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心经的故事 > 第三百五十二章,习气全文阅读

第三百五十二章,习气

那时候佛住在舍卫国,佛在胜林的给孤独园中。有一天佛告诉比丘众说,有爱的人,爱的本际不可知。本来没有爱,今天生出爱。所以知道众生是因为有所因才有爱。有爱的人有习气,不是没有习气。什么是有爱者的习气。佛说,众生的无明是爱的习气。无明也有习气,五盖是无明的习气。五盖也有习气,众生身口意三恶行是五盖的习气。三恶行也有习气,众生不能护持自己的诸根是习气。不能护持诸根也有习气,众生没有正念,没有正智慧是习气。没有正念,没有正智慧也有习气,不能正思维是习气。不能正思维也有习气,是众生没有信。没有信也有习气,听闻了恶法是习气。听闻恶法也有习气,亲近恶知识是习气。亲近恶知识也有习气,自己是恶人是习气。因为自己具足是恶人,便会亲近恶知识。亲近恶知识,便听闻恶的法。听闻了恶法,便对正法没有信,没有信则不能具足正思维,没有正思维,便没有正念和正智慧。没有正念和正智慧,便不能护持自己的六根。不能护持自己的诸根,便有身口意的三恶行,有三恶行便具足五盖,具足五盖便具足无明,有了无明便有爱,这样的有爱辗转相生。佛说,阿难,明(智慧)和解脱也有习气,七觉支是习气。七觉支也有习气,四念处是习气。四念处也有习气,自己身口意的三妙行是习气。三妙行也有习气,护持自己的诸根是习气。护持诸根也有习气,正念,正智慧是习气。正念正智慧也有习气,正思维是习气。正思维也有习气,信是习气。信也有习气,听闻正法是习气。听闻正法也有习气,亲近善知识是习气,亲近善知识也有习气,自己是善人是习气。佛说,自己具足善人便会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以后,便听闻善法。听闻善法便可以心生信,有信便有正思维。有正思维便有正念正智慧。有正念正智慧便会护持自己的诸根。护持自己的诸根,便有自己身口意的三妙行。身口意有三妙行便有四念处,有四念处便有七觉支,有七觉支便具足智慧的光明,具足解脱,这样明、解脱辗转成就。佛对阿难说,有知有见的人可以得到漏尽,为什么呢,因为知道看见了世间苦的如真,便可以得到漏尽。知道看见了苦集的如真,知道看见苦灭的如真,知道看见苦灭道的如真,便可以得到漏尽。尽智也有习气,解脱是习气。解脱也有习气,无欲是习气。无欲也有习气,厌是习气。厌也有习气,见真实、知如真是习气。见如实,知如真也有习气,定是习气。定也有习气,乐是习气。乐也有习气,止身是习气。止身也有习气,喜是习气。喜也有习气,欢悦是习气。欢悦也有习气,不悔是习气。不悔也有习气,护戒是习气。护戒也有习气,护持自己的诸根是习气。护持诸根也有习气,是正念,正智慧是习气,正念正智慧也有习气,是正思维是习气。正思维也有习气,是信是习气。信也有习气,是观察法可以忍是习气。忍也有习气,是习诵法是习气。习诵法也有习气,受持法是习气。受持法也有习气,能够观察法义是习气。可以观察法义也有习气,耳界是习气。耳界也有习气,听闻善法是习气。听闻善法也有习气,去修学的地方是习气。去修习的地方也有习气,奉事善知识是习气。如果众生可以奉事善知识,没有听闻的善法可以得到听闻,已经听闻的善法可以得到利益。这样的善知识如果不去奉事,便会害自己奉事善知识的习气,如果没有奉事善知识,便会害自己去善知识的地方。如果不去善知识的地方,便会害自己不能听闻善法,如果不能听闻善法,就会害自己耳界的习气。如果没有耳界的习气,便会害自己观察法义的习气,如果不能观察法义,便会害自己受持法的习气。如果没有受持法的习气,便会害自己不能习诵法义。如果不能习诵法,便害自己观察法能忍的习气。如果没有观察法能忍的习气,便害自己信的习气。如果自己无信,便害自己正思维。如果自己没有正思维,便害自己没有正念,正智慧的习气。如果没有正念正智慧,便会害自己不能护持诸根、戒、不悔、欢悦、喜、止、乐、见如实、知真如、厌、无欲、解脱的习气。如果没有解脱的习气,便害自己不能尽智慧的习气。佛说,涅也有习气,解脱是涅的习气。解脱也有习气,无欲是解脱的习气。无欲也有习气,厌是无欲的习气,厌也有习气,见如实,知真如是习气。。。。。。信也有习气,苦是习气。苦也有习气,老死是习气。老死也有习气,生是习气。生也有习气,有是习气。有也有习气,受是习气。受也有习气,爱是习气。爱也有习气,觉是习气。觉也有习气,更乐是习气。更乐也有习气,六处是习气。六处也有习气,名色是习气。名色也有习气,自己的识心是习气。识心也有习气,自己的行是习气,行也有习气,无明是习气。佛说,这个就是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乐,缘乐有觉,缘觉有爱,缘爱有受,缘受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缘老死有苦,缘苦的习气,便有信,有信的习气,便有正思维。有正思维的习气,便有了正念正智慧。有了正念正智慧,便有了护持自己诸根的习气、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真如、厌、无欲、解脱。有解脱的习气,便有了涅。有一个尊者,他的名字叫弥醯,他也奉事在佛的左右,有一次他入村乞食以后,他到了金河边,他看见金河边的地很平正,极妙可乐,清泉徐徐的流动,冷暖很适合。他想,佛的族姓弟子在这里修习断是很好的地方,我也可以在这里修行断。于是尊者弥醯吃好饭,他摄受衣钵以后,洗好手足,他把尼师子檀放在肩膀上,他到佛这里,弥醯比丘礼拜佛足,然后住在一边,他对佛说,世尊,我今天入村乞食以后,我到了金河边,那里的地很平正,金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徐流动,冷暖很适合。我看见以后心生欢喜,我想这个地方很适合族姓弟子修行断,我可以到那里学断吗。世尊,我现在想去那里的静处修习断。佛对弥醯比丘说,弥醯,你知道吗,我现在独自无人,没有侍者,你可以在这里小住吗,等有比丘来为我作侍者,你再去金毗河边修行断。这时弥醯再三对佛说,世尊,我想去金河边修断。佛也再三对弥醯比丘说,弥醯,你知道吗,我现在独无人,没有侍者,你可以在这里小住吗,等有比丘来为我侍者,你便可以去金河边修行断。弥醯比丘又对佛说,世尊无为无作,也无所观。世尊,我是有为有作而有所观。世尊,我去金河边修行断。佛说,弥醯,你想去求断,我又有什么可以说,弥醯你去把,你可以随你的意。尊者弥醯听闻佛这样说,他善受善持而善诵习,他礼拜佛足,绕佛三圈,他赶往林中到一棵树下,弥醯尊者敷设好师子檀,他结跏趺坐。弥醯在林中生出三种恶念,欲念、嗔念、害念。因为这些弥醯想起了世尊,于是他从座位上起来,他到了佛前。弥醯礼拜佛足住在一边,他对佛说,世尊,我到林中在静处敷设师子檀静坐,我的心里生出三种恶的念头,欲念、嗔念、害念。因为这样我想起了世尊,佛说,弥醯,心解脱没有熟的人,要想令自己解脱的心熟,有5种修习的方法。佛说,弥醯,比丘者,自己是善知识也要和善知识在一切,和善知识共和合,这个是第一种修习的方法。比丘者,修习禁戒,守护戒得到解脱,还要善摄受自己的威仪礼节,看见自己很小的罪,也常常心怀畏怖,以此受持学戒,比丘心解脱还没有熟,想得到熟,这个是第二种修习的方法。比丘者,可以说圣贤的义法,令心柔软,使得心没有盖,说戒、慧、解脱、解脱知见、渐损、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坐、说缘起、比丘得到这样的说,得到是容易不难。这是比丘心解脱没有熟,想令心熟的第三种修行的佛法。佛说,弥醯,比丘者,要常常行精进,要断一切恶不善,要修行一切善法,要恒起意专一坚固为自己的善本,不舍种种方便,这个是解脱心还没有熟,要令心熟的第四种修行的佛法。比丘者,修行智慧,要观察衰的法,要得到这样的智慧,得到圣贤明达的智慧。要分别知道,以自己的正尽一切苦。佛说,弥醯,心解脱还没有熟的人,要令心熟,这个是第五种方法。佛说,比丘如果有了这五种修行的佛法,还要有四种修行的法,是修行说出自己的恶,令自己断欲。修行慈,令自己断嗔。修出入息,令自己断乱念。修行无常想,令自己断我慢。佛说,弥醯,如果比丘自己是善知识又善知识在一起,这样的比丘一定可以修习禁戒,可以守护自己的六根,最后得到解脱,这样的比丘善于摄受自己的威仪礼节,见自己有芥子大的罪,也常常心坏畏惧,他们受持学戒。佛说,弥醯,这样的比丘可以令自己的心柔软,可以使得自己的心无盖,可以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的知见、说渐损、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坐禅、说缘起,他们可以得到如是也不难。佛说,弥醯,如果比丘自己是善知识,和善知识在一起,应该知道自己要行精进,断一切恶,修行一切善法,要专心坚固为一切善本,不要舍弃方便。佛说,弥醯,如果比丘自己是善知识,和善知识在一起,应该知道一定要行智慧,要会观察衰败的法,比丘得到这样的智慧,他们智慧明达,方便知道正法的义,他们以自己的正尽苦的边际。佛说,弥醯,比丘自己是善知识和善知识在一起,要修行说出自己的恶,把自己的恶暴露出来,令自己断欲,令自己断嗔恚。要修行出入息,令自己断乱念。要修行无常的想,令自己断我慢。佛说,弥醯,如果比丘得到无常的想,他们一定会得到无我的想,他们在现法中可以断一切我慢,得到喜、灭、尽、无为、涅。。。。。。。在佛说这个法的时候,尊者弥醯和众比丘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