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经略 > 第33章 乾宁军全文阅读

第33章 乾宁军

话说两头。

当赵信等人还在京城中为刘五的事而劳心时,远离京畿、数千里外,却也波涛暗涌。

此事说来话长,便先从周军的军制说起。

自从后汉帝国崩溃以后,天下大乱,群雄崛起,各国相继而立。

周国占据中原江北之地,北有燕国,南有楚国,巴蜀有梁国。此外,还有魏国,天雄等异族国度,可谓群敌环伺。

为了镇守边地,防御敌国侵扰,周国在边境之地,设下了诸多节度军府,下辖数州之境,总摄一地军政防御之事。

横海节度,便是其一。

横海节度直面燕国,乃是对燕作战的主力之一,下辖沧、棣、瀛三州之地,设有乾宁、高阳、义昌、定远四军,共计战兵二万多人,均是精锐。

宁王杨淮自从杨洪被立为太子之后,便自请外出为将,其中大多数时间,便是在这横海节度府中。

虽说杨淮在横海节度中,所担任的职位最高也不过是节度副使兼乾宁军主将,但以皇子亲王的身份,从军为将,数年光阴,已是足以将横海军上下,都深深打上宁王的烙印了。

杨淮解除军职返回京都,说来已经有几年时间,但这留下的印记,却是依旧是难以磨灭。

此刻,距离太子遇袭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

京畿之中,由太子遇袭案所引发的一系列风暴恶浪,随着尚书令卢庆之死,至少在明面上,已经被渐渐的压制了下去。

但远在千里之外的横海军中,随着卢庆自尽而亡的消息传来,真正的风波却才开始。

其实,自从宁王杨淮去职归京之后,在皇帝的授意下去,枢密院便已然开始着手削减宁王在横海诸军中的影响,宁王的许多心腹将领,或者和宁王交往密切之人,都以各种理由被从横海节度府调离打散。

如今横海节度,包括节度使、长史、诸军主将,几乎所有的高层,全部都被换成了和杨淮没有丝毫关联的将领。

但杨淮所留下的痕迹与影响,却依旧没有被彻底消去。

说来原因很简单,杨淮为将时施恩甚广,这就导致横海军中,中下层的将校乃至于普通军卒,倾慕或者直接效忠杨淮的,也是大有人在。

节度军府的上层将领,确实可以更换调任,但这些中下层的将校军官,以及最底层的军卒,却是不可能也全都换了,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横海节度的根基和灵魂所在。

杨淮的印记既然已经浸入了横海郡的灵魂当中,想要清楚,自然是不易。

当然,除此之外,另外还有朝廷自己的原因。

宁王杨淮虽然去了军职,被调离了横海节度,回归京畿之中,但是来自与皇帝的恩宠,却也丝毫不减,甚至相较从前还要更盛几分。

而皇帝之所以要削弱杨淮在横海军的影响,其本意也不是要打压宁王,更多的是出于帝王的本能,说来也算是保护宁王。

既然是削弱,那必定是先要保持存在,才有削弱可言。

皇帝的心意便是如此的矛盾,让底下人又如何敢决绝起来?

现任的横海节度使名叫朱执信,便正是在宁王杨淮奉命去职归京以后,从外镇调任过来的。

朱执信从军多年,也算是周军中的悍将。

其上任之后,并没有用多长时间,便是在枢密院的默契配合之下,将整个横海军都梳理了一遍,把和宁王杨淮关系密切的将领悉数调离,又将自己原本的心腹安插进来,如此完成了对横海军的掌控。

但朱执信所能做的,也就止步于此了。

在横海军的普通士卒以及中下层的将校军官当中,宁王杨淮的威望依旧极高,特别是其曾经主将的乾宁军,更有不少杨淮曾经的骨干心腹。

朱执信虽为节度使,但上下受制、顾虑重重,自然也就不能狠下心来清理。

而乾宁军在杨淮之后,也是更换了主将。其名为陈思华,上任之后,倒是也有意肃清这种影响,进而树立自己的权威。

只是宁王杨淮虽然离开了军镇,但归京之后却依旧恩宠不绝,甚至于隐隐还有和太子成分庭抗礼之势。

形势如此,陈思华自然也就不敢太过得罪。而且有上峰压着,他便是向,也没办法采取强硬或者粗暴得手段,来达成自己目的。

故而就只能徐徐图之。

而徐徐图之,在有心人看来,便是听之任之,更能肆无忌惮。

以至于乾宁军中,许多中层的都尉、校尉,下层的旅帅、队正,都还是杨淮在任时的旧人,无法调换。

这些人相互联络,同气连枝,一起遥奉远在京城的宁王为主,已经在横海节度事实上结成了一党。陈思华虽为乾宁军的主将,但不能下狠手处置,便也没办法真的约束这些人,甚至要反受其制。

乾宁军上下总计有战兵七千人。

陈思华用了几年时间,用遍了手段,但最终完成控制的,也不过其中四千人,仍有将近半数的军卒,无法直接掌控。

说来,如今的陈思华不过三十余岁,以此年纪而成为一军主将,本来也算是意气风发、前途无量。但这几年下来,因着这些琐碎缠身,却感觉自己的心气几乎要被耗尽了,简直比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还要困难。

陈思华几乎已经要认命,要放弃了,心想着就这样吧,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的混过自己任期就好。

但谁知恰在此时,京畿之中却传来消息,让陈思华感觉看到了机会,难免便又心动了起来。

……

太子遇袭,宁王首当其冲被卷入风波之中,便是风头再盛一时之间也只能蛰伏。

而宁王杨淮的状态,传回到横海节度,便也是那些旧部们的状态。

宁王杨淮自己都要为了躲开那狂风恶浪而隐藏锋芒,那他这些旧部们,难道还能在此时张扬不成?

陈思华心思活泛起来,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当下便又施展手段,开始试探。

当然,杨淮只要还是宁王,一日荣宠未断,陈思华的做事的时候,便不可能采取粗暴直接得手段。不过这也无妨,直接解职或者扣上罪名,虽然是很直接,但本也是下策,或能解决问题,却也容易乱了军心。

而相对平和的手段,其实也有很多,譬如拉拢和掺沙子,便都好用。

拉拢便是攻心、收心,进而将宁王的旧部收为己用。这种最高明的手段,既不会招来反噬,甚至宁王也无话可说。

只是宁王杨淮都已经离开这么久了,还能忠心于他的人,心志必是坚定无比,小恩小惠几乎肯定难以打动。

但是太大的恩惠,他却也拿不出来,不论是富贵还是权势,难不成他还能比得过宁王去?

所以,拉拢这招施展起来,难度便有些大。

但掺沙子就要容易的多。

掺沙子也简单,便是向宁王旧部的手下,安插忠于他的人手。

这和宁王旧部们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

他们把持了乾宁军中可以直接领兵的中下层将校军职,便以此来架空陈思华。陈思华自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反过来架空他们,把权力再收回来。

陈思华毕竟是乾宁军的主将,大义在手,这么做,操作起来就很容易。而且,宁王旧部们的职位也基本不做调整,自然也就不算撕破脸皮。

即便是宁王杨淮回过神来,再做计较,陈思华也有说辞,进退都有余地。

当然,只要用了手段,造成事实上削弱了宁王的实力,那无论如何也都算得罪了宁王,少不了会被记上一笔。

但这就是没有办法了。

陈思华既然已经坐上了乾宁军主将的位置,除非他不介意成为被架空的傀儡,或者说也干脆倒向宁王,否则得罪宁王便是无法避免。

若是因此便彻底束了手脚,那干脆就不要在此为将,直接挂印回家就是了。

陈思华心中这般想着,便也就放手做了。

只是陈思华是在不曾料到,这一次看似机会,但风浪之下却是也暗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险恶,以至于他不知不觉就落入其中,最终竟成大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