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薛霸王 > 第133章 佳偶已天成全文阅读

第133章 佳偶已天成

林黛玉此时也迎了上来,插话道,“父亲已经忙了一天公事了,这么晚才回来,就不要再和哥哥说公事了吧。”

林如海本来还想再问一问薛蟠对长芦盐政改革的事情,闻言笑道,“玉儿说的是,不谈公事了,文龙若是没事,陪老夫小酌几杯可好?”

薛蟠说道,“诚所愿也,不敢请耳。”

林黛玉听薛蟠吊起书袋,不禁掩嘴失笑,忙命人去准备酒菜。

今日天气晴好,一弯新月悬在天幕,四周繁星点点。

林如海和薛蟠凭窗对面而坐,桌上摆着四样下酒小菜,一壶老酒,林黛玉也被叫着陪坐在一边。

林如海和薛蟠都没有替林黛玉安排座位,让她自己选择。

林黛玉没有想那么多,选择坐在薛蟠身边,与林如海对面而坐,执壶斟酒。

林如海见了,心中暗暗叹息。

薛蟠和林黛玉并肩而坐,此情此景,用“爱女佳婿”四字来形容,最和林如海心意。

要是薛蟠没有提前与史湘云定亲,林如海现在就可以做主,把林黛玉许配给他!

薛蟠这次回京之前,京中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永昭五年的科举会试,在京如期进行。

林如海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被选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算是对他在两淮盐政任上劳苦功高的额外奖赏。

按照科举制度,虽然在会试之后,还有殿试,才算完成科举取士的全流程。

但是,因为殿试没有罢黜,所以通过会试的贡士,已经可以算是准进士了,只是进士的等级尚未确定,需要在殿试之后,才会有三榜排名。

所以,林如海作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本届科举取中的三百多名新科进士,全都算是他的门生。

林如海当初之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薛蟠的提议,让他名为迎娶,实为入赘到林家,变相让林黛玉和史湘云共事一夫,就有进京之后,亲自为林黛玉挑选一番夫婿的打算。

而本届科举取中的新科进士,就是林如海考察的重点。

不过,三百多名新科进士看似不少,但是因为科举不限制年龄,所以新科进士的年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既有二十来岁的青年才俊,也有六七十岁的耄耋老者。

摒除那些年纪太大的,已有家室的,剩下可供林如海考察的新科进士,数量就少很多了。

但是,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盯上这些新科进士,京中但凡有适龄女孩的大户人家,无不想找一个新科进士做女婿。

虽然没有帮下捉婿的好戏,但是殿试的皇榜公布之后,尚未婚配的新科进士们,就成了热门人物,整日宴请不断。

林如海还是仗着自己主考官的身份,才见缝插针地邀请到几个还比较入眼的新科进士,来林府做客。

虽然没有正式安排林黛玉与他们相见,但是相亲的意味是很浓重的。

林黛玉作为女学霸,对新科进士,自然有几分好奇,带着紫娟、雪雁,偷偷窥视了一番被邀请来的几位新科进士。

不过,林如海事后装着不经意地问起林黛玉对那些新科进士的印象,林黛玉的回应澹澹的,显然没有看中任何人。

也可能是林如海没有把话挑明,所以林黛玉根本没有往相亲那方面想。

但是,在林如海这里,这样的结果,就代表着林黛玉与那些新科进士没有缘分。

林黛玉现在才十二岁,再过三年,才到及笄之年,可以谈婚论嫁,所以按理说,还可以再等到下一届科举。

可是,林如海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能不能撑那么久。

林如海进京在户部任职之后,经常处理公务至深夜,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

不是他不懂得养生,而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要在有生之年,多为朝廷做些事情。

对林黛玉,则是一定要在身体坚持不住之前,把她的亲事说定,给她找到一个值得托付终生之人。

兜兜转转之后,薛蟠依然算是首选。

所以,现在林如海对薛蟠和林黛玉亲近,便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了,若是薛蟠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俘获林黛玉的芳心,让她情愿下嫁,林如海也乐见其成。

此时,薛蟠和林黛玉并肩坐在林如海面前,俨然一对璧人,让林如海对他们两个之间的事情,更少了几分芥蒂。

本来,在这样的时候,最好是说些风花雪月,以诗词歌赋左酒,才符合林家书香门第的风范。

不过,林如海和林黛玉都知道薛蟠不擅此道,也没有让他出丑的意思,便舍了诗词歌赋,转而说起薛蟠比较在行的西洋文学。

主要是薛蟠和林黛玉在说,林如海虽然学贯古今,但是对西洋文学,确实了解不多。

薛蟠和林黛玉讨论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这是一部讲述反对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的浪漫主义喜剧。

薛蟠收罗来的西洋小说、剧本中,林黛玉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部,已经尝试着进行翻译。

薛蟠倒是不担心,受到这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杰作影响的林黛玉,转变成为女权斗士。

东方的传统习俗,对女性的束缚,远超西方,这一点即便是在几百年后的新社会,依然没有彻底扭转。

而且,薛蟠也不认为一两本书,就能对林黛玉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林黛玉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自幼读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认知观,虽然对西洋文学有好奇,但要说完全倒向西方,远不止于。

另外,作为后世的灵魂,薛蟠实际上更习惯与这样与林黛玉平等地进行交流,对那种唯唯诺诺的女性,反倒喜欢不起来。

这个时代,给薛蟠这样的男性,提供的便利,已经够多了,他不介意在自己身边,也给像林黛玉这样的惠质兰心的女孩,创造出一些自由的空间。

林如海虽然听不懂他们两个在讨论什么,不过从他们的对话之间,还是略有所得。

尤其满意的是,林黛玉论点中,在这个时候女性中算是大逆不道了,林如海听了都有些惊心动魄之感,薛蟠的态度却一直温和平顺,与林黛玉的讨论,也一直保持的是一个平等的姿态。

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男人,见识比深居闺中的林黛玉多一些,就对林黛玉的论点横加指责、不屑一顾,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来完善林黛玉的论点。

最终因为时间有限,薛蟠和林黛玉的这次讨论,没有争出什么结果,不过他们两个并没有因为意见相左,而心生嫌隙,反倒愈发默契于心。

这一点,比所谓的举桉齐眉、相敬如宾,更令林如海欣慰。

林黛玉作为林如海在这个世上仅剩的唯一亲人,还是贴心小棉袄,林如海自然希望她能够快快乐乐的度过一生。

而林如海作为权贵后裔,又靠科举入仕,如今官居高位,对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都了解至深。

非常清楚,在这样的时代,大户人家的女人,有诸多难为之处。

能做到像林如海和贾敏那样,意趣相投,先婚后爱,已经实属难得的。

更多的还是像贾政和王夫人那样,相敬如宾;或者像贾赦和邢夫人、贾珍和尤氏那样,东风压倒西风,女方只是一味奉承。

像王熙凤和贾琏那样,西风压倒东风,女强男弱的,十分罕见。

而且,贾琏也并不是惧怕王熙凤,只是大男子主义性情,不想与王熙凤理论,王熙凤真把他惹急了眼,贾琏也是能支棱起来的。

林如海对自己的这个女儿的脾气,十分了解,知道她聪明伶俐过了头,难免有些忧思过甚,若是遇到一个温柔体贴的良人,后半生还好过一些,若是遇到一个脾气刚硬的,今后会有生不完的气。

在这方面,薛蟠又要令林如海另眼相看了。

进京之后,离得近了,林如海虽然忙于公务,但是只从林黛玉的身上,就能看出来,薛蟠对她们这些姐妹,是真心实意的关爱。

若说关爱薛宝钗、薛宝琴,是因为她们是薛蟠的血亲;关爱史湘云、林黛玉,是因为薛蟠对她们有爱慕之心,那么对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姐妹,也是一样的关爱,就足以证明,薛蟠的真心实意了。

这一点,连林如海自己,都自叹弗如。

林如海自然也有姐妹,想当初,他只一心向学,对姐妹们的关心,确实少了一些,现在大家飘散各地,想见一面都难,有的甚至多年音信全无,如今想来,怎不令人嗟叹遗憾?

若说林如海当初是全心求学,无暇旁顾,那现在薛蟠如今身兼三职,京城天津两地跑,公务繁杂,也不的清闲,却依然时刻记挂着众姐妹,在外边看到什么新鲜玩意儿,都会买下来,派专人送回京,讨姐妹们的欢心。

所以,越是了解薛蟠,林如海对他就越满意。

心情舒畅的林如海,不知觉间多喝了几杯,最后竟然有了些醉意。

薛蟠见状,命人撤掉残席,把林如海扶到他的房中,交给他的侍妾,服侍安歇。

回过身来,才向林黛玉告辞,要回那边院子歇息。

林黛玉说道,“夜已深了,哥哥今晚不如就在这边住下吧,前院也给哥哥准备的有房间。”

薛蟠说道,“这样太麻烦了,我会那边也就几步路而已,妹妹不需多礼,你也早些安歇吧。”

林黛玉说道,“现在外边已经宵禁,哥哥出去,若是遇到巡街兵卒,还要费一番口舌,实在要回去,不如走后院的小门。”

薛蟠说道,“小门是供妹妹们用的,我怎么好走那里!妹妹无需多言,我的五城兵马司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就算遇到巡街兵卒也不怕。”

林黛玉见状,只能目送薛蟠从二门向前面走去,她自己不好远送,便让雪雁跟着出去,看着薛蟠出府,转到那边府上的角门进去,才回转后院歇息。

接下来,薛蟠用了几天的时间,处理了一些崇文门税关衙门和煤务提举司积压的公务,其实都是一些不太要紧的小事,真有紧要大事,韩涛和贾芸,会命专人,紧急传递给天津的薛蟠。

其实,像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被薛蟠留在京中的幕僚张友士,完全可以代他先行处理了;韩涛和贾芸也能帮着拿主意。

不过,还是留着让薛蟠回来处置,完全是为了彰显薛蟠在这两个衙门中的地位!

薛蟠现在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刚接手的长芦盐政上,回京之后,也不会像林如海那样,一直泡在衙门公事里,对仍然兼任的崇文门税关衙门和煤务提举司,难免有些松懈怠慢。

而且,这两处衙门,经过薛蟠前面一年多的调理,诸事已然顺遂,政务都定好了规矩,有韩涛、贾芸盯着,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崇文门税关衙门,经过薛蟠的调理之后,现在一年的税银,从原本的八万两,增长到了二十多万两;煤务提举司现在每个月上缴户部的利税,也有四五万两。

但是,和一年最少也要盈利两百万两的长芦盐政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且,盐政相比起关税、煤炭,关系更加重大。

薛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边,也是情理之中。

处理公务之余,薛蟠也亲自到崇文门税关衙门的各处散关,以及西山煤矿、广安门堆场巡视了一番,与税丁、矿工亲切会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有问题现场就为他们解决。

这是薛蟠从后世人民公仆那里学到的亲民方法,效果显着。

当然,效果之所以如此显着,还是因为薛蟠给税丁、矿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原本卑微到尘埃里的税丁、矿工,经过薛蟠的一番整治,现在都成了热门职业,工钱高福利好,自然人人效命。

薛蟠虽然嘴上把功劳都推给了当今圣上,但是当今圣上深居紫禁城中,深入群众之中的,是薛蟠,所以税丁、矿工们,只认薛蟠。

甚至已经有受到薛蟠恩惠的税丁、矿工,在家里供起了薛蟠的牌位,给他立起了生祠。

现在,薛蟠在上百名税丁,和上万名矿工之中,恩威并重,一呼百应。

其实,受到薛蟠影响的,不只是税丁和西山煤矿的矿工,西山工业基地的工人、户部治下的北山铁矿,还有京城内数以百计的蜂窝煤小商户,都因为薛蟠,命运得到了改变。

如今还要加上长芦盐业公司的盐户,以及开平煤矿的矿工。

未来还有数十万河工。

薛蟠来到此方世界两年的时间,已经悄然之间,带来了许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