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带着超脑回明朝 > 第一百六十二章分歧全文阅读

第一百六十二章分歧

“陛下,请恕微臣无理。虽陛下即日登基之后,便是继承大统,微臣亦不知陛下所言新政究竟是什么。但以目前之情势,北元余孽未灭,终是外患,陛下当先除之而后快才是。目前燕王尚无不臣之举,纵使天下人皆知他有不臣之心,陛下也不宜如此贸然削他藩王之爵。况且燕王戍守边疆二十余载,战功卓著,声威赫赫,军中士兵大抵都钦佩不已,先帝在位之时,亦大赞其大才,尤北元余孽,几可是闻其名而丧胆,相遇莫不退避三舍,终保的边疆数十年稳如泰山。如今陛下若贸然将其削藩,虽除了隐忧内患,却亦是少了震慑北元余孽之威的大将,可谓大快仇者之心。”

户部尚书王钝微微皱着眉头,看着李修远,一字一句斟酌着措辞缓缓道,“一旦如此,必将给北元余孽可趁之机,战争迭起,无数老百姓将陷入烽火之中。况且陛下一登大宝就下旨削藩,恐世人疑陛下此举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犹是燕王乃陛下皇叔,更有人会指责陛下不敬。”

“再则,陛下削除了燕王藩王之位,那其余藩王心中又将做如何感想,自是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意,彼时定将人心浮动,人人惶惶不安,有志之士莫不心冷三分,再不敢出朝为仕,为我大明效力。是以微臣以为,陛下目前尚需以稳为主才是,万不可轻易下旨削藩。此乃微臣愚见,还望陛下三思啊。”

户部尚书王钝出人意料的发表了与其余众人完全截然相反的言论。

但李修远不得不承认,王钝所的话确实有理,对大明目前的局势也分析的相当透彻。事实上他所的关于削除掉燕王之后的后遗症一直都是李修远最为头疼的地方。若不是顾忌北元余孽会趁着自己削藩的时候,突然入侵反攻而挑起战争,只怕他早就将燕王的藩王号给削除了。

不管怎么,燕王的才能在目前的大明来,还真没几个人能比的过,而且李修远自己本身也一直相当佩服燕王的雄才伟略,有他守卫边疆,大明完全可以再安稳上数十年。

但归,前提条件必须是燕王没有觊觎篡位之心,否则的话,李修远还真怕自己会养虎为患。一旦自己给燕王太多时间做准备的话,恐怕将来北元余孽虽然灭了,自己就得为他这个燕王头疼了,至少内战基本上是少不了的,相比起来,与其和强大起来的燕王为敌,李修远宁愿自己去面对北元余孽。

当然,李修远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让燕王朱棣先派兵去剿灭北元余孽,等他解决完了北元余孽,自己再过河拆桥找个借口把燕王也给咔嚓了,虽然难免让人诟病,但只要能坐稳皇位,李修远并不在乎历史在自己身上抹上这一污。

可是燕王朱棣有那么傻的乖乖为自己消灭了北元余孽,然后再让自己找借口杀了他吗?

李修远绝对不会相信朱棣有这么傻。而且李修远甚至怀疑燕王朱棣不是灭不了北元余孽,而是故意杀而不杀,留着北元余孽,好让他能够借着戍守边疆的名义和机会,在天高皇帝远的北平建立完全由他控制的根据地,然后再暗中积蓄实力,只等时机一到,就立刻举旗造反。

所以李修远除了削藩之外,他真的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燕王这个喉中刺。除非……

除非,让他与燕王亲自见上一面,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在史书上具有相当传奇色彩创造了永乐盛世的皇帝,然后抓住其弱,凭借自己和超脑的能力将他彻底拜服在自己脚下。即便不能让他折服,也要让他震慑在自己的威严之下,让他老老实实的给自己办事。只不过这个前提也要是朱棣肯乖乖进京才行。

但以朱棣的才智,目前朱高煦和朱高炽都已经身陷京城,朱棣绝不会再轻易以身犯险,尤其是这半年来李修远出手的各项举措都让人惊叹和信服钦佩,与曾经那个软弱的皇太孙朱允炆相比,简直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截然不同,应该已经引起了朱棣的高度重视和注意,朱棣当不会再和从前那般掉以轻心才是。

“王爱卿所言,朕非是没有想过,而是朕如今已无它路可选。众爱卿若谁有良谋之策,但无妨。”李修远默默思考了一番,抿了口茶,略有些无奈的道。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别人不是皇帝,对于朱棣的能耐和魄力也没李修远体会的深刻,自是不明白朱棣这个‘传奇皇帝’在李修远的心中的分量几乎可的上是一根卡住他脖子的一根利刺,让他相当难受。

什么叫烫手芋头?李修远如今可是感触极深,尤其是自己从未与朱棣见过面,更在李修远心中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所以他才会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解决燕王这个问题。

只是李修远或许想不到,在他感觉朱棣有一种神秘感之时,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心中也早早将他提高到了一个可怕敌人的层次。

曾经那个看似憨厚的软弱皇太孙,在先帝驾崩之后一个月,突然做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天之举,让昔日对他不屑一顾的燕王在短短时间内对他刮目相看。

“难道他的软弱是父皇在世时故意披上的表演给父皇和自己看的伪装,好迷惑父皇和自己。”北平燕王府中,一个身材伟岸的中年男子双手负背,抬头仰望着湛蓝的天空,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

这是一直隐藏在朱棣心中不为人知晓的巨大疑问。他很想亲自开口向当今皇帝问问,但却始终没那个勇气赴京。他害怕自己一旦进了京,就再也回不来了。

若是以往,他自是不会有这种想法,或者,如果不是当今皇帝在先帝驾崩之后,突然表现出行事凌厉,杀伐果断的气势,他还真没把自己的侄儿皇帝放在眼里,更别只是一个看似龙潭虎穴实则与自己来去自如的自家后院没什么区别的京城了。

可是每次只要他一想到这个问题,他就有种胆战心惊的感觉。一个人能够戴着一张虚伪的面具和外皮隐忍十几载而不被任何人看破,这需要怎样的心机和韧性才能办到?尤其是十几年前,朱允炆只不过是一个屁孩而已。

虽然他并不真的相信一个涉世不深的屁孩能有这么大的能耐,但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却由不得他不去相信。

而如果这个是事实,皇太孙朱允炆为什么要这么做,朱棣心中却是能够明白的。因为朱元璋太厉害了,无论是太子还是其他藩王,只要朱元璋还在世一日,所有人都必须乖乖的活在他的阴影下。

只一生最为悲剧的太子朱标,虽然早早就被立为了太子,但直到他四十多岁瞢世,他依旧还只是个太子而已,连皇位的影子都看不见,一生可是郁郁不得志。就连自认英明不凡的朱棣在太子标瞢世之后依旧不得不乖乖收起自己觊觎皇位的不臣之心。

用朱棣的话,活在朱元璋的阴影下,实在太痛苦了。

所以如果以前那个一都不中用的皇太孙真的是当今皇帝故意伪装隐藏的面具,朱棣也宁愿去相信,而不是怀疑。因为一个人想要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是一件不合理也不可能的事情。

“明天就是登基之日了,皇帝当该收到我的贺信了吧。”朱棣在心中默默的道。

“怎么了?还在担心炽儿和煦儿吗?”一个端庄高贵的妇人从内堂中走出,看着眉头紧锁的朱棣,轻声问道。

“恩。”朱棣回头望了爱妻一眼,毫不隐瞒的头道。

“放心吧。哥哥会照顾他们的。”夫人徐氏轻轻揽住朱棣的腰间,好言安慰道。只是她眉头上的一抹哀愁却表明她心里其实也一直在担心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虽她只是个妇道人家,但朱棣所做的和要做的事,她却是知道的。所以她很害怕,一旦皇帝知晓了丈夫的野心,不知皇帝会如何对付她的两个儿子。

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徐氏很想劝阻自己的相公朱棣,让他放弃他的野心和**。但她却从未开口劝过,只因夫妻数十年,她知道朱棣向来是一旦下定了决心要做某件事,天下就再无一人能够改变他的主意。况且这件事关全家身家性命的大事也早已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正因如此,她把自己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向来最疼她的哥哥魏国公徐辉租的身上。只可惜,她怎么也想不到,她那个亲爱的哥哥如今早已成了新皇准备要对付她们一家老的坚定力量。

“放心吧,万事还有本王呢,本王一定会把煦儿和炽儿完好无损带回来的。”朱棣双目之中陡然射出一道精光,全身上下暴出一片惊人的霸气和恐怖的煞气,意气风发的道。

他如今是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夺走新皇即将坐上的皇帝宝座,但只把自己两个孩子平安弄回北平的信心还是有的。

“恩。”徐氏默默头,却不再话。

“君父之忧,乃臣等之过,还请陛下恕罪。”众人沉默一番之后,翰林侍讲方孝孺终于开口道,“微臣以为,不若让魏国公带着世子进京看望王妃,然后命北平都指挥使暗中派兵封锁京城九门,最后将燕王府上下一举拿下,押解进京,如此一来,便可将燕王之危消除于无形之中。”翰林学士黄子澄想了好一会儿,才朗声道。

“此举大为不妥。”徐辉祖第一个就摇头否决了黄子澄的提议,“燕王战功无数,边疆军士莫不对其敬畏有加,威名赫赫。若是真如黄大人所言,突然毫无征兆的将其拿下,虽解决了后患,却定然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即便燕王身无寸功,单是他是陛下皇叔的身份,我等就不能轻举妄动,否则陛下威名必将受损,甚至千夫所指。”

“魏国公所言差矣。”黄子澄一听徐辉祖反驳了自己的意见,立刻辩驳道,“对君子当以君子之礼,对人则需以人之礼。燕王既有不臣之心,即属人。此举虽手段不甚光明,更有可能惹人诟病,却是我等对为下分忧的一片赤胆忠心。莫不是魏国公念着王妃的兄妹之情而不顾君父?”黄子澄忍不住瞥了眼徐辉祖,声音有些冷意,懒懒的道,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黄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吾妹虽是燕王之妻,但其乃是先帝御赐,燕王有罪,与其何干?况且吾对陛下之赤胆忠心绝不比任何人差上半分,陛下尚且对本国公深信不疑,黄大人却直言不讳,不知黄大人何意?”徐辉祖一听黄子澄居然因为自己和妹妹的关系而猜忌自己,甚至对自己冷嘲热讽,脸色陡然一变,板着脸,双眼微眯,直勾勾的盯着黄子澄针锋相对的质问道。

“你……”黄子澄霍然从椅子上站起,指着徐辉祖,正想开口,却被皇帝状似无意的扫了一眼,那眼中不明的眼神让他心里陡然一惊,嘴唇嚅了嚅,却是没再话。

众人没想到事情商讨来商讨去,却演变成了如今这幅两人对立的场面,不由暗暗捏了一把汗。

实话,在场众人之中,几乎都对徐辉祖存在着一定的猜忌,毕竟他和燕王府乃是姻亲,若他暗中给燕王朱棣消息,于情于理,也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此事实在太过重大,稍有风声走漏,后果不堪设想,由不得众人不加倍谨慎。

因此黄子澄虽然言语和态度略有些不当,实则却是当面在皇帝跟前将众人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虽然黄子澄不知为何突然没了下文,但每个人心中却都在等着徐辉祖和皇帝的答案。

“黄爱卿暂且坐下吧,有什么事好好商量便是,何须如此。”李修远扫了一眼面色各异的众人,微微一笑,故作随意的道,“至于魏国公对朕的忠心,尔等大可放心,朕可以向诸位担保。如此,不知众爱卿是否还对魏国公心有疑惑啊?”

李修远气定神闲,悠哉游哉的道,一双锐利的双眼却时刻不离众人的视线。

黄子澄的心,李修远是明白的,他为何要这么急迫的用这么粗暴的手段解决燕王,李修远心中更是清楚的很。

因为黄子澄是江西人氏,他所代表的乃是江浙一带士子清流的利益。简单的,他只是个‘官’,而藩王们则是高他们这个‘官’一等的更高存在,只要这些藩王还存在一天,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就永远不会增加一分。只有解决了这些皇族出身的藩王,皇帝才会更加依赖他们,他们的利益也才会扩大一会,和皇帝谈话的筹码自是更增加一分。

别以为李修远不明白黄子澄心里打的打算,他只是懒得出来而已,在场的这么多大臣之中,基本都属于江浙人士,如今的朝廷大臣也大都是江浙人士,李修远这个根基未定的新皇帝还不是和他们翻脸的时候,否则整个国家必将发生大乱。所以他现在只能先安抚住他们,让他们给自己乖乖办事,直到李修远培养出了自己的真正心腹。到时候,不管是谁,只要谁敢在他面前耍心机动鬼脑子,他立马就灭了他,看他们还敢不敢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他可不是那个真正的建文帝朱允炆,自是不会对所谓的翰林学士黄子澄言听计从。凡事只要超出了自己的底线,李修远哪管你是哪号人物,和谐没二话。谁叫这年头神马都是浮云,只有和谐神兽才最牛叉呢。

“陛下,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又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怕有些人嘴里一套,暗里做一套。”黄子澄嘴角撇了撇,不以为然的道。

“黄爱卿莫不是信不过朕的眼光和魏国公对朕的忠心?”李修远瞅了瞅神色相当淡定的徐辉祖一眼,又瞧了瞧其余几位默然不语的大臣,漫不经心的反问道,但眼神射出的凌厉目光却带着一抹寒意。

“陛下恕罪,是微臣一时失言,微臣知罪。”黄子澄一见皇帝脸色有些愠色,老脸不由红了红,慌忙起身告罪道。

“罢了,还是言规正传,商量一下如何解决燕王的问题吧。”李修远也不生气,随意的摆摆手,朝徐辉祖道,“魏国公不妨你的想法吧。”

既然大家都对徐辉祖有猜忌,那李修远索性直接把这个问题抛到了徐辉祖头上。只要徐辉祖能出一个好办法,谁还敢再拿徐辉祖和燕王王妃之间的兄妹关系的事三道四。

[倾情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