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三国之逐鹿天下 > 第九十三章 曹孟德谈杀俘全文阅读

第九十三章 曹孟德谈杀俘

夜色渐渐降了下来。

今夜无月,夜间的风轻轻呼唤,奔跑在这空旷的原野上,显得寂寥冷漠。

长社城,笼罩在这漆黑的夜色下,透着一抹沉闷,深沉。

城里,县衙内。

此刻,一间房舍里静悄悄的,唯有那油灯忽闪忽烁,将小屋点亮。

房屋的正前方,两名甲士身披甲胄,腰悬佩刀,站在那里,犹若两尊门神般,神情严肃,一丝不苟的尽忠职守。

屋内,两道身影静静的跪坐在蒲席之上,在他们身前摆放着一张古朴厚重,刻着吉祥瑞兽的案几。

案几上,摆放着三两小菜,一壶浊酒。

一人手把杯盏自饮自酌,另一人一手虚扶着长案,低着头静静冥思。

屋里,这两道身影不是他人,正是享有汉末三杰之称的汉军统帅北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

“义真,若你不应,那小子恐怕会一直跪下去的。”

朱儁微抿了口酒,放下手中杯盏,望着那低头冥思的皇甫嵩,道。

“公伟,那小子的性子我岂会不知……哎!”

皇甫嵩抬起头,望着向他提醒的朱儁,嘴角掀起一丝苦笑,脸色露出浓浓的无奈。

日间庆功宴上发生的一切,历历在目,让他心绪一时难以入静。

此次,讨伐黄巾叛逆,一路势如破竹,气势如虹,却没想到在这颍川境内小小长社下,遇到了小小波折。

期间,若非援军及时,否则说不定,真让那些黄巾叛逆攻破了这长社城池。

还好天佑我大汉,否则,他……

想到这里,皇甫嵩更加沉默了。

这一场战事打下来,能有如此摧古拉朽,完全因为一个人。

这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此次讨伐黄巾的先锋姜易姜兴平。

只不过此刻其人依旧跪在县衙大堂之上。

本以他的看法,这场讨伐黄巾的战事结束后,日后定会为其请功,可没想到,这姜兴平日间在席上竟然提出如此请求,这怎叫他不忿怒。

他忿怒的并不是这姜易提出的请求,是气愤他,不明时机,一意孤行。

若是,平时,这姜兴平请求也就请求了,他定不会怪罪,反而会欣赏,认同。

可是,那臭小子也不想想,如今是什么时候。

眼下,这黄巾崛起之迅速,声势之浩大,自秦末以来,那是空前所有,自古已无。

“哎……这个臭小子!”

想到日间,那臭小子所言,皇甫嵩不自摇了摇头,笑了起来。

“幽州三年,倒是让他改观了许多,可这一犯起混来,哎……头疼!”

见皇甫嵩坐在蒲席之上突然笑了起来,朱儁摇了摇头,脸上也露出一丝无奈。

“大人,在屋内议事,你不能进去?”

正当两人沉寂的时候,屋外突然响起了护卫阻拦的声音。

两人听到这声音,纷纷对视一眼,然后眸子闪过相同的神色,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外面何人在吵闹?”

皇甫嵩端起案上的酒樽,轻轻饮了口酒,对着外面喊道。

随着这一声落下,屋外那嘈杂的声音顿时消失了。

紧接着了一道铿锵有

力,浑厚嘹亮的声音在屋外响了起来。

“骑都尉曹操,拜见中郎将大人!”

“原来是孟德啊,让他进来吧!”

屋内,皇甫嵩轻抚美髯,微微一笑,对着屋外的黑暗,喊道。

“诺!”

黑暗中,那负责职守的甲士见皇甫嵩发话了,连忙应了声,让开道路,让深夜造访的曹操走了进去。

咯吱!

虚掩的木门被轻轻推开,只见一个身材短小,肤色略微黝黑,细眼长髯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中年男子年纪大约三十左右,身穿一袭黑色的便服,走进屋内,望着跪坐在屋内的皇甫嵩两人,脸色微微一怔,旋即很快恢复正常,趋步上前,拱手行礼,道:“骑都尉曹操拜见两位中郎将大人!”

“孟德,这里没有闲杂人等,就勿需多礼了!”

皇甫嵩放下手中的酒樽,抬头望着眼前黑色劲服,一脸精干的曹操,挥了挥手,示意他起身,道。

“孟德多谢大人!”曹操弯着身子,道。

皇甫嵩望着站在屋内,深夜拜访的曹操,心思一动,抬手示意他在屋内坐下,然后向朱儁扫了眼,见其轻微点了点头,开口询问道:“孟德,不知深夜来此,有何要事?”

“皇甫大人,操此次深夜拜见,却有要事相求!”

皇甫嵩见曹操如此回答,仿佛在他意料之中,开口问道:“哦?莫非是为姜兴平求情乎?”

“皇甫大人说笑了,操此次前来并非为此,而是另有其事!”

曹操跪坐在蒲席制成的坐垫上,耳边响起了皇甫嵩的声音,上身微微一躬,行礼恭谨,道。

“哦?不知孟德有何事?”

听见曹操不是为姜易求情,皇甫嵩微微一怔,旋即脸色如常,饶有兴趣的望着曹操,示意他问。

“大人,操此来实为城中那数千黄巾俘虏之性命!”

曹操站起来弓着身子,抱拳行礼,道。

”孟德,日间衙堂之事,已忘乎?”

屋内,皇甫嵩闻言,脸上笑容依旧,只是这心里却起了嘀咕:“这曹孟德往日可是令行静止,恩威如怒,斩杀黄巾战俘可是丝毫都不手软,怎得今日竟然为那些黄巾俘虏求起情来了?“

“大人,日间之事,操实难忘,然心中却有数言不吐不快!”

曹操不亢不卑,拱手回答道。

“哦?那我倒要瞧瞧你曹孟德能说出什么?”皇甫嵩抬手示意曹操讲下去。

“大人,黄巾之叛,自古有之,然操自领军前来,一路所观,却未有如黄巾者,所到之处,犹若蝗虫,攻城夺寨,势如破竹!

此际,我等当以雷霆之势,挟得胜之师挥军北上,将黄巾贼酋张角擒下,斩杀,以平息这突如其来之祸乱!

长社城外,一把火烧得叛军,心胆俱裂,士气全无,令我军士气锐不可挡,此本可喜可贺之事,然亦操所忧之事!”

“孟德,有何所忧?”

皇甫嵩见曹操一脸凝重,凝神望着他,双手扶住长案,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只是瞳孔深处却浮出一丝疑惑。

打胜仗了,请功庆贺,本就是正常之事,可如今却出现忧患。

莫非他遗忘了什么?

“大人,操曾闻秦之白起,崛起微末,投伍从军,每战必先,奋勇杀敌,逢

城必破,遇俘必杀,最终以布衣之身,功盖天下,位极人臣,封为武安,然则他却难活久矣!

此间之因缘,我想大人定有耳闻!”

皇甫嵩坐在蒲席之上,轻轻点了点头。

秦之武安,战功累累,位极人臣,功盖天下。

又有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只是其名满天下之际,却难活久矣!

想到这里,皇甫嵩心头微微一颤。

莫非孟德所言是此?

“此前我军大破黄巾于长社,斩杀黄巾渠帅波才,地公将军张宝,致使士气大振!

然操曾闻哀兵必胜之言,若大人将长社城内万千黄巾俘虏斩杀殆尽,势必会引起他们同仇敌忾之心。

若是这般,我等必将有一番苦战!”

曹操站了起来,弓着身子,对着皇甫嵩拱手言道。

“大人,非是操不明军法,实是为大人,为朝廷担忧也!”

“大人,即知秦之武安,亦知自古就有杀俘不祥之言。

更何况,朝廷此刻暗流涌动,若是在出现动乱,恐怕……”

因此操此次前来,还望大人高抬贵手,放过那些愚昧无知,受人蛊惑的万千罪民!”

屋内,皇甫嵩和朱儁听了曹操所说的话,顿时沉默了。

黄巾爆发以来,他们只想着怎么去剿灭,去镇压,去夺回他们丢失的城池。

可是,在今晚,他们被惊醒了。

被曹操的一席话所惊醒!

现在他们不得不慎重了,朝中暗流涌动,天下又正值大乱。

若是在出现些意外,那么这其中的后果将难以想象。

更何况此次祸乱,正是那些内宦勾结贼人的结果。

“孟德所言不假,然此事关系重大,容我思量思量!”

皇甫嵩和朱儁抬起头来,略微对视了一眼,彼此会意,然后略微沉吟了片刻,对着下方的曹操说道。

“夜已深了,孟德暂且下去休息吧!”

说完,挥了挥手,示意曹操退下。

曹操抬起头望着那挥手示意他退下的皇甫嵩,心中微微一叹,知晓此事暂且到此了,若是在苦说下去,反而会有不好的结果。

“既如此,那操先告退了!”

日间,姜易在衙堂之上相求,曹操觉得自己这位好友,太过妇人之仁。

男儿大丈夫,岂可优柔寡断,婆婆妈妈!

黄巾之众,祸乱之根本,若是不斩杀殆尽,又怎能震慑宵小,让天下居心不良之人心生惧意。

但姜易的请求,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两人亦己亦友,对姜易的秉性,他知之甚深。

更何况,他也不希望好友迟迟跪在那里。

皇甫嵩之名,他曹孟德在洛阳就有耳闻,所以请求之事,他不能直言明求,否则说不定适得其反。

因此,才以秦之武安,杀俘不祥之言,来扣动皇甫嵩之心,以大汉根本为己任为突破口,希望他看在姜易斩将杀敌,奋勇争先的份上,晚开一面,应了姜易这无理的请求。

曹操躬身抱拳退了出来,抬起头望着昏暗清凉的夜色,心里感慨。

“唉……兴平,此事,操也只能做到这儿了,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