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回到明朝当太监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开仓放粮全文阅读

第二百二十二章 开仓放粮

“是!大人!”

士兵将整个州城的官员,都是挨个审问带走。

当然了,审问的不光是官员,还有百姓。

官员如何,没有人比百姓更加的清楚。

询问之后才得知,也不是没有想要跟京城求救的官员。

只是,被当地的官员所阻拦,根本就没法走出延安,更是被毒打一顿,险些没了性命。

被从地牢里面搀扶到李念恩面前的时候,官员黄通热泪盈眶。

“下官清苑县县令黄通,见过大人!”

李念恩见他鼻青脸肿,身上更是满身狼狈。

将人扶起,又是将这次,随着队伍一起来的大夫,给叫了过来。

因为于永正在研发百浪多息,所以这一次,跟来的大夫就是常州本地的普通大夫而已。

“立刻给黄大人看诊,有什么话,等看诊吃了药之后在说。”李念恩对黄通说。

黄通咳嗽了两声,激动不已。

将人扶着进了房间里面。

李念恩又是直接从随身带着的干粮里,拿出来一些,喂给了黄通吃。

吃过了药,和饭食。

黄通身上终于是有些力气,不用人搀扶,也能够自己坐着了。

“大人!延安此地已经一年都没有一滴雨水降落下来,百姓颗粒无收,城镇之中尚且还能够活命,下面的不少村子,却是已经有饿死人的了。”

黄通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下官不忍百姓吃草挨饿,向上建议开仓放粮,然几次都被驳回,下官觉得有问题,到州城之中来,想要上报朝廷,却是……却是被拦在了这里,差点送命啊!”

李念恩坐在床边,安抚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莫要担心,本官来了。”

李念恩问他:“可否知道,现如今最严重的是哪个县城?本官立刻安排人发放粮食。”

黄通却说。

“大人,所有的村屯,只有一个比一个严重的情况发生啊!更何况,据下官所知道的,本地的粮仓……早就是被他们倒卖出去,一粒粮食都是没有了!”

李念恩听着,也是气的不行。

尤其是,在想到进入这知府的宅子里面,看到这知府是过的什么样花天酒地的富贵生活,就更是气的不行。

“这一点你放心,自从番薯得到推广以来,各地的民生问题都是得到缓解,存粮也是有了许多,本地没有,就从外地调集来。”

在没有,就用从这些官员府中所查抄出来的银子,到四处购买去。

“吃饱肚子一时半会儿是不能,但本官保证,不会在让一个人饿死。”

黄通是直接从床上爬下来,跪在地上给李念恩磕头。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李念恩起身,对旁边的张三李四使了个眼色:“将黄大人扶起来。”

又对大夫说:“好好照顾黄大人。”

出了房间之后,李念恩是愤怒的一脚踹向了走廊两边的栏杆。

“一群该死的混账东西!”

“大人息怒!属下等已经带人,命令各地的官员,发放救灾的粮草了,从别处调集粮草的兄弟,再有两日,就能够赶到!”张三安抚李念恩。

李念恩深呼吸了一口气。

也知道,现在生气也是没有半点的作用。

“去外面贴出告示,开仓放粮的事情,通告给百姓,还有各处的村庄,发放粮食先从村庄开始!”

他们带来的东西,不过是杯水车薪。

两日时间,看似很短,可对于已经饿了很久的人来说,两天也是十分的漫长了。

“告诉百姓,坚持住!粮草没到之前,本官同他们一起饿着!”

张三李四是立刻跪地:“大人!不可啊!”

李念恩挥挥手。

“去吧!按照我说的去做!此地发生如此的事情,本官在陕西此地待了那么久,却是全然不知道,是本官的错!该同百姓一起受苦!”

更何况。

李念恩道:“本官不过是饿着两日而已,这些百姓,却是已经不知道饿着多久的时间。”

张三李四知道李念恩的性格。

他们劝说是劝不住的。

就只好,是下去办事儿去了。

转眼七天时间过去。

周围和朝廷那边,所调集的粮食都是已经送了过来。

所有的百姓,总算每家每户,都有东西可以吃。

李念恩乘车出行视察。

所过之处,听说是李念恩到了,百姓自发的跪了一地。

“大人!多谢大人!”

“大人!”

“多谢大人!”

“多谢大人啊!”

李念恩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他们有的之中,是只有几岁的孩童。

有的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眼泪湿润了眼眶。

“大人……”张三李四看过来。

李念恩挥了挥手:“不要紧。”

他站起身来,对着百姓鞠躬道歉。

“各位父老乡亲,是本官对不住各位,是官府对不住各位!”

百姓哭着道:“大人没错啊!草民感谢大人!”

“是大人救了我们!”

呼喊声震耳欲聋。

跟随着李念恩的所有手下,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是非常动容。

心底里有个声音,告诉他们。

跟着李念恩这样的人,是他们前世修来的福气。

又是半个月时间过去。

各地调集来的粮食,虽然能够接触燃眉之急。

百姓也是已经安抚住了。

可,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呢。

“只要不下雨,没有雨水,农田就无法生长,哪怕是最抗旱的番薯,也会颗粒无收。”

所以,只有解决这个方法,才能够真正的,解救当地的百姓。

不光是这里。

每年,都有地方发生干旱。

李念恩想:“或许可以想办法,运输水源?”

有的地方雨水太多发洪水,有的地方却是颗粒无收。

建造沟渠,接通水源。

水利工程是一定要做的。

他虽然有所想法,却并不擅长此道。

第一件事情,李念恩就是上了奏折给崇祯皇帝。

将情况说明。

有根据地图,在距离延安最近的地方,有一条河流。

“使用陶瓷管道,或者是竹子作为管道进行链接,然后使用风车作为动力,进行水源运输,说不定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