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带着超脑回明朝 > 第八十四章 六百里加急全文阅读

第八十四章 六百里加急

子星!八千字鸟,嘎嘎。看了来今天一万二有望了!哈心;叩。天大笑三声。感谢初学者。、许长今、风雨夜漫漫、烦崽、霸者风云天以及风兄等众书友的打赏、月票、催更等的鼎立支持,也感谢给御笔投推荐票的书友们。凌晨时御笔已将菊花献上,不知众位感觉如何啊?啊哈!”,

“陛下且息雷霆之怒,千万莫要气坏了龙体啊。”昌盛被皇帝这么一摔一吼,顿时吓得心肝一震惧跳,脸色白,身子一抖,居然被生生吓得跪在了地上。但这一跪也令他回过神来。见皇帝脸色青的可怕。连忙低声劝慰道。

“息什么息!立刻将五军都督府、六部及其他在京大九卿的所有领头官员全部给联召集到乾清宫来,谁敢迟延片刻,联立马宰了他们。”李修远怒眉一瞪,面目狰狞的骂道。

“是,奴婢这就马上去。”昌盛第一次见皇帝这么大的怒火,一副好像恨不得要一口把人吞下去的样子,哪还敢再呆在东暖阁,心翼翼的应了一声,脚下如长了飞毛腿一般,以比往常快上十万倍的度噌一声就往东暖阁外冲去。

“***一群混账东西,如今都骑到老子头上来了!”昌盛刚一离开。李修远猛然一脚踹在身后的龙椅上,愤怒的咆哮道。

门才那六百里加急奏报并不是燕王造反的,这让李修远一直提着的心放下不少,但那奏报中所提的内容却让李修远无法忍受。

那奏报是方孝孺从苏州传回来的。奏报中称自翰林学士黄子澄、翰林侍讲方孝孺、翰林编修王叔英、都察院含都御史练子宁四人各领数人于半月前分赴松江、嘉兴、苏州、湖州等地明察暗访两册赋役之时。果真如李修远所料的那般。不仅当地土豪地主大肆霸占民田,就连这四个地区的僧、道两教所建立的寺庙和道观也利用各种手段侵占民田。搜刮民脂民膏,压迫贫民百姓,转嫁赋役,导致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的甚至还卖妻卖子卖身,其悲惨之像实让人触目惊心。当地百姓更是天怒人怨。

而犹让人震惊指的是翰林学士黄子澄与翰林编修王叔英在嘉兴暗访时现,当地僧道两教中的几个大寺庙和道观竟然利用百姓对他们的迷信,装神弄鬼,威逼利诱一些进香的妇人女子大行无道荒淫之事。

黄子澄一怒之下当场破口大骂其倚仗天子圣眷,不思报君,反害其民。**掳掠,无恶不作,实是当世大贼。当诛之。

结果黄子澄这一骂把自己骂到了一所名叫“德化寺。的寺庙中专门用来关押一些敢于反抗他们的普通贫民百姓的地窖里。

方孝孺在得到王叔英的汇报后,当机立断前往嘉兴府找知府李登昌搬救兵。但孰料他人网到嘉兴府府衙门前,突然得到随行人员中一名翰林低级官员的急报,是留在客栈中的练子宁、王叔英等人已被一群官差绑走。唯有他一人因时在茅房而侥幸躲过一劫。

为了安全起见,方孝孺当即写下这封奏报,送到驿站,命兵卒本是驿卒。明改为兵卒担任以六百里加急文件奏报京师。并在奏报中称。方孝孺自己及那名翰林官员恐怕也难逃此劫。

官伸勾结倒也就罢了,如今连僧、道两教竟也和官府也同流合污勾结到了一起,最让李修远怒不可遏的是,这嘉兴府知府李登昌胆大包天。居然连朝廷派出的二品巡抚也敢私自扣押,其恶行简直与造反无异。若非方孝孺急中生智。在嘉兴府府衙前及时转道去了驿站,恐怕李修远这个皇帝至今还完全被蒙在鼓里。

李修远在看到这道奏报后,气的差当场暴走,恨不得立马将那李登昌生吞活剥,再抽筋扒皮。打下十八层地狱。

待昌盛离宫后不久,李修远渐渐停止了咆哮,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脸色变得极为阴沉,整个人如一尊不怒而威的煞神般。

没有了泄对象,李修远心中的怒气慢慢平复,理智迅回归大脑。这件事在历史上应该是没有生过的,因为朱允坟并不是自己这个从后世身穿到大明的皇帝,自然不会在地方官员上奏朝廷之前就先派人到这四咋地区查探,更不会有朝廷大员被扣押的事情生。由表象看实质,看来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驾崩后,虽余威犹在。自己也三番五次的重申要加大力度整顿吏治,但却仍然有私欲膨胀管不住自己手脚又不怕死的家伙想要挑战新皇威严了。

自己原本一直在担心僧道问题太过敏感不好处置,如今生了这起特大事故,正好可以借机双管齐下一并解决。至于《祖录》及燕王等诸位藩王那边的问题,李修远也想到了相应的应对政策。

在东暖阁中静静的呆坐了一个时辰左右。李修远的怒气已经完全消除。起码在表面上看不出有任何愤怒的迹象。

“陛下,诸个大人都已在殿上侯着了。”脸色通红气喘吁吁的昌盛一路跑着到了东暖阁门外,才停下脚步心翼翼的走进东暖阁禀报。同时偷眼瞧了瞧,见皇帝的脸色已经恢复如常,除了暗暗感叹皇帝克制能力惊人之余,心中悬着的石头也放下了不少,同时亦暗自祈祷,但愿自己以后不会再见到皇帝如此可怕的样子。

皇帝一怒,先遭殃的就是自己这些跟随在皇帝左右时刻侍候的奴婢,昌盛自然是希望皇帝永远都不会有火的时候。

“嗯飞”李修远鼻间答了一声,带着方孝孺的六百里急件起身走出了东暖阁。

在乾清宫正殿上,大九卿十八个官员除户部尚书王钝去了吴泓江暂时由户部侍郎夏元吉管理外。反贪局局长卓敬也出席了此次会议。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十二位左右都督也全部到齐。此刻他们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此次会议的主题。毕竟从新皇登基至今,除了每日早朝外,从未召集过各衙门的领头人同时集中在乾清宫召开廷议的。

而同时让在场官员惊疑不定的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余月滢也出现在了乾清宫正殿里。对于这位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从一普通百姓升到锦衣卫都指挥使之职的奇特女子,其升职度几乎可用坐火箭来形容。而关于这个美若天仙女子的各种传言,如今更是早已传遍京城大街巷,算是除皇帝之外关注度最高的名人了。

锦衣卫历来本就是文官百官乃至平民百姓皆闻之色变的对象,如今这个衙门竟然由一个女子来领导,众人都不禁感觉极为怪异。但在场官员除武将外,基本都曾在两个多月的乾清宫门前亲身见识过这个冷若冰霜的奇女子的厉害,谁也不敢觑她一分岚余月滢出现的那一割,整个原本嗡嗡嗡嗡嘈杂的乾绷突然变得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屏气凝神保持沉默的垂头望着地面,生怕自己言行有失被她逮咋。正着。

李修远走出东暖阁之时,目光在全场官员的身上一一扫视了一遍,看到余月滢时,也微微愣了愣。因为他清楚记得自己并未命昌盛前去通知过她。不过她出现在这里也无所谓,李修远并未放在心上。

迈着沉稳的步伐。面沉如水的李修远缓缓坐在了乾清宫的龙椅上。一瞬间。久经官场的众人都立时感觉到了乾清宫里的气氛极不寻常。众人的心立时提到了嗓子眼上。

“都将这份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一一传阅一下吧,联就不命人念了,免得丢人现眼。”李修远沉默了片刻,将手中的奏报交给昌盛,缓缓开口道。

吏部尚书张幼是第一个接过奏报的人。因为在场有这么多官员,他不可能仔细研读,不过好在如今有了标符号,无需再像从前那般自行断句,阅读的度加快了不少。但当张就怀着忐忑的心情尚未将奏报全部快浏览完毕时。神情一震,满脸震惊之色,脸色更是在刹那间刷的变得一片惨白,额头上冷汗直冒,嘴唇哆嗦,双手也剧烈颤抖着。双膝一弯,竟似受了莫大的惊吓般直接扑通一声跪趴在地上,一个声音也不出来。

其余官员虽然都被皇帝所的六百里加急奏报吓了一跳,但却怎么也想不到身为朝廷堂堂一品大员的张幼竟会被这一份奏报就吓到了如此面无血色的地步。

当礼部尚书陈迪在浏览奏报后也与张幼一般被吓得面如土色双膝跪地之时,惶恐不安的情绪如瘦瘦般瞬间一个接一个的传染到了每个人心里。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几欲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奏报在众人之间传阅的度越来越快,跪伏在地上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双膝着地出的扑通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直至奏报传到最末尾的余月滢手上时,素来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余月滢脸上神色也不由变了变,抬头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眸怔怔出神的望着龙椅之上面无表情的皇帝。眼中透出浓浓的关切之意。

其实余月滢本是不想来乾清宫的,自从那一晚皇帝临幸坤宁宫之后。她就一直试图避开皇帝,但在午门前看到昌盛领着几个太监一脸慌慌之色的疾奔以致于自己从他身边走过时他都没有现,她便感觉定是皇帝出了什么事情。当即拦住昌盛。经过一番询问后,才知原来是皇帝在东暖阁中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怒火。

随着和皇帝接触的时间越来越久,见到皇帝怒和皱眉的次数越来越多。余月滢对皇帝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皇帝的恨意与怨念渐渐消减,尤其是那天那咋,下午的那个拥抱,彻底打开了她紧闭了二十年始终心如止水的心房,没有任何迟疑和考虑,昌盛的话音未落。余月滢就以最快的度飘忽的不见了踪影。李修远在东暖阁中呆了一个时辰。余月滢便站在远处正对着东暖阁窗户的一座凉亭里默默的看了他整整一个时辰。

“微臣失察误国,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张幼好不容易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神情悲恰的连连向皇帝叩头道。

“你有何罪啊?”李修远脸上表情无任何变化,冷冷道。

“陛下,吏部尚书之职本是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但罪臣自受命以来。未有寸功于社稷,更生嘉兴知府李登昌扣押朝廷大臣这等形同造反谋逆之事,臣之罪已非昏聩可以名之,恳请陛下革去罪臣吏部尚书之职,将臣交付有司依律治罪论死。”张幼哆嗦着嘴唇,哽咽着声音,颤巍巍的道。

“将你革职问罪,那吏部尚书这把椅子谁来坐?”李修远好似对张幼的请罪无动于衷,语气淡淡的问道。

“吏部尚书其职何其之重,非是罪臣可以随意置喙

“既非尔可以随意置喙,那尔又为何自言要联将你革职问罪?莫不是联这个皇帝还要尔等来教联该怎么做不成?啊!”李修远一掌拍在椅把上,霍然起身,一脸气愤的指着张幼破口大骂道。

“罪臣”罪臣不敢。”张就浑身一颤,声泪俱下的连连叩头口呼不敢。

“臣等颍误国,罪不可谊,逃避的意思。请陛下责”,责罚”跪在地上的一众官员们被皇帝这番痛骂,顿时个个胆战心惊的大声呼道。

“责罚,责罚,天天就一个责罚,联早已听的厌烦了。”李修远气极。疾走几步,走到正殿中央。从吏部尚书开始,指着一个又一个官员的脑袋狠狠骂道,“联素来视尔等为脑骨腹心,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更将我大明的九州国运、亿兆民生尽托付于尔等。如今生此等逆天之事,尔等自然个个有责。难逃其罪。但尔等以为联今日召你们前来,难道就只是为了将你们革职问罪吗?啊!亏你们个个自诩才高八斗,鸿儒硕学,满腹经纶,原来竟都是这等昏聩无知之辈。”

李修远神情愤懑的从头到尾将每一个官员都骂的面红耳赤垂头不敢言语。才转身回到龙椅上,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眼神望着眼前跪伏在地的文武官员们,语气森然的道:“尔等皆给联记住,从今晚后。譬如此刻,联要的不是你们向联请罪。因为尔等有什么罪,联心中清清楚楚,要不要问罪,什么时候问罪,该问什么罪,皆是联了算。联今日召尔等前来,乃是要尔等明白,请罪乃其次,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方是要要务。谁以后若是敢擅自颠倒顺序,联一律严惩不贷。尔等可谨记于心?”

“臣等定谨记陛下教诲,纵肝脑涂地也不敢忘。”众朝臣连忙回答道。

所有人开始时都以为生了这等形同造反之事,皇帝必然会先将在场之中相关衙门的负责人牵连问罪,尤其是吏部尚书张幼与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等人更是时刻心惊胆颤的等待皇帝判决。

但没想到皇帝话锋一转,竟是要让大家先商量应对解决之策,然后再行问罪之事,心中都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一众相关朝臣暂时保住了位置,等皇帝怒气一消,到时候再行问罪之时,处罚当会减轻不少;忧的是。解决之道自然是有,但却不知皇帝需耍的是怎样的解决之道。

“手!都起来吧,各人的想法。”李修远白了一眼殿上众人,哼了一声,气愤难平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