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反三国那些事儿 > 十 从雒阳,到许都全文阅读

十 从雒阳,到许都

本来本章写到上一节就可以结尾了,因为黎明已经降临了。但我不得不说,那种安宁,只是刘协个人的一厢情愿。而事实证明,权臣时代的奸雄几乎是前赴后继此起彼伏挥之不去的;在乱世的烽烟里,一个年青且没有绝对权威可以镇住天下,甚或连自己的生死都要时时担心的君主是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的,他只能被人左右。这就像一个破败公司的年青董事长,自己威望太小又镇不住场子,所有的股东肯定都不服他,最后还是免不了被其他股东收购代替掉的厄运。

一句话,弱肉强食,这还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谁也无法阻挡。

好吧,强者生存。如果董事长刘协一直被定义为弱者的话,那么这个控制公司绝大多数股份的强权股东原先是董卓,后来则是李傕、郭汜甚至那个土匪出身的李乐;到现在,马上就又要到曹*接替这一位置了!踌躇满志的曹*打败了李傕、郭汜的**,把两个民贼彻底赶出了大历史的舞台,显然,他已经成了再造天下的“英雄”(不过,看他的日后行动,其实定义为“枭雄”才更加合适)。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位枭雄还都很低调。他打败李傕、郭汜后,仍然把军队屯扎在雒阳城外,表现得就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可这种异乎寻常的平静对久在政治漩涡中的杨奉和韩暹俩人来说,却诡异的可怕。他们两个都自认力量单薄出身不正,根本不是强大的曹*的对手,况且现在曹*已经成了挽救天下的功臣了,他以后掌握了大权,哪里还容得自己在一旁碍事?这样一想,俩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为安全计,两人第二天一早就进去向刘协报告,只推说要去追杀李傕、郭汜,实际上赶紧带着自己那伙人马往大梁(今河南开封)屯扎去了。

再说刘协某天忽然对时局还有点小疑虑,派人来请曹*进宫商量事情。曹*听说有皇帝的使臣到了,就请进来见面。没想到叫进来一看,那人养得是眉清目秀白白胖胖精神充足。

爱多疑的曹*就寻思开了:现在雒阳明明在闹饥荒,所有官员百姓都吃不饱面带饥色,为啥这家伙这么白白胖胖呢?曹*想不通,就干脆问了出来。

那人回答说:“没啥,我只是吃了三十年素的缘故。”

曹*:“哦,原来如此~敢问您是哪路神仙?”

那人又答:“不敢,我先被推举为孝廉,后来到袁绍、张杨那儿相继干文书工作。最近听说皇上已经回了雒阳了,所以才专门来朝觐的。皇上就给我封了个正议郎(皇帝顾问)的官职。哦,对了,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

曹*一听是名士来头,立马避席再拜:“原来你就是董昭!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没想到今天才有幸在这里相会!”赶紧摆上酒款待,并且因为是名士,专门叫上荀彧来陪酒。

正好这时候,有人来报,说外头有一支不知名队伍朝东去了,不知道什么情况,特来向老板汇报。曹*一听,这还了得?赶紧让人打探。坐席上董昭借机发话:“哎,您不必这么紧张!这只是李傕的旧属杨奉,跟白波帅韩暹俩人,因为您来到了这儿,才带兵往大梁躲避去了!”

曹*听了更郁闷了:这是什么话,难道他们怀疑我的人品?

还是董昭会说话,分明就是那么回事,他给曹*说:“哎,不要担心啦,这都是没脑子的人,您不用管他们。”

曹*又问:“那李傕、郭汜呢?他们还在逃亡途中啊!”

董昭回答:“这俩就更甭担心了,老虎没了爪牙,小鸟没了翅膀,您觉得他们会长远么,将来肯定还是会被您给灭了的!”

一来二往,董昭这几句奉承话说的曹*心里顿时舒服多了,也不再顾虑这顾虑那了,就干脆掏心窝子,咨询他一些自己的事业该如何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董昭的建议是:“这个……我觉得呀,您在适当的时机发动义军来清除暴乱,并进中央来辅佐皇上,这本来就是当年春秋五霸干的事!只是,还有一点小麻烦。”

“您想想,现在雒阳这地方,本来就不是您的地盘,这里原来的官员将领什么的,也未必听您的指挥,这对您的事业是很不利的。换句话说,您要是一直呆着这儿,明显是不明智的。我看,为了您的事业顺利发展,只有赶快劝皇上移跸许都,这才是上策。”

“可是,说是这么说,这件事实施起来倒有一定的难度:您想啊,朝廷这段时间一直在动荡,从这儿跑到那儿,又从那儿搬到这儿,刚才回到雒阳,远近各地的人都看着呢,他们都期盼天下从此能安定下来。但是您又要再迁的话,难免大家会厌烦。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古以来干大事的人,都是顶着别人的眼光和反对声行事的,所谓‘非常人行非常功’,您觉得呢?”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董昭这几句话正好说到曹*的心坎里去了,曹*顿时大喜:“哈哈!好,不瞒你说,我还真是这么想的!只是……杨奉那厮还在大梁,还有这么多大臣都在雒阳呆惯了,我要是这么搞的话,会不会阻力很大呀?”

董昭回答:“放心啦,这好办!您给杨奉写封信,先把他稳住;然后再告诉大臣们,就说雒阳没粮食,可以移跸许都,许都离鲁阳(今河南鲁山)近,转运粮食很方便。这伙大臣们都被饿了很久了,一听您这话,一定很乐意去的!”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一举解决了困扰曹*很久的迁都问题,曹*自然很高兴,拉着董昭的手说:“好,您真是我的天使!我以后有啥事,还得请教您!”董昭谦逊,道谢告辞去了。

得到了董昭的点拨和肯定,曹*要搬家的劲头更足了,于是便召集他的智囊团们天天聚在一起商量这件事。机缘凑巧。当时朝廷里的侍中、太史令(国史馆馆长)王立恰巧对最近的天文作了一番研究,他就跑去跟宗正官(掌皇族事务)刘艾说:“哎,你知道么?我最近看天象……(乱七八糟说了一堆。此处因不提倡封建迷信,特省略1分钟)……是要有新皇帝出现的啊!依我看,咱大汉的江山怕是要完蛋了,晋、魏这俩地方,久后一定有能人出世!”

要说这读书人还真爱显摆,他这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居然还专门跑去跟刘协报告:“皇上啊,据臣分析,天命这玩意是轮流交替的,五行也不是谁一家的。就现在的各种情况来看,必然有一个土德代替了你汉朝的火德,我预测,代替汉朝坐天下的,那一定是‘魏’!”——先别说预测的对不对,要知道这种事情一向都是封建王朝的禁忌,王立你脑子抽风了吧,居然跑去跟还是汉朝皇帝的刘协去说?让刘协情何以堪?!所以呀,儒生乱政,是非确实不少,难怪秦始皇当年要下狠心焚书坑儒了。就这种情况,不坑他你有办法?

不知怎么的,这话就传到曹*的耳朵里去了。连曹*也看不过去了,更重要的是怕泄露天机引发争端,就给那个爱显摆的王立送了一句话:“知道你为朝廷考虑,但是,最好给我闭上你那张嘴!”

这事就这么处理了。但曹*还是心有疑虑,就找荀彧确认了下。荀彧也是这方面的行家,在他一番悉心钻研下,得出来的居然还是同样的结论:曹*确属土命无疑,许都属土,搬到那儿绝对OK;而且,火生土,土生木,没准董昭和王立俩人说的这事还真的对的!

——好吧,既然真是这样,天命在我,那就真没办法了,曹*就此下定了搬家的决心。第二天,他就进宫去跟刘协说:“自董卓以来,雒阳已经荒芜了很久了,修都修不好,更何况最近闹天荒,吃粮食都成问题。我看,许都这地方靠近鲁阳,加上它的城郭啊宫殿啊,以及钱粮民物啊啥的,凑合着还可以用。所以,我强烈请求您批准我移跸许都的计划!”看到没,这哪是请求啊,明明就是摊牌嘛!曹*跋扈的心态到这儿已经有所显露了!但是,刘协和其他人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人家拥有枪杆子!没办法,只好搬吧。——这样,事情进展就顺利多了,刘协挑了个好日子就开始往许都移跸了,曹*带着大队人马护卫前行,连带这伙文武百官也得一道出发。

好了,移跸许都的事情就算成了。从曹*最初的困扰到董昭的建议,再到王立的天象,以及最终荀彧的拍板释疑,这项工程的酝酿过程远比它本身来的复杂得多。那么,问题来了,上述这些就是曹*决定迁都到许的所有原因吗?

——我看未必。再回过头剖析:董昭的话大半都在强调迁都这件事本身的重要性,并未说明为什么迁都地点要选在许都,至于所谓许都靠近鲁阳便于运输粮食什么的,那也只不过是董昭教给曹*忽悠刘协和百官的借口罢了;王立只是通过封建迷信,看出了所谓的天命在魏,这貌似不是一个很靠谱的理由,并且也不能明目张胆搬上桌面;荀彧的释疑同样只是从所谓的天命角度强调了一下而已。至于曹*本身怎么想,则谁也不知道。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条资讯证明曹*对许都这个地方有感情:要知道他老家在安徽亳州,地盘在山东一带,从小当官升迁啥的都在雒阳,那他为什么要对河南一个许都如此感兴趣,并且最终选它作为新首都的所在地呢?

还是那句话,利益决定一切。曹*肯选择许都,肯定是他看中了许都潜藏的对他有利的巨大价值。经过笔者研究,理由大致如下:

第一,在政治、经济各方面,许都都具有便利的地域优势。政治上,许都与雒阳相近,且两地在很多地方保持相似,选择这样的位置,曹*集团既能及时了解和掌控斗争形势,也能远离众矢之的的斗争漩涡。经济上,许都地方气候、经济、作业、交通各方面都较雒阳为优,董昭教给曹*忽悠众人的理由说的也都是实话。

第二,从军事角度而言,许都地方战略优势突出。许都地处中州平原西部的边缘地带,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正好隔住了北部袁绍,东部刘备、吕布,东南部袁术,南部刘表,西南部张绣,以及关中、雒阳地区分散的反曹势力的进*。

第三,许都地区人才资源雄厚,曹*集团现在或未来的好多杰出谋士和战将都出在了泛许都地区。

——所以,比起所谓天命而言,我更加相信这才是曹*最终决定迁都到许的原因。

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刘协和大臣们没有表现出一点反对,甚至现在搬迁队伍都顺利出发了。那么,还有没有敢站出来反对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也难怪,在那个劫驾已经快成为一种潮流的年代,谁的迁都决策又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首肯呢?没有,永远有一片反对声在响,在叫。曹*迁都说白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别人肯定也会眼馋呀!那些利益分配不均或者根本就没得到利益的人怎么可能会服气呢!外面的军阀们都鞭长莫及,那么,最终有可能锁定人选就只能是大梁的杨奉和韩暹了——没错,反对者就是杨奉和韩暹俩人!

话说这两人一直对曹*信不过,现在又看他劫持着皇帝往东南走,本来就被曹*抢了风头没分到一杯羹的他们哪里忍得住这口气!所以,正当曹*一行走到一个较高的山陵边上的时候,早已埋伏好了的杨奉、韩暹带着一队人全身武装冲了出来。当头是杨奉最依赖也最唯一的战将徐晃出马,大喊一声:“曹*!你把皇帝劫持着准备往哪儿去?!”

当然就杨奉、韩暹本身而言,对曹*来说根本是无足道的;曹*在意的,只是这位威风凛凛的徐晃。当下他一看到徐晃露头,心里就有种莫名的兴奋。可是人家都叫阵了,总得有人出战吧!旁边许褚就冲出去迎战,俩人一个使刀一个使斧,愣是打了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曹*一看这阵势,立马二话不说,鸣金收兵!——你问他为啥要这么做?原来他想趁机把徐晃给挖过来!恰巧军队里的做文书工作(行军从事)的满宠猜透了曹*的心思,他自告奋勇告诉曹*,自己和徐晃是老熟人,并且愿意乔装打扮前往招降。曹*正好求之不得,就很愉快地同意了。

招降过程比较简单,满宠扮作一个列兵,悄悄混入了徐晃的军营,然后顺利见到了徐晃。接下来的故事就和以前李肃劝降吕布的情节差不多了,兹不赘述。唯一不同的是徐晃远没有吕布那么无耻,他还是顾及上下级观念和情谊的,所以并未做出砍掉杨奉和韩暹的举动。这样,因为杨奉还活着,整个劝降的结局也就和吕布那次有点小出入了:杨奉获悉徐晃单方面跳槽的资讯之后大怒,亲自带着一千多人前来追赶。结果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曹*集团给包了饺子,幸亏还有韩暹来救,两人打了半天,最后勉强只能自己逃脱,手下那几千人大半都投降曹*了。杨奉和韩暹彻底没办法了,只好灰溜溜投靠袁术去了。曹*得胜回营,正好满宠也及时带着徐晃前来报到了。曹*大喜,对有本事的徐晃特别待见。

就这样,反对曹*的最后一股力量也被消灭了,曹*从此成了继董卓和李傕、郭汜一伙之后,又一个能够随时拿捏皇帝刘协的大奸雄大权臣!许都的新生活来临了。刘协等人来到许都,曹*迅速忙了起来,他为盖造宫殿、立宗庙,建立各政府机关大楼(省台司院衙门),以及修建城墙仓库等搬家以后的首要工作,足足忙了好几个月。忙完之后,才决定了一条政治分工规则,即:从今以后,所有的封赏处罚事宜,都要听从曹*的处置(基本没刘协什么事)!

那么,曹*都是怎么封的呢?

话说曹*首先给自己封了个大将军、武平侯,然后封荀彧为侍中、尚书令(尚书台的长官,东汉权力决策机关的一把手),荀攸为军师(军参谋长),郭嘉为司马祭酒(军中参谋),刘晔为司空仓曹掾(仓库管理员),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掌地方农业、屯田事宜),程昱为东平国相,范成、董昭为雒阳特别市市长(雒阳令),满宠为许都特别市市长(许都令),其余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都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等都为校尉(略次于将军),许褚、典韦都为都尉(部队长),等等。

所有分封事宜中,刘协仅仅做了一件事,就是分封董承等十三个人为列侯!——而这,也是因为曹*认为董承等根本够不上他的威胁采取默认态度的结果。可以说中央大权到现在已经基本全归于曹*个人了,甚至到了这种地步:中央大政,都要先报告给曹*,然后才能上奏刘协!!!

历史不断表明:除去一个或几个权臣,立马又会来一个新的权臣。在大浪淘沙的乱世风云里,曹*这个最初的有志青年、反对权臣的忠诚信徒,也最终一步一步走上了他当年坚决的反对对象——权臣董卓的老路,逐步蜕变成了新时代下掌控傀儡皇帝刘协的新的实权派人物!可以说这是他自我迷信和极端自私的性格所决定的,也可以说是他在后来的斗争狂潮中逐步树立起来的梦想,但无论如何,他做到了,他成功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各种迹象已经明显表明:属于曹*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后董卓时代可以彻底画上句号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