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网游之叱咤三国 > 第二百三十九章 青州黄巾军(简介二)全文阅读

第二百三十九章 青州黄巾军(简介二)

青州兵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军事力量。在收编青州兵以后,曹操的势力壮大。此后,才逐渐萌发了“平天下”的远大理想。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说:“当初被举孝廉时,只是想当一名郡守,得一个清官好名声。”任济南相“除残去秽”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后迁为典军校尉,意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死后墓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不久,起兵讨伐董卓,他的志向也是有限的。等到“领兖州牧,破降黄巾三十万”,才有了平定天下的势力,平定袁术袁绍刘表之后,遂有“平天下”之志。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的残暴统治及豪强地主土地兼并,逼得农民纷纷起来造反。连年灾荒,瘟疫流行,饥饿贫病的农民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当时的中国北方已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从 184年开始,前后持续了二十多年,参加人数有数百万之多。活动的地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豫、兖八州之地。幽、冀、荆、扬、豫、兖六州黄巾起义先后失败,只有青、徐两州黄巾军成为后期黄巾军的主力。徐州黄巾军遇到徐州刺史陶谦的打击,全部转入青州,青州成为黄巾军的集结地。

青州黄巾军转战冀、青、兖三州之间,经过一个时期的斗争锻炼,成为一支坚强的农民军队。那时,青州(治临淄)刺史焦和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他的军队还未和农民军交战,即望风而逃。北海相孔融,是一个好空谈而不会打仗的书生。黄巾军张绕率20万众,从冀州还攻北海,孔融大败,逃至都昌(今昌邑),又被黄巾军管亥部队包围,只好请平原相刘备派三千兵救援,方才解围。

191 年11月,青州黄巾军30万人进攻泰山郡,和泰山太守应劭的军队多次交战,损失惨重。这时,青州黄巾军欲通过渤海地区和从太行山东进的黑山黄巾军会合。他们在急行军中缺乏戒备,在河北东光附近,遇到公孙瓒出其不意的袭击,牺牲三万余人,损失辎重数万辆。青州黄巾军欲渡黄河北上时,又遇公孙瓒的截击,死者数万,损失车甲财物不计其数。

192年4月,青州黄巾军经过整顿后,决定向兖州进攻。在任城(今济宁)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在东平附近,消灭了兖州刺史刘岱的主力部队,杀死刘岱。青州黄巾军又旺盛起来了。

当黄巾军活动到兖州一带的时候,黑山黄巾军于毒、白绕、眭固等率十余万众攻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抵抗。这时曹操引兵入东郡,并大败白绕于濮阳。袁绍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听说刘岱战死,就派人劝说兖州官吏拥戴他为兖州牧。

192 年,曹操率兵与青州黄巾军在寿张交战。由于对方人数太多,曹操新兵有多,用了很多战术都无法取胜,鲍信阵亡,连尸体也没找到,敌人拿他的尸体怎么处理,都干了什么,一直没有下文。曹操对他的逝世非常痛心,愤怒的曹军也终于赢得了寿张战役的胜利。

由于黄巾军三十万,和随军家属百余万,起义军的根据地青州,又被袁绍部下臧洪占领,不能及时补充给养。处于下风的黄巾军向曹操发出檄文说:“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之力所能存也。”

檄文中提到,曹操过去做济南相时毁坏神坛,曹操的所作所为,黄巾军认为和他们的“中黄太乙道”相合。因为黄巾军只敬皇帝和老子,“不奉他神”,对于其他的神鬼祠庙一律禁毁。黄巾军把曹操当成“同道”,并幻想劝说曹操不要“迷惑”,不要和黄巾军为敌。曹操这时将计就计,对正处于补给困难的黄巾军“数开示降路 ”进行诱降,保证他们投降后,不会像别的军阀一样虐待和杀害他们,每人都有田地,每人都可以过好日子。曹操许诺后,黄巾军看到曹操确实与别的军阀不同,再加上对他的好感,就全盘接受投降。

经过好几个月的酝酿,192年冬天,强大的青州黄巾军接受了曹操的收编。曹操从黄巾军30万身体健康的男子中选拔精锐3万余人,重加编制,号称“青州兵”。其余大部分人都被曹操安排农业生产去了。 郭沫若先生在《替曹操翻案》一文中曾指出:“曹操是被拥戴成了青州兵的领袖。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曹操完全是嗜杀成性、胡作非为的人,那几十万的青州兵、百多万的农民男女,怎么能够听他的指挥呢?不是倒过来把他干掉,便尽可以一哄而散,然而不是这样。”

收降青州黄巾军以后,吸取黄巾军缺失粮草的教训、农民且耕且战的经历,196年在许下、范县、东阿屯田,兴修水利,依靠“男女百余万口”的基本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当时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无牛的公家贷牛,所获公家得六成,私人得四成;有牛者所获平分。取得初步成果后,遂在北方普遍推广,“数年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屯田的好处是不仅能供应连年战争的军粮,还增加了生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节省了农民远道运输,也使百姓富足生活提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经济基础。

青州兵,共存在了28年,曹操去世后,他们认为以没有如此英明的人领导他们,各自要求散去。当时的大夫贾逵,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了防止他们造反,向他们无条件提供粮食和回家金钱,这支为曹魏做出极大贡献的军队,在最后一次向他们效劳一辈子的朝廷朝拜告别后,大多解甲归田,过起了悠闲的农家日子。

青州兵的活动事迹,历史记载很少。《三国志》中仅记载了以下部分事实:

194年,曹操攻吕布于濮阳,吕布出兵迎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被冲散,曹操阵营混乱起火,曹操坠马,烧右手掌。部将楼潩扶曹操上马,遂引去。曹操这次出兵不利,对青州兵没有追究责任。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197年,曹操征张绣。于禁见十余人被创裸走,于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 于禁怒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于禁要声讨问罪,曹操知道此事后,不准问罪,未加处理。(《三国志·魏志·于禁传》)

220年,曹操病死。青州兵就“擅击鼓相引去”。此时,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听者可讨伐之。贾逵不允,还告知所在给其廪食。 (《三国志·魏志·贾逵传》注引《魏略》)

从以上三则史料可知:青州兵在受编之初,战斗力并不是很强。青州兵的编制,二十多年始终没有打乱,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曹操在南征北战中,几度战败病溃,青州兵没有离散,也没有乘机倒戈。曹操集团中有的人对青州兵是有看法的,但曹操对青州兵始终是宽容的。曹操信任青州兵,青州兵也信任曹操。

公元210年,曹操发布《求贤令》,用人不分贵贱,以才干为标准。提:“二三子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二用。”可以录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这直接冲击当时世家豪族在用人上的垄断权。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有这么一段:“(初平三年)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描述的是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兖州收降黄巾军一事。历来的看法认为,此次收降除了给曹操带来大量富余劳力外,更大幅增强了其军事实力。更有甚者,在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的《一本书读懂三国》一书里,直接将青州兵描述为“曹操帐下最为骁勇的劲旅,为曹魏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尽管历史上关于青州兵的记载并不多,但从有限的史料看,上述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妨先从青州兵的前身——青、徐黄巾军说起。

首先,关于青、徐黄巾的数目。《魏书》中描述得未必可信。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属于我国人口锐减时期,“男女百万余口”的记载,纵观整个《三国志》,也仅寥寥几处。而在官修史书中,通过夸大敌方人数,压缩己方人数以突显己方文治武功的春秋笔法并不少见,初平三年青州破黄巾一战,《魏书》中对曹操实力的描述竟压缩到“步骑千馀人”,“旧兵少,新兵不习练”的地步。类似笔法,裴注本《三国志》中也有分析,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如果青、徐黄巾未及百万,那么其数目应是多少呢?据《后汉书·公孙瓒列传》载,初平二年(191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渤海界…瓒率步骑二万人…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收得生口七万馀人…”;另据《后汉书·袁绍列传》载袁绍建安元年上书中称:“又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籍冀域。”袁绍所说的即是初平年间青、徐黄巾作乱之事,两相对照,《后汉书》中所记载数目应更为可信。

其次,关于青、徐黄巾的构成。东汉朝光武罢兵之后,募兵制逐渐成为主要的兵役制度,自农民、商贾和少数民族中所募士兵经训练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武装力量。而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黄巾军,其有别于其他军队的重要一点既是军民混合。在青、徐黄巾初入兖州作乱时,鲍信曾向刘岱劝谏称:“…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这一记载反映了黄巾军如下特点:一、流寇协裹大量农民,机动能力差;二、流动作乱,基本无后勤保障;三、作战目的以劫掠为主。直截了当地说,青、徐黄巾基本可视作东汉末年一支因战乱和饥荒而起的流民武装,其作战能力、素养及战斗意志是无法与地方割据势力所拥有的军队相比的。

此外,作为流民武装的青、徐黄巾中参与战斗的人员往往是有限的。虽然《魏书》中所载曹操受降数目可疑,但其从中选拔兵丁的比例可作为参考。另据《三国志·魏书·钟毓传》载魏正元年间,吴国将军孙壹来降,“…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由此可见,20%-30%的比例基本为人口中所能出兵丁,即青壮男性的最高限额了。因此,初平二年作乱渤海的青、徐黄巾虽号称三十万,但实际战斗人员,即流寇和青壮男丁数目至多不过九万,与公孙瓒常年征战的两万步骑相遇,大败的结果并不意外。

如是就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以青、徐黄巾为基础,择其精锐所成的青州兵,其战斗力又如何呢?兴平元年(194年),张邈和陈宫叛变曹操,并引吕布前来与曹操对阵,“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吕布善用骑兵,且此时据曹操收降青州兵不过两年,这一记载虽不能如实反映青州兵战斗力,但也明确暴露出青州兵在曹操部伍中实力较弱这一事实。

至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军败,平虏校尉于禁引军退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于)禁问其故,曰:被青州兵所劫”(《三国志·魏书·于禁传》)。此时青州兵被收降已有五年,竟还在曹操军败时趁机打劫己方逃退的士兵,其流民武装的本性到此已显露无遗。更为有趣的记载还在后面,于禁气愤青州兵行为,“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打劫自己人被阻后,还敢第一时间跑去己方主帅前告状,这种军史奇闻也从侧面

反映出曹操对这只收降而来的流民武装缺乏足够掌控这一事实。

《三国志》中关于青州兵最后一条记载同样不甚光彩:“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三国志·魏书·臧霸传》)。时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距曹操收降青州兵已去二十八年,这支难以驯服的流民武装就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摘引自---百度贴吧 以及豆瓣图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