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安可还债 > 五十一、权色债之少林(一)全文阅读

五十一、权色债之少林(一)

赵孝宰答道:“如能请来少林寺昙宗大师,便有办法擒住王仁则。他的指挥公署虽在州城内,但大帐行辕却设在罗川县。王仁则疑心甚重,不愿住在州公署,只在行辕大帐歇息,他经常召集将领前去大营报告军机事宜。一干军需粮草,又都由罗川县转运整备,因而十分看重此地,设下重兵把手罗川。不过罗川县城内治安,仍由县衙制兵负责。行事那天,由我带着少林高僧进入营帐,只要不惊动驻扎的大军,单凭三十六甲护卫,估计敌不过少林高僧,即可擒住王仁则”。长孙无忌想了想道:“您虽是州司马,但是万一在罗川县行事被人发现,有人向王仁则告发,可有对策?”。赵孝宰微微笑道:“将军无须担忧,罗川县令刘瓮重乃我亲信之人,对我惟命是从,他也早对王仁则不满。只等少林高僧到来,我让刘瓮重拿些县衙制兵的衣服给僧人们穿上,乔装成随行护卫即可混入城中。我借禀告军机之名去见王仁则,只要进入营帐,就只有他的三十六甲在身边了,少林武僧打败护卫,还怕擒不住王仁则吗?到时,再令刘翁重带县衙制兵会同司马府府兵以加强治安为由在县城宵禁,封锁各营帐的自由出入口,凡有想出入者,须持司马府签押文书方能放行。这样可阻止消息走漏,大军异动”。长孙无忌挑起拇指:“司马大人智虑过人,想的果然周密。明日我即和昌运前往少林寺请昙宗大师出山”。三人完正事,击掌大笑,重布酒菜举杯畅饮,直至深夜。第二天天亮,无忌和李昌运简单收拾行装,骑马上路。守城的士兵是司马府的府兵,认得司马大人的座上嘉客,没有多问,看了下出关文牒便放行了。两人快马加鞭跑了几个时辰,眼前出现一片密林。李昌运勒住缰绳道:“过了树林,就到少林寺了”。长孙无忌指着前面道:“昌运,你是少林俗家弟子,可知少林寺的来历?”。李昌运笑道:“来惭愧,我时候随家人去少林寺烧香,父亲看我体弱,将我送到昙宗大师座下习武强身,昙宗师父给我讲过些少林武功的由来,却没给过少林寺的典故”。长孙无忌抬眼望向远方,道:“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当时印度僧人跋陀到中原传法,拜见孝文帝元宏。跋陀是乘佛教高僧,在宫殿内给孝文帝讲经法十日不眠。到了第十日,殿内忽现祥龙绕柱,彩云浮,君臣惊服。为安顿跋陀,孝文帝在嵩山少室山建寺,取名少林寺。永平元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到少林寺开辟译场,设立翻经堂翻译经书,传经**。之后,慧光大师在少林寺弘扬《四分律》,后世最终形成四分律宗。最为有名的还是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释迦牟尼二十八代徒弟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并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给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达摩开创了禅宗少林,辅创少林武学七十二绝技,以禅宗为基础,辅以修心养气之道,创下了少林禅宗武学。此后,少林寺便有了武僧,讲究习武修佛,禅武归一。要旨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参禅正道。因此,少林功夫不以斗狠争胜为强,施展起来却能收心性、无杂念,屏虑入定,少了戾气,多了慈悲和禅悟,不知不觉应和了佛法无边的道理,武学之境深不可探。可自达摩祖师创下少林武功以来,武学高手代代有出,威名远播。到了这一代,昙宗大师浸淫武学数十年,学得七十二绝技,可是当世不二之高手,天下几无人可比”。李昌运没想到长孙无忌知晓如此之多,叹服道:“兄长果然博学,比我这少林弟子强的太多了”。长孙无忌拍拍李昌运道:“大唐命运,就看你我今日之行了。若能请来昙宗大师的达摩堂武僧相助,大计当成”。两人罢,一催坐骑,进入密林。穿过林子,前面是一大片空地,参天古树齐立两侧,再向后是一座寺门,恢宏大气,红墙金瓦很是气派。空地上有许多僧人正在演练武术,每三名僧人围住一棵大树,用手指不停的在戳树干。无忌奇怪问道:“这是在做什么?”。李昌运并拢双指轻轻在他身上戳了戳,长孙无忌感觉像支铁杵了自己,惊道:“这般坚硬?”。李昌运头:“我只不过学了皮毛。这些师兄是在练习一指禅了。只要功力达到一定火候,一指可在树上戳出个洞来”。长孙无忌哪里相信,跳下马来,走到一名僧人身后,只见僧人一指下去,树干就凹下一块,果然像个洞。那僧人觉得身后有人,停了下来,转过头看到了李昌运,笑道:“这不是师弟吗?来看师父了?”。李昌运道:“玄慧师兄,打扰了。师父他老人家在吗?”。玄慧面有愁色,叹口气:“在是在,但心绪很差,你可要心些”。李昌运耸耸肩,把马系在门口的一棵树上,和长孙无忌进了寺门。少林寺依中轴线而建,层层递进,左右院落是僧人生活休息的地方。李昌运带着无忌经过天王殿、藏金阁,来到达摩堂。只见堂内一名僧人,年纪五十岁上下,正坐在蒲团上,闭目打坐。李昌运悄声走过去道:“师父,昌运来看您了”。僧人缓缓睁开眼睛,头:“昌运来了,坐”。完又闭上了眼睛。李昌运看旁边还有蒲团,给长孙无忌取了一个,示意坐下。长孙无忌坐在蒲团上,望向李昌运,李昌运头。长孙无忌会意,此人即是久负盛名的昙宗大师。沉吟一下,道:“大师可想问问我们的来意”。昙宗保持打坐,平声道:“来自来,意何意?来有意,无我意,意为何意”。长孙无忌一怔,只好不话。李昌运道:“师父,今日有事请您出山,不知可否一谈”。昙宗和尚道:“昌运,你乃俗家弟子,为师不能强求。但曾和你讲过,禅悟之理在于心境。不可为外物所扰,不可为私欲所累,懂吗?”。李昌运语塞,心:“之前和无忌话有些过满,我还没什么事情,师父已经封口了,看样子要无功而返”。长孙无忌大声念道:“阿弥陀佛,可叹一座古刹,就要成他人之地,百年基业毁于当世”。昙宗和尚微微睁开眼睛:“这位施主言语何意?”。长孙无忌轻轻笑道:“言自言,意何意?言有意,无我意,意为何意?”。昙宗一怔,这与他刚刚过的话十分相似,不想长孙无忌用还在了自己身上。面容一展,露出笑容:“施主的是,老衲问的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