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 第四章 成都、河间联盟 09全文阅读

第四章 成都、河间联盟 09

刘琨马不停蹄来到邺城,拜见镇北将军司马模。吞噬小说 www.tsxsw.com表面上黄河以北的军事权力都由司马模主管,司马模是东海王的四弟。刘琨说明前番遭遇,请司马模借兵。由于父母还在作俘虏,刘琨心情极其迫切。

但是,司马模听后,长吁短叹,说道:“并州和幽州两刺史赶跑了成都王,大哥派我来镇守邺城。可是谁知,因为卢志对邺城、魏郡治理比较宽松,民众以为是成都王的功劳。以至于这里的民众仍然有很多人心向成都王。成都王的余部公师籓趁机号召大众占领邺城,迎回成都王。公师籓聚合了几万人前来攻我,幸亏苟晞将军前来相救,不然我们这里就彻底完了。苟晞将军打败了公师籓,可是等苟晞将军走了以后,公师籓又前来骚扰,现在他在司冀边境积攒力量,不知什么时候就又会杀个回马枪。我这里不仅无兵可借,甚至还想请你们帮忙哩。”

公师籓攻打司马模是范阳王派苟晞前来救助,现在司马模不仅不愿意资助一兵一卒,甚至连粮草都不愿意供给他们。客观的说,在公师籓的鼓动下,邺城地区人民对司马模没有好感,确实使司马模在人员和粮财上都捉襟见肘。刘琨失望之极。

司马模说:“冀州和幽州却安稳的多,没有经历战火,你可以去冀州和幽州看看。”

司马模不仅没有借兵,甚至连粮草也不想给,这使得范阳王余部过到黄河以北,竟无立锥之地。刘琨心急,辞过司马模,风尘仆仆赶向冀州信阳。

刘琨只带十余骑,很快来到冀州,通上名来,求见刺史温羡。不多时,府内走出一位风采奕奕的少年,看摸样不到二十岁,却身材高大,煞有英姿。

少年一见刘琨,当即拜倒,刘琨将其扶起,笑道:“不想峤儿也在此地。”

原来,这少年叫温峤,是温羡的侄儿,而他的母亲正是如佳的二姐,刘琨是温峤的姨夫。下属来报刘琨求见,温峤正在旁边,马上出来迎接刘琨。

温峤领着刘琨见到温羡,刘琨便将来意说与温羡。温羡大惊,说道:“前时,接到东海王调令,调我去辅助东海王,由刘乔接任冀州刺史。我正等他来赴任,才可去东海王处。不想这刘乔竟投靠河间王,将范阳王撵出豫州,这厮真是可恨。”

温羡乃太原名士,年轻时其兄弟六人并称太原“六龙”。他在温氏一族中德高望重,所以东海王请他到身边任职。温羡刚在冀州任职半年。

温羡骂完刘乔,又主动说:“你们现在没有栖息之地,不如来我冀州,等东海王安排好后,再一同讨伐刘乔。”

刘琨大喜,范阳王为东海王堂弟,是东海王集团最大骨干,直接管辖豫、荆、兖三州。现如今,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自撤出豫州,竟无栖身之所。他这么大来头,谁敢留他,刺史、太守都是土皇帝,留下范阳王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个“土太上皇”。

刘琨虽然兴奋,但一想到这里,又有些许不安,反问道:“这样合适吗?”

温羡知刘琨意,说道:“合适,反正我也要去辅助东海王,你们只管安心前来。我老了,一切看你们了。”

说完,温羡又犹豫了一下,补充道:“不过,你也需答应我一件事。”

刘琨疑惑问道:“何事?”

温羡哈哈一乐,笑曰:“我侄温峤,又是你外甥,其文武全才,士品为二品,是我温家佼佼,就让他跟随于你,为朝廷建功吧。”(九品中正制中几乎不评一品)

刘琨听后开怀大笑。温羡因“让冀州”一事,后被封为中书监(宰相)。后又晋封司徒,位列三公。

从此十八岁的温峤开启其一生的军事生涯。在其四十二岁意外因中风死后,东晋皇帝下诏表扬其“功格宇宙,勋著八表”。

刘琨即令温峤带人去接范阳王进冀州,而自己还是带上十几个随从,前去幽州,晋见王浚。

前时军事实力最强的成都王就败于王浚之手,可见幽州军事之强。所以刘琨专为借军而来。

王浚听明刘琨来意,心中很纠结。其实王浚的幽州军士并不强,强的是长城北面的乌桓与鲜卑。借军与刘琨又舍不得,不借兵也不好,东海王正号令同盟军讨河间王,迎回惠帝,大家都在一个战壕之中,范阳王有难,焉有不助之理。

刘琨见王浚犹豫不定,哭劝道:“东海王号令同盟迎回天子,可谁想,河间王发“伪诏”率先发难。公师藩骚扰邺城,尤其刘乔夺下豫州,使我们不能西进长安,迎回天子。现在,刘乔是我们的主要敌人,必须先战败他。现河间王已派兵助其守豫州,就是前时与明公大战的石超也已兵进豫州。万一成都王和石超在公师藩的呼应下,再次杀回邺城,幽州就又成了前线。与其等他们来进攻,不如我们先攻击他。”

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确,石超进了豫州,下一步恐怕就是回邺城了。去年王浚和并州刺史司马腾合兵才撵走石超、成都王。万一石超夺回邺城,前功岂不尽弃。而且并州司马腾被刘渊纠缠,无法出兵。到那时,单靠幽州一州之力,岂是石超对手?于是,王浚下了决心,帮助范阳王夺回豫州。

王浚对刘琨说:“我决心助范阳王,你们想怎么做?”

刘琨答道:“温羡已让冀州与范阳王,军士、粮草皆全,只缺骑兵、马匹。”

二年前,刘琨领三千骑兵救长沙王,许昌骑兵损失大半,而且中原无良马。二年过去了,刘琨竟始终不能再建一支骑兵。

王浚说道:“好,我先借你八百铁骑,另送千匹鲜卑骏马,我整顿好部队,做你后继。”

刘琨当即拜谢。随后精选八百鲜卑骑兵,再带上千匹骏马,赶赴冀州。

====================

笔者语,这时的祁县温氏是太原第二大士族,仅次于太原王氏。士族起家时,有一种类型,如颍川荀氏,在荀彧还未成名之前,家族还未出现高官之时,就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大士族之家,他们属于真正的庄园主家庭。经过数代人修习文化,严肃管控家族,努力经营庄园,而使家族获得成功,之后被统治者认可。闻喜裴氏基本也是如此。因为古代主要是政治、军事史,他们的发展之路比较模糊。

而太原温氏走的就是另一条捷径,以军功成为士族,太原温氏发家较晚,又数次以军功发达,所以他这个家族发展的线路比较清晰,我们可以讲一讲。

太原温氏的祖上温序跟随刘秀起义,在一次战争中,被敌人活捉,敌人知道他的声名,想劝其投降,而他却只向敌人讨要一把铁剑,不屈自杀。

当时已经打下天下的刘秀非常感动,不仅同时封其三个儿子为官,而且还给了很多财物、土地奖励。

到三国时期,温氏又出了一名名士,为温恢。其做过曹操的主簿,后被曹操封为扬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曹操虽然说用人不拘小节,只看才华,但是那个年代,你要是选有文采的人,那只能去士族家里选。同一时期,裴家的裴潜被封为兖州刺史。温恢被封为扬州刺史,表面上就主管对孙权作战。当时曹操怕镇守前线的将领对其有意见,不服管制,而亲自向张辽、乐进写信劝谕道:温恢通晓军事,凡是军事调动应提前通知温恢。

温恢最出彩的事迹是,精准预测到关羽将攻打樊城,还让樊城身后的兖州提前做好支援准备。

温氏在曹魏时期,二次发展,进步成比较大的士族。而温羡年轻时做过齐王司马冏父亲的僚佐,在司马冏上台时,受到重用,多次升迁,但因其本来就是名士,在司马冏下台以后,并未受到牵连。(受到牵连的是所谓的“五公”,他们的家庭出身都稍低一些)

司马冏在台上时,温羡的意见非常受重视,当时齐王冏想为被司马伦杀害的宰相张华平反,而大多数人认为张华没有保护好太子,在太子被贾后杀害后,也未能统领官员讨伐贾后,作为当朝宰相,对贾后害死太子负有很大的责任,从而不应该被平反。温羡却认为,贾后害死太子是犯了大错,但皇后和皇帝是一样尊贵的,皇后虽然害死太子,但并不等同于谋反。因此张华没有讨伐皇后,只是其巨大过错,而不是犯罪,更不应该被‘诛三族’。朝廷听从温羡的建议,为张华平反。

温羡是在成都王败走后,被东海王任命为冀州刺史,所以他在冀州的时间很短,仅仅小半年。刘琨来找温羡时,温羡已经接到东海王调令,令他回到东海王身边。由豫州刺史刘乔来转任冀州刺史。可是刘乔却因此而造反。但是,温羡还是以主动让冀州之事,被东海王钦佩,闻名天下。东海王回京执政后,任命其为中书监,等同宰相。稍后又任命为司徒,位属三公,位极人臣,成为天下第一等的大名士。不过他很快就病死了。当他晋级为司徒时,仍然还是被个别大士族所取笑,认为他官升的太快,是拿冀州买的。

至此,太原温氏也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大士族,虽不及荀、王、裴,但也可比崔、卢。温氏家族中最出名的人物便是温峤,后面还有北朝状元温子昇和唐朝的温庭筠。

士族社会走下坡路的时候,宣扬士庶天隔。岂不知他们祖上都是老农民。

 dian.com>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a>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