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354章 参观全文阅读

第354章 参观

说到最后,朱标突然问道:“水军能顺利完成,蓝玉还安分吧?”

蓝玉和朱棣有矛盾,朱标和老朱都知道。

以他们两作正副都督,一个锅里搅马勺同时训练水军没出差错,这离不开朱允熥的居中调和。

“舅爷还是很识大体的。”

就他们两人那脾气,没有冲突才算奇怪。

朱标不再多问,只道:“那些勋戚子弟在亲卫当值表现都算上佳,他们都是你军校的第一批学员,你训练了他们那么长时间,一直把他们留在亲卫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要不这次让他们随水军出海吧?”

水军训练的时候,蓝玉做了副都督。

这次演练,又没他的份儿。

看起来仅仅只是蓝玉的事情,但实则勾连的却是整个勋贵集团。

为了支撑卫所的顺利改革,勋贵们一直被打压的很厉害。

也是时候,再扶他们一把了。

对于朱标的这个安排,朱允熥很快理解了其中深意了,笑着应道:“是该给他们个磨炼的机会。”

“目前大明的年轻一辈还没有能扛得起大任的武将来,照此往下发展下去,将来恐会让文官独大。”

“而且,也需要在大明的年轻一辈中培养些能打胜仗的武将,以应对大明将来的兵戈伐战。”

朱标话不多说,直接把差事给了朱允熥。

“那你去安排吧。”

当着蓝玉的面,朱允熥把演练指挥给了朱棣,有必要再由朱允熥施恩蓝玉,加深朱允熥在勋贵中的地位。

“谢父亲。”

明白了朱标的良苦用心,朱允熥先道了声谢,随之道:“明天儿子就去。”

说完这些,朱标又问道:“石见的情况如何了?”

石见银矿是高度保密的,除了去过倭国的朱棣,以及老朱和朱标外,也就只有参与勘探的那些人知道了。

储备这么大的一处银山,要是被倭国知道了,他们极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先攘外的。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倒也不至于惧怕。

只是,不是最优方案。

既然要做,那就该选最合适之法。

“表面上的书院已经有了眉目,倭国已有学生开始进入了。”

“想要学习儒家经典,必须得了解汉家文化,而这最显着的就是汉语汉文。”

“而这,也是对外教化的第一步。”

“目前所有的课程都是以学习汉语为主,这些人都有识字的基础,学习能力本身又都不差,配合着拼音学习进度还是很大的。”

“那里银矿的规模估计是周边国家储备最多的,勘探队刚一进去便有了眉目,现在已经把几条矿脉都探明了。”

“只不过,目前倭国内乱程度还不够,不是开采的最佳时机,只能是先按兵不动再等等了。”

那么时间长都等了,也不愁这一时半会。

就连老朱都没多说,只道:“一个太孙脱离朝中政务长达半年之久,这可不是个啥好现象,明天开始按部就班上早朝。”

虽说他半年没上过早朝,但朝中每当有重大事件,老朱都会给他发电报让他知晓。

除此之外,老朱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把最近发生的事情总结一下发给他。

所以说,这半年时间他虽没在朝中,但朝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他都知晓。

“好!”

朱允熥知道老朱这么多也是为了他好,二话不说直接乐呵呵的应了下来。

之后,朱允熥先去找了朱标,然后又和朱标一块去找了老朱。

时间差不多,祖孙三人这才赶往奉天殿。

朱允熥回来的消息,朝臣们早听说了。

对朱允熥的出现,也没啥可奇怪的。

所有的流程还照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往下。

早朝结束,朱允熥正要去找蓝玉,却被朱棣抢先截了胡。

“允熥,你接下可有事?”

这是朱棣有事啊。

朱允熥直接问道:“四叔有事?”

“本王准备去船厂瞧瞧,一个月之内就可以下海了,目前应该已经差不多了。”

“听你和郑和把宝船夸的天花乱坠的,本王抓肝挠肺的,已经迫不及待了。”

朱允熥本是打算,先去过蓝玉那儿,然后再去船厂的。

他能把那宝船夸的天花乱坠,绝大部分的因素还是得益于他穿越者的身份。

当时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当属世界之最,可惜那些文官太不要脸了。

为了把下西洋的巨大收益掌握于士绅之手,焚毁宝船图纸航海线路,硬生生斩断了大明的世界之最。

即便后世宝船方面所记载的东西已经不尽详实,但也还是能知道个大概轮廓的。

加之配合上蒸汽机和钢板,数百年后怕都当属世界之最。

“好啊!”

“那现在就去?”

朱允熥想都没想,直接点头应下。

反正终究是要去的,早去晚去的都一样。

“昨天晚上李景隆和本王喝酒的时候,和本王提了嘴也想去一睹宝船真颜。”

“要是方便的话...”

这个时候,除了朱棣也就只有朱允熥去过船厂。

朱棣能专门替李景隆和朱允熥说情,可见和李景隆间的关系真的挺不错。

“没啥不方便的。”

“曹国公也不是外人,提前让曹国公参观一下,也没什么不妥的。”

“只是目前宝船还没下船,仍然还处于高度保密时期,曹国公目前别出去宣扬就成。”

朱允熥给了面子,朱棣当然很高兴。

“本王嘱咐他。”

“那就走?”

朱棣的确是着急了。

朱允熥回道:“四叔稍等,侄儿换身衣服就走。”

上早朝的蟒袍还没来得及换,朱棣就已经过来了。

除非重要场合非穿不可,一般情况下朱允熥还是习惯穿便服。

那玩意太招摇了。

“好。”

“本王等你!”

朱允熥换了衣服过来,朱棣已派人把等候多时的李景隆喊了过来。

人员到位后,三人一同赶往船厂。

因为宝船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没那么要干的事情了,很多宫人都已经结算工钱离开了。

人少了一大半,自然没有之前繁闹。

但,戒备更严了。

除了负责建造的虎威营转为安保外,老朱还专门调了批水军过来。

之前,朱允熥过来只需拿出腰牌就能进来了。

现在,即便是老朱过来,也得先通禀了郑和,得到郑和的同意才能进门。

恰逢守在门口的是老朱调来的那批水军,和朱允熥没有私下的交情。

在朱允熥亮明身份后,值守军卒仍坚持表示要通禀郑和。

严格的安保,对宝船有好处。

朱允熥也没为难那军卒,遵从宝船的管理规章,静静等着那军卒去通禀。

没用多久,柱子出现。

“殿下!”

在冲朱允熥行礼的后,郑重解释道:“宝船上还有项重要校对正在处于关键时期,郑使暂时走不开。”

郑和为人含蓄低调,对郑和不说朱棣,朱允熥那都一万个满意。

是否亲自出来迎接,朱允熥并不在乎。

“不着急!”

“先让郑和忙。”

在往里走的路上,柱子向朱允熥高兴地汇报,道:“郑使提报我做了随从,让我跟着认字的时候顺便再历练一下,我现在基本用字都认得差不多了。”

“还能帮着郑使抄写书文了。”

柱子心细认真,倒适合做这些。

“这好啊。”

“尽管如此,仍还要继续往下学习,你掌握学识的多少将会决定你位置的高低。”

“郑和是个有大本事的人,能跟在他身边是你的荣幸,要好好的珍惜。”

当初在码头扛沙包的时候,他人生地不熟的,郑家庄的人给了无条件的帮助。

这个情,他得记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有必要想办法解决他们谋生的困难。

船厂的活儿虽不轻松,但至少挣得比码头上多。

而且,工钱也有保证。

“你跟着郑和好好干,宝船下水后龙江船厂也不会停,家里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

目前,龙江船厂已经开始解雇工人了,剩下的这些对自己的何去何从总会有所担忧。

两人说话的功夫,已到了郑和的房间。

为了全力支持建造宝船,整个龙江船厂一切非必要的建造一个都没有。

能真正用作接待朱允熥他们的,也就只有郑和的房间了。

三人喝了杯茶,等了半个时辰左右才终于见到了瘦了很多的郑和。

半年时间,郑和所有能用的精力都用在了宝船之上,对精力身心的耗损不可谓是不大。

在郑和进门后,朱允熥便抬抬手的,道:“不必行礼了,坐下说吧。”

朱允熥有太孙的身份在,他说话自然是有话语权的。

郑和话不多说,在下首位置坐下。

“一个月之内应该能下水吧?”

郑和点头,道:“可以。”

“目前宝船的建造已经落成,现在就只剩下了最后的校验了。”

郑和办事,是放心的。

“那就好!”

“校验同样不可忽视,要做到精益求精,哪怕推迟下水的时间,也绝对不可有任何的马虎。”

“郑使喝上杯茶歇歇脚,带孤去宝船上瞧瞧。”

以前来的那几次,宝船还在建造中,朱允熥所见到的不过只是人山人海的见船之人。

宝船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他只能从这些建船的人中判断。

“喏。”

郑和当即起身站起,道:“那现在就走吧。”

对这个宝船,他们早就等不及了。

朱允熥也不客气,直接应道:“那就走吧。”

没用多久,在郑和的带领之下,终于靠近了传说中的大宝船。

高的抬头都望不到边。

虽然有蒸汽机做动力,但为了海上航行时的万无一失,仍加装了桅帆。

九桅十二帆,锚重达千斤。

“要不上去?”

望着这艘大船,朱允熥和朱棣还有李景隆啧啧啧称奇。

就在他们感叹的时候,郑和便发出了邀请。

“上去!”

朱棣越过朱允熥,当即就往上跑。

“你们快点儿啊!”

走出了几步,还不忘催促朱允熥和李景隆。

“四叔,宝船反正就在这儿又跑不了,用不着那么着急。”

朱棣一把拉过朱允熥,着急忙慌道:“少废话,快走!”

要不是念在这宝船是朱允熥一手操办起来,朱棣早就扔下朱允熥自己去参观了。

在朱棣的生拉硬拽中,朱允熥终于踏上了宝船。

宝船共有四层,可纳数千余人。

郑和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介绍道:“这次下西洋准备的宝船共六十二艘,这艘是最大的。”

“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

换算成后世的单位,长达一百五十余米,宽达六十余米。

“另外,内装蒸汽机,外以钢板包裹,航行速度较之风帆提升数倍不止,而且一般火炮也伤不了宝船分毫。”

光是正常历史发展进度的宝船都能绝对碾压目前所存有的绝大多数船只了。

加了蒸汽机和钢板的,那更是无人能敌。

而且,因为军研所的火炮本就也是超越历史既定水平的,宝船上所有火力点与历史上相比显然也强大很多。

无论蒸汽机还是军研所的那些火炮,目前全都被大明所垄断着。

没有这些东西的宝船,本就已经强于其他国家很多了。

加装了这些东西后宝船,更甩出了那些国家多少条街。

整个宝船哑然就是个小型堡垒,指挥室瞭望台火力点应有尽有。

“非常不错!”

朱棣把宝船的四层走完,下船之后率先感慨了一句。

“有这样的宝船在,大明何愁不兴。”

说着,朱棣在朱允熥身上拍了拍,道:“大明只要三代坚持走通海外贸易,五十年时间足可为国祚延寿两百年。”

“周朝国祚八百年,大明若是超于了周,那就是永垂不朽的大功业了。”

“这可靠你了。”

宝船是有了,但要想走得下去,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种各样原因反对的声音,绝对不会就此罢休的。

“侄儿尽量。”

周朝八百年那是加了春秋战国,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有控制力的王朝,很难能活到八百年。

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两个王朝,不过也才活了两百七十六年。

当一个王朝发展到后期,资源会集中于一小部分人手中,剩下的人没资源可用自然就会揭竿而起。

然后,重新洗牌。

八百年时间,足可让资源洗牌好几次了。

“不是尽量。”

“要一定做到。”

朱允熥下了宝船最后一个台阶,道:“本王会告戒本王后人无条件维护朝廷集权的,你皇爷爷以布衣起家创了史无前例的大伟业。”

“你也要有信心,开创大明古往今来无人能比的不世伟业。”

“就你做的这些事情,就是你皇爷爷和大哥恐也很难做到的,更别说剩下的那些藩王了。”

“本王自幼行伍从军,大半辈子都在南征北战,而这些不过只是表象而已。”

“大明真正要实现强大,还得靠你做的这些。”

“就拿这宝船来说,在技术的绝对碾压之下,抬抬手便可使之风吹湮灭,又何必真刀真枪的沙场较量。”

朱棣一辈子都在征战,但他从不是喜欢兵戈。

历史上,靖难众说风云暂且不提。

他五征漠北,直到最后一次病逝榆木川。

从第一次征战漠北开始,他就不是只为战而战。

他要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安宁,让子孙永远不受北元残余的侵扰。

对朱棣,朱允熥只有佩服。

“四叔勿要妄自菲薄。”

“武器再先进,都得有能使用的人。”

“只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强悍的武将,那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针了。”

“到时候,你的先进武器便会成为被强敌叩开大门的钥匙了。”

被朱允熥天花乱坠的夸了一顿,朱棣脸上的感慨变成了心花怒放的微笑。

“你小子还挺会说话。”

“忙你的去吧。”

“本王和九江走了。”

朱棣抬抬手,赶走朱允熥。

和朱棣分别后,朱允熥买了些好酒去了蓝玉府上。

蓝玉对朱允熥的意见很大,他欲要和朱棣争个高地上下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那也真是为朱允熥所虑的。

哪知朱允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屡次三番的往朱棣那边站。

“舅爷呢?”

朱允熥提着酒进门,只有府上的管家迎了上来。

“老爷病...病了。”

管家说的含湖其辞的,连头都不敢抬。

“病了?”

练兵回来的时候还啥事儿都没有,这不过才一天时间咋就能病了呢。

“请太医了吗?”

像蓝玉的这种身份,完全有资格从太医院找太医的。

“没....”

“请了。”

管家先后不同的两个回答,让朱允熥更加疑惑不解。

“到底请没请。”

朱允熥询问的同时,便放下手中的酒,大步流星往后宅走去。

“有病就得瞧。”

“不能病疾讳医啊。”

到了后宅,蓝玉搭了件衣服,正招了些武将在院里吃烤肉。

撒谎被戳破,管家有些不好意思。

朱允熥倒是无所谓,道:“正好,把孤带来酒取来。”

都这样了,蓝玉要一点儿脾气都没有,那才是真的不正常。

朱允熥抬脚近前,那些武将再有意见,还是纷纷起身冲朱允熥见了礼。

只有蓝玉,翻着冒着热油的烤肉,仿佛不知道朱允熥过来似的。

有人让出了坐位,朱允熥在蓝玉跟前坐下。

“舅爷歇着,孤来!”

蓝玉心里憋着气,道:“不敢劳殿下大驾。”

朱允熥执意从蓝玉手上抢过,笑着道:“在座的都是孤的长辈,这都是孤应该做的。”

蓝玉气呼呼的往下一坐,然后咕冬咕冬狂灌了几口酒。

朱允熥则当即送上根烤好的肉串,道:“舅爷别光顾着喝酒,吃些东西不伤胃。”

刚开始,蓝玉并没接。

在朱允熥坚持不懈中,蓝玉这才终于接了过来。

蓝玉接下后,朱允熥又把剩下的派给了在场的其余武将。

虽然是基于利益的缘由,他们才会坚定不移站在他身边。

但自他穿过来,准备和朱允炆争个高低上下的时候,这些武将可都没少帮他的忙。

除了蓝玉,这些人即便心里对他有些意见,但对他送过来的烤肉还得是道谢后双手接过。

分发完毕,傅友德问道:“海上演练的时候,不知臣等可有幸观摩。”

早朝,老朱只是宣布了一个月之后要进行演练,让朝廷的有司衙门配合。

至于谁能观摩,还没具体的名单。

“肯定啊。”

“不止各位有幸观摩,朝廷还计划中挑选些勋贵子弟去参加呢?”

他们对朱允熥有意见,可就是因为朱允熥在瓦解他们的权益。

让勋贵子弟上船参加,这对他们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初挑选勋戚子弟去军校训练,不过就是担心数代之后的勋戚子弟不通兵戈。”

“目前大部分勋贵子弟都在亲卫中当值,他们作为军校的第一批学员远不足后来进军校学员实战的机会多。”

“而目前大明用兵之处不太多,唯一的建功立业机会只有海洋贸易上了。”

“只是一旦出海,便不能轻易回来了,看似好像是去出使,实则要处理的各种突发情况并不会少。”

“各位要是愿意的话,孤近期就找时间和皇爷爷提,把他们调拨于新训的水军中提前熟悉一下。”

那么多勋贵子弟呢,不可能人人都出息。

只要有那么一两个佼佼者,对大明来讲就已经足够了。

这些勋贵毕竟是当爹的,他们想让自己子弟出息,但当真正剪断绳索放任自己飞跃的时候,又会有些心疼了。

“不着急!”

“距离出海还有段时间,只要还没出海就一切来得及。”

朱允熥这么做,本来是施恩武将。

要是强迫的话,再在海上出个啥事,本为施恩可就要变成结仇了。

朱允熥话落后,那些武将久久不言。

等了良久,蓝玉倒着急了。

“我说你们还有啥可考虑的,这多好一机会,海上倭寇海盗那么多,不比留在亲卫做站岗值守的事情跟更有出息?”

“臣家那两小子可行?”

蓝玉自己出不去,便换上了儿子。

“行是行!”

“但出海的周期太久了,舅爷儿子都成家了,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家里恐会不安定。”

“况且,舅爷儿子现在都是指挥佥事看了,要是上了船恐会得降职使用。”

“总的来说,其关键目的还是想给勋贵子弟一个锦绣前程的同时,再给大明培养些优秀的将军来。”

朱允熥一番还算是肺腑之言的话,很快拉近了和武将间的亲密关系。

他们的子弟出息了不仅仅只关乎他们,还是在给大明培养领兵的人才。

“那就让臣家那小子去吧。”

“他回家经常在专研兵书,留在亲卫他的那番抱负也彰显不出来。”

最先表态的是曹震。

曹炳是勋戚子弟中年纪最长,同样也是最为用功的。

在军校的时候,他的表现便数一数二了。

有了这,张冀和王弼也开口了。

三家的小子是形影不离的朋友,有一家去其他两家也不会独自留下的。

况且,曹震他们三个都有较量的心思。

谁若不去,那是要被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