含泪花,求饶道:“求姐姐不要将此事告诉别人,我很快就能出宫了,不希望在出宫前出什么事儿,求你了。”

那陌生宫女见冷千云求她,竟毫不客气地又打了她一耳光,所谓“人善被欺,马善被人骑”就是这个道理。

被打后的冷千云可怜兮兮地抬眼看着那陌生宫女。

宫女见了冷千云那既害怕又可怜的样儿,心中大为得意,微笑着回头看了一眼,然后竟又动手扇了冷千云两耳光。

也许是这次宫女毫无顾忌的原因,出手比较狠,打得也比较响,打完之后,冷千云趴在地上了,而她自己也晃得自己的手,:“手好痛啊,贱货,你的脸好硬”。

冷千云趴在地上不肯起来,嘴角似乎都流了一血。

宫女得意一笑,道:“看你也怪可怜的,这次就饶你一次,不告诉皇城司的人了。你在宫中这么些年了,应该也知道,如果这事儿跟皇城司的人了,不止是你,你的那个相好也会跟着倒霉。”

冷千云趴在地上,用一种半哭的语调:“谢谢姐姐。”

宫女“哼!”一声,转身走了。

冷千云眼含泪花,抬起头来,看着那宫女出了树林,在树林的外面,看着她会合了一个穿着丽服的女孩,走了。由于眼含泪花,再加上距离比较远,她也没看清那身着丽服的女孩是谁。实际上她也不想知道那是谁,因为既使是知道了,除了徒增烦恼,什么用也没有。

罗明成回到家中,已是时近中午,他竟发现又来了一家要认自己为儿子的人家,而且也是姓罗的。

认亲是件大事儿,宋时轮,宋时楼跟他们的夫人都来了,大家都在听他们“认亲”的诉,个个的都像是真的似的,而且还有都有邻居作证,证明他们确实曾在某年某月丢失过一个男孩。

过了一会儿,大相寺的几个老和尚也来了,罗明成一问,原来是石秀去找来的。

经过大相国寺的老和尚的辨别,其中有一户的时间与到大相国寺的时间相差太大,被排除在外,不过,另外两家的时间虽不太一样,但都在同一年份中,而像罗明成这样进大相寺的孩有好多,所以老和尚们也记不太清了,只好让罗明成自己辨认。

姓池那一家人的容貌与罗明成比较像,按平儿的话:“就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几张画,大同异。”大家都比较倾向于那一家,但罗明成却不想认,因为对于他来,自己还是姓罗比较顺心些。

有人建议用古传的“滴骨法”认亲,罗明成听了一下,原来是这样:子女血液滴在父母尸骨上,如果能渗入就是有血缘关系,如果不能渗入就是没有血缘关系(此法创于三国时期,而‘滴血认亲’始于明代)。

正好两人都有死人,巧的是都是男主人死了,只留下一个老寡妇带了一堆孩子(男的普遍比女的寿命短些,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另外,中国古代有‘六十大寿’的法,明当时的人活过六十岁就算“大寿”了,而活不过六十岁,四五十岁就死掉是很正常的事。)听要用“滴骨法”,两家都有些不情愿,毕竟有死者“入土为安”的法,如果渗入了,认了亲,怎么也好,万一不渗入,这白白折腾一番,总得有个法。

两家人商量了一下,都要求一笔钱,叫做“动土费”,否则不允许“滴骨认亲”。

罗明成知道“滴血认亲”都是蒙人的,只要血型相同就能融合在一起,而且就算是亲子之间也有可能血型不同,更不用这“滴骨认亲”这种极度唯心,毫无道理的做法了,于是他:“要不我们来个‘滴血认亲’。就是我的血谁家的血相融就是谁家的儿子,如果不相融,就不是。”

众人从来没听过这种法,但想想,亲子之间连死人的的骨头都能相融,那么活人之间的血更应该大融特融。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之后,竟很快接受了这种方法。

罗明成的想法是:听天由命,如论是姓罗的那一家还是姓池的那一家都好,关健是有个大家信服的依据。

听要从自己身上放血验亲,两个老婆婆都有些犹豫,池家的老婆婆道:“你们兄弟与你们那死去的老爹一样,腰后面都一块‘痣’,时侯还看不太出来,长大了后,你的两位哥哥都有了,六啊,我记得丢失你的时侯你腰后面也那么一儿,现在过了这么些年,那‘痣’应该也长大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