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无敌战神 > 第一节 相继称帝全文阅读

第一节 相继称帝

在英明仁慈的齐武帝死后,建康城内十多年里基本上就没有消停过,皇帝轮流做,谁也坐不长。

萧鸾在称帝之前,就已经患病在身,登基后滥杀无辜,且杀的都是自己的表亲堂亲,一鼓通杀后,就算当了皇帝,论谁也不会心安理得,难免会生下心病,沉疴固疾之下,再难支撑,当皇帝没多少日子,两眼一闭就死了。他儿子萧宝卷呢和萧昭业有的一拼,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虽然靠父亲当上皇上,只是徒有虚名。因为他太过昏淫,朝里朝外都视他为萧昭业二世,民间更是疯传这是萧昭业转世来向萧鸾讨债来的。在对他失望之极之时,大家这时候都把希望寄托在济世能臣萧衍身上,希望他可以出面重振朝纲。

南齐朝局又转风向,明里沈约、范云包括谢家在内等士族大户回到京城公开支持,暗里则由陈子云居间谋划,于是,大权很快落在萧衍手中。

本来萧衍还只是想挟天子以发号施令,但天子总是不安分,也想干掉他,当个能做主的主子。几番较量之后,萧衍也不敢再大意,宫庭之内稍有闪失,自己便人头落地。逼的萧衍只得废了皇帝。

历史仿佛在重新演过一遍。萧衍总揽朝纲,自然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废了萧宝卷,又立他弟弟为帝,接着又废其帝自立为帝,和当年萧鸾所为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萧衍没有伤及无辜,从不大开杀戒,建康城里是一派祥和景象,昌盛繁华更盛往昔。

当时,大家都认为萧衍也是萧室宗亲,理应延续大统,也就是说南齐国没亡国,萧衍还是当南齐的皇帝。

只有陈子云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一是萧衍只是远亲,如不立萧氏近亲,总是祸患。二是南齐在武帝之后,几位姓萧的把皇帝这份工作做的都不怎么样,或横征暴敛,或凶残屠戮,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各地已现揭竿而起之势。倘若建立新朝,有利于国家及朝局稳定。

有旧臣还要坚持,萧衍摆着手说:都不用说了,我已经考虑良久,齐国已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就改朝换代,建大梁国。

说完,命人把祭天的文章和大梁国的印章及建国后新政方略拿出来,让臣子们讨论。

沈约心里暗想,我怎么就没有陈子云这份机灵劲?我也该想到他说的两点,前两次皇上也隐约提起过,可惜我没能领悟过来,不然又是大功一件。

其实有这个想法的人不是他一个。但陈子云一是知道些历史进程的发展,二是和皇上打交道的时间长,每天都在一起呆几个时辰,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皇上的心意了。

萧衍算是一位少有的好皇帝,没有辜负陈子云的一片苦心。在位伊始,就身体力行,提倡节俭之风。

他还积极推进陈子云先前为他撰写的新政方略,建国学堂供寒士读书,以考试方式录取读书人到基层为官,加强农耕生产,加强商贸流通,在各地广建国家创办的医馆。各项措施都着人一一办理,每日必亲自过问,每处必亲自巡查。一时之间,大梁国皇帝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这天下午末时,是萧衍午睡后醒来喝茶的时间,也是陈子云必须陪他下棋的时间。陈子云现在发现,有时候他之所以下的慢,是因为他借下棋在进行思考,也许这是他的一个癖好习惯,利用下棋之机打开思路。

萧衍显得很高兴,他让宦官给陈子云也倒上杯茶,等他品尝后才说:子郎你知道外面在怎么说我吗?

陈子云马上回答道:当然,百姓交口称赞,都说皇上是千古一帝,早已远超过齐武帝时期,能做大梁国的子民是当老百姓的福气。这都是皇上英明,选拨寒士,让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有了希望,各地医馆活人无数,今日又命各地建义仓,大家自然感激皇上恩德。

萧衍的脸上放着光一样,兴奋地说:今天墨根禀报,说是国内很多百姓请画师画了我的画像,供奉起来,当菩萨拜,一些地方乡绅捐资为我建生祠。看来我们大梁国的百姓都是知恩图报的。

是的,这个我也听说了。陈子云也为萧衍感到高兴,毕竟都不是地方官强迫,是百姓自发为萧衍建生祠,这是难得的荣誉,说明这个皇帝被大家认可了。

萧衍高兴地直捻胡须,说:今天侍中说,国内风调雨顺,是个少有的丰年,不用催缴,国税就已经入库,有了钱,诸事办起来就更加顺当。当然,别人不知,我知道这里面你居功至伟。我想让你先接任黄门侍郎一职,子云不要再推辞了。

原来,萧衍登基之时也曾大加封赏。因沈约、范云等人也鞍前马后,摇旗呐喊,出谋划策,均有升赏。

萧衍最初的想法,是让陈子云任在原职基础上先升一级,然后再徐图升迁,免得有人闲话,说皇上任用亲信。陈子云却早有打算,无论萧帝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他都拒绝做官,甚至把原来太子主簿和詹事丞的官职都辞去了。

其实陈子云心里清清楚楚,萧衍称帝自己可以说是立了头功,但从古到今,哪个皇帝需要功臣?不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如果低调些还好,如稍有不慎,被人进些谗言,就会大祸临头。

当时,萧衍听说他不肯接受官职,还辞去本职,大怒,让他立即来见。陈子云心里也不害怕,这是他早就料到的,他对萧衍说:皇上,臣本就您府上的清客门人,现在依然还是。朝廷之上,人才济济,皇上又年富力强,国家又太平无事。臣应该还是和以前一样,做好自己的本份,就是陪皇上下棋,或吟诗作画!臣以为,这比担当任何职务都要重要。这样一来,今后皇上在忙完公事后,就能换换思路,能得很好的休息。皇上精力充沛才是国家之福啊,所以说,现在朝中没有哪份差事比这个更重要的。当然,我也承诺,如果有一天,国家真的需要我出力,我绝不会袖手旁观。皇上有什么事情需要咨询,我也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我有了官职,就要从官员的角度去考虑,说的话还未必合了皇上的心意。

萧衍听了他一番长篇大论,仔细想想还真是有道理。所以,就同意陈子云辞去官职。只在朝政结束后,每日进宫陪自己松散一下。

但陈子云淡泊明志,从萧府清客做到皇上智囊,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辞官不做。萧衍嘴上不说,私下却极为感概,几次都让左右要以他为楷模。

为了表彰他,萧衍赐给他一座大宅,又常赏赐财物。陈子云此时正式纳了吴歌为妾室,加上几个服侍的人,平时花费也用不了多少。皇上给的钱根本花不掉,他托人给彭城何氏带去一部分,剩下的钱,全部交给萧关,让他补到耿仲的精兵训练场里去了。

萧衍听了耿仲和萧关的回报,更是感叹不已,认为陈子云是个一心为着大梁国,为自己打算的心腹忠臣。

其实这其中陈子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就比如那日回府,吴歌说:听说皇上屡屡要升相公的官,相公都推辞了,这是何故。

陈子云面色冷峻地说:伴君如伴虎,我陪皇上下棋吟诗作画是可以的,但如果为官,就要对朝政负责,难免会跟皇上意见不合,或出现差错。你看,沈约、范云连谢眺这样的人都是热衷当官的,特别是沈约,在萧鸾称帝时就没有吸取教训,这回虽官复原职,但我看危矣。

他那天亲眼看到,沈约因为实行新税制的方案出现错误,在众臣面前被萧衍骂得狗血淋头。听说回家后就一病不起。陈子云想,如果他现在借病退出朝政,算他是激流勇退之举,如果他仍一心想往上爬,迟早会搭上条命。

果不其然,过了三天,沈约病未好,就勉强到衙府办差,又小有失误。萧衍下旨痛斥一番,令免去沈约所有本职,回府反省,等候处理。沈约又气又急,两日后病亡身故。

陈子云心里想,如果我姓萧,或许还行,如果不是,最好在大梁国不要为官。因为朝中大官都是萧衍亲属,其他人想封王封候入列三公根本不可能。就算范云聪明点,眼看形势不妙,忙将侍中一职辞了,告老还乡,还得了些赏赐,总算有个善终。

可是,事与愿违,有的人想当官就是当不了,有的人不想当官,皇上偏就让你当,躲都躲不了。陈子云就是这样,但这回真的和他有关系。

就在萧衍称帝后不久,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也按捺不住了。他想你南朝谁掌权,谁兵力多谁就当皇帝。你萧衍事先和我又有约定,能互相派兵救助。现在你做了大梁国皇帝,那我也得弄个皇帝做做过过瘾吧。于是他扯旗放炮,也称帝了,他自称宋国,年号天启,定都彭城。

同样是称帝,元法僧的选择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称帝后直接就面临了一场大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