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游龙争明 > 第四百六十三章 修定元史全文阅读

第四百六十三章 修定元史

道衍说的情况,朱国瑞的确知道。当初,唐仲实、范祖干和叶仪或是拒不出仕,或是找借口辞官归乡,根本原因都是他们只认大元为正统朝廷,看不上当时的大唐。

现如今,大明虽然已经立国九年,但士林之中仍然有人自诩为大元的孝子贤孙。

朱国瑞知道这是无奈之事。有些人的嵴梁一旦被打折,想重新挺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陛下……”

见他陷入沉思,道衍试探地叫了一声。

朱国瑞赶紧收拾心情,看向他道:“大师既然提出此事,想必会有解决之道。朕还想请教一二。”

“不敢。”道衍客气地行了个礼,“贫僧只是觉得,陛下应该令人着手编修元史,以彰显其亡国之实。”

对啊!

朱国瑞下意识地一拍脑门。

各王朝在建立之后,都要在第一时间替前朝修史。在古人看来,修史是关乎兴亡的大事,所谓‘无史便无鉴戒’!

“多谢姚卿!”

鉴于道衍提出非常合理、务实、应景的建议,朱国瑞已视其为臣子。

“朕听闻姚卿家中还有一位姐姐。如果她同意,朕可以在南京置办两处宅院,方便你们姐弟时常相聚。”

“谢陛下隆恩。”

从揭皇榜开始,道衍已经决定投奔大明。对于皇帝的善意,他自然不会拒绝。

见他欣然接受自己的好意,朱国瑞笑道:“姚卿,朕知道你是个性情中人,是否还俗由你自己决定。但朕也不能总在朝堂之上以法号相称……

这样,朕赐你广孝之名,卿可愿意?”

想到靖难之后朱棣赐给他的俗家名字,朱国瑞直接借用过来。

“臣谢陛下!”

道衍也不矫情,拱手谢恩。

随后,朱国瑞速召刘基、章溢等人入宫商议。

“诸卿,前番朕从大元皇宫中缴获《元十三朝实录》等一批文献资料。适才,姚卿建议咱们尽快诏修元史。为此,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闻听此言,刘伯温面露出羞愧,拱手道:“修史当为大事。是臣忙于俗务,未能及时提出此议。”

“无妨,爱卿公务繁多,怎么可能事无巨细。更何况,现在修也不晚,总比大元立国百年才想起修宋史要强的多。”

刘基面露感激道:“多谢陛下体谅!”

“陛下,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记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臣附议!”

章溢兴奋得全身直颤,恨不得马上接下这个可以扬名立万的重任。

“好,好!”朱国瑞满意地点点头,“章卿,你可有总裁的人选?”

“这个……”章溢一时语塞,明显在顾忌什么。

朱国瑞摆摆手道:“伯温、章卿,你们不要有什么顾忌。在朕这里可以举贤不避亲。别说推荐旁人,就是你们自己想当修史的总裁,也可以跟朕明说!”

见陛下如此坦诚,章溢把心一横,向上拱手道:“陛下,若论修史,臣举荐宋廉。此公除了文章被公认为天下第一,其史学功底也颇被世人称誉。”

举荐宋廉,朱国瑞没有异议。历史上,也是此公主修的元史。关键是,宋廉现在只是一名负责起居注的翰林。

因为不喜欢他给太子灌输理学思想,朱国瑞一脚将他踢到闲散的位置之上。

刘伯温想了一下,谨慎建议道:“臣也想推荐一人为副总裁。此人现为漳州府通判,名唤王祎。虽然比宋廉小十二岁,但他早年着有一些史着,在士林中颇有名望。”

“可!”

虽然不知道谁是王祎,但刘基的面子不好不给。朱国瑞故作认真地点点头。

等他们推荐完正副总裁,道衍提议道:“陛下,臣尝闻,以宰相监修国史乃前代成例。臣建议,陛下可任命左丞相为监修,以确保着史的严谨性。”

“准了!”

见他主动向刘伯温伸出橄榄枝,朱国瑞的心中十分高兴。

小和尚挺会做人啊!

刘伯温不禁仔细打量道衍一番,脸上露出和善的微笑。

联想到姚广孝将来为官必须要跟一干旧臣打好交道,朱国瑞开口问道:“姚卿,你可有兴趣参与修史?”

“啊?”

姚广孝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可以在此次盛典中分一杯羹,直惊得目瞪口呆。

“臣看可以。”

刘伯温恰到好处地给了他一个回报。

“不仅可以由姚……姚兄……”

陛下没有给姚广孝封官,刘基也不知道叫他什么好,索性含湖其辞地称为兄台。

“由姚兄参与。还可以将修史之地设于天界寺。臣想,以道衍在佛门的影响,应该可以劝说诸多高僧为朝廷效力。”

天界寺是南京城内着名的五大寺院之一,既是全国佛教的最高管理机构所在,又是高僧云集之处。

将修史之地设于天界寺,充分体现出刘伯温高明的政治手腕。如此安排,既可以让修史显得更加神圣、庄重,又能借机笼络僧众。

要知道,江南高僧可是与江浙文士往来密切,交流甚多。通过高僧劝说,再以修史这种千秋盛事为吸引,可以让部分依然抱有前朝遗老心态的江南文士主动接受朝廷之召。等元史修完,大多数文士也会变得乐于接收大明授予的官职。

商议完毕,朱国瑞正式下诏,命左丞相刘基为监修,前起居注宋廉、漳州府通判王祎为总裁,姚广孝和一干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基等十六人同为纂修官;开局于天界寺,取《元经世大典》诸书以资参考。

由于元朝的历史很短,涉及的历史人物时代较近,对于如何评价和定性,都是极敏感的话题。为此,朱国瑞召集修史之人特别强调,在元史修定完成之前,严禁任何人外泄内容,所有秘籍、典章严禁携出。

除此之外,他还派重兵把守住天界寺周围,严密监视着编纂者的一举一动。

为了嘉勉众人,他授宋廉和姚广孝为翰林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王祎授为翰林待制……

接受封赏的众臣子在天界寺中埋头苦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