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舞清明 > 第十三节 永王朱慈炤全文阅读

第十三节 永王朱慈炤

杨凡玉一看冷了场,也感觉挺不好意思的,只得又找些话头,和张万山聊了一会儿。

正聊着呢,就听到一阵脚步声,正是唐福回来了。一看唐福满头大汗,一脸的焦急,看见杨凡玉,忙说道:“公子,我找遍了兖州城里大大小小的药铺,可还是有几味药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杨凡玉一听也急了,直搓手,说道:“怎么会这样?唐福,你确定都找过了么?”

“都找过了,公子。现在偌大个兖州城里开着的药铺一共就两家,而且都是只有很少一点药材,他们都说被刘总兵抢走了。”

“刘总兵?哪个刘总兵?”

“原来的山东兵防漕,现今的庐州总兵刘泽清大人。如今是大明的红人了,被当今圣上封为东平伯。”张万山接口道。

“当今圣上?崇祯不是死了么?难道是南京新立的南明小朝廷?”杨凡玉疑惑的问道。

张万山脸上却是吓白了,说道:“不可如此随意直呼先帝帝号和当今朝廷!小心被人听了去,要杀头的!”

杨凡玉却是愣住了,算了下日子,今天已经是农历六月初八了,按照张万山的说法,看来南明朝廷已经建立起来了,不过也仅仅延续了一年而已,就被满清给灭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残酷的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强行的剃发易服,把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杀个干净,剩下的都被满清辫子的屠刀吓住了,从此就如同被阉割了一样,再不复为一个有骨气有精神的人,只成为了就知道委曲求全,忍辱偷生,膜拜主子的奴才!

杨凡玉也没有办法,一个人的力量太过于有限,他不是超人,也不是蝙蝠侠,没有能力去挽救中国的命运,在这乱世当中,能够活着已经是一种奢望了。他现在就想带着芷若和唐牛儿到江南找出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避开那无尽的杀戮和战火,终老一生。

杨凡玉正**的时候,唐牛儿却急了,大声说道:“大哥,想啥呢,唐福说没药了,救不了嫂子了!你快想办法啊!”

杨凡玉一下子从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思中清醒过来,心说:“对啊,我管那么多干嘛啊,先把芷若的病治好,之后赶快离开这里。”

可是急归急,药材没有,也想不出别的办法来。

唐牛儿一直都在用眼角偷偷的盯着张万山,老头到是很自然,脸上也看不出表情,悠闲的喝着茶水,摇头晃脑的还有点得意。

唐牛儿越看越生气,呼的一下站起来,一大步就跳到张万山面前,吓的老头手一抖,一碗茶水全泼在衣服上了。

张万山颤抖着说道:“你要干啥?”

唐牛儿咧着大嘴,冲着张万山自认为很好看的笑了一下,差点没把张万山吓过去。

唐牛儿用着最温柔的声音说道:“老先生,你是这兖州地界最有名的大夫,家里一定有不少药吧?拿出来点,救救急,如何啊?”

杨凡玉一听,眼睛也是一亮,对啊,做大夫的少不了和药打交道,家里一定有很多药材的,心里不由得对唐牛儿有些刮目相看。他可不知道,唐牛儿其实也不知道张万山家里有没有药,只不过看着老头来气,想要想法子整整他,没想到却是误打误撞提醒了杨凡玉。

杨凡玉走到张万山跟前,一躬到底,说道:“老先生,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晚辈斗胆请老先生借些药来救救芷若。”

张万山心里这个苦啊,心说,怎么遇到这么个不讲理的黑大个儿哟,不光用拳头请人看病,还硬要药材救人!不过又惧怕唐牛儿发疯,只得哭丧着老脸,捏着嗓子说道:“嗯,这个,这个,这几味药老夫家里确实是有的,不过要拿来救人,啊,当然要救人要紧。”

张万山心疼药材,一句话刚顺出嘴,抬头一看唐牛儿脸色发黑,忙改了口,脑袋上汗都下来了。

杨凡玉心里大喜,说道:“那多谢老先生了,等芷若病好了,晚辈必定带着芷若登门道谢。”

张万山心说,别的了,好了赶紧走吧,我可不想再看到这黑大个儿了,遇到他我倒八辈子霉了!

当下杨凡玉就要请张万山带着去拿药,张万山巴不得赶快走,于是赶紧答应了。

暂且不提杨凡玉如何救治芷若的病症,单说大明太子朱慈烺和几个皇子自从那日拜别了吴三桂,由吴四海一路照顾着,虽然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快一个月,这一天来到了山东济宁府。一行人进了城,看看天色不早了,就先找了家客栈住下了。

这济宁府是山东地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县,交通发达,经济活跃,太平盛世的时候是非常热闹繁华的。不过现在的庐州总兵刘泽清从山东南逃的时候,纵兵大肆抢劫,一路烧杀,搞的鲁南一带荒草遍地,人烟稀少。济宁城里挤满了各处来逃难的人,有躲避清兵的,有躲避闯军的,有躲避官军的,反正一句话,躲的就是兵!这年头,老百姓心中的印象就是,只要是兵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吴四海吃过晚饭就出去了,他和太子商议了一下,都觉得一路上到处都是乱匪逃兵,儿自己这面能打的就一个吴四海,剩下的都是打小就娇生惯养从来没吃过什么苦的四个皇子,真要是遇到了劫道的就算全玩完了。因此吴四海想找条船,走水路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安全性有很大的保证,而且也免去了每天赶路的辛苦。虽然吴四海身上带够了钱,一路好吃好喝,可是四位皇子实在是这辈子都没走过什么路,开始几天每天能走个十几二十里都把脚磨起了大大的水泡,一个个都栽倒在地上说什么都不肯走。四皇子永王朱慈炤还好些,虽然不爱搭理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不过倒是很有些男人的血性,吴四海帮着挑了水泡,又用热水好好烫烫脚,第二天还坚持着赶路,直到两只脚都磨的鲜血淋漓的。而灵王朱慈焕则是每天都疼的嚎啕大哭,最后吴四海实在没办法只得走一段背一段。这样磨磨蹭蹭挪了一个月才赶到济宁城。

其他几个皇子吃完了饭就都各自回房休息了,只有朱慈炤说要跟吴四海一起出去走走。

朱慈炤经过这些天的磨练,身上原来带着的总是高高在上的皇族气息已经渐渐变淡了,而且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成熟和果敢已经惊人的坚毅也让吴四海有些佩服。朱慈炤现在已经很适应这样的长途跋涉了,身体也长的越来越结实,唇边冒出了一些稀疏的淡淡的胡须,看上去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朱慈炤跟着吴四海走在济宁城的大街上,心里暗暗惊讶不已。虽然一路上已经看了很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平民百姓,但是在一个昔日里繁华如锦的大城市看到如此多的逃难的人聚在一起,朱慈炤还是很惊讶。

朱慈炤很清楚的记得在宫中的时候,去年父皇做寿的时候,文武百官们都称颂着大明盛世,听着他们的赞美,简直以为大明朝各个角落里的百姓都好像活在天堂里一般幸福,朱慈炤总是以为大明天朝的人民一个个都是达到了农夫蹑丝履,走卒类士服的境界,都达到了家有闲钱,户有余粮的生活,虽然那个时候关外的满清虎视眈眈,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贼频频攻城略地,但是没人说过这些,也没人提及大明百姓正挣扎在死亡线上!那些阁老朝臣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乌纱帽,是自己的前途,而不是百姓的死活,国家的存亡!对于他们来讲,百姓不过是税收的来源,他们的钱袋子,百姓不过是户部的一个数字,多几个少几个都不干他们的事情!对他们来讲,忠于大明是因为大明可以给他们官位,可以给他飞黄腾达的机会,一旦大明不能给予他们这些了,那么他们就会随时抛弃大明,另外投向别人的怀抱,不过这个人原来是蛮夷的满清或是匪贼的李自成!

朱慈炤仿佛想起了父皇不到三十就开始斑白的两鬓,为了国政通宵达旦的批阅奏章,为了平息外患和内祸殚精竭虑,但是最后却落到个自缢殉国的下场!而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一个被那些一直标榜自己是正直和道义的儒家大臣所不齿的太监而已!可那些所谓的国之栋梁,大明精英们却开了城门,跪倒在流贼的马头前,卑躬屈膝。他们以为只要苟且偷生,日后李自成的新王朝一定会为了安抚他们而再启用他们,自己一定会重立于朝堂之上。可笑啊,可笑,可笑的是李自成根本没有作为一个帝王的眼光,还逃不出一个农民的局限,总是想着捞一票就走。一番追饷让那些自以为看清了局势的俊杰们失了财又没了命,临终才悔不该当初,可惜这世界上就是没有回头路可走!

朱慈炤低着头想着心事,走的慢了些,落在了吴四海的身后几步。正要快步赶上时,突然脚下一沉,有个人冲上来抱住了他的腿。朱慈炤低头一看,是个**岁左右的小女孩,又瘦又小,头发焦黄蓬松,上面插着几根枯草,脸上黑乎乎的,因为瘦,显得眼睛特别大,伸着两只跟竹竿似的小胳膊,死死抱着朱慈炤的脚不放。

朱慈炤不敢用力,怕伤了他,只得弯下腰看着小女孩说道:“小妹妹,你抓着我干什么啊?快松开,我还有事呢!”

小女孩也不说话,就瞪着两个大眼睛盯着朱慈炤的脸看。

朱慈炤也没办法,看着吴四海在前面越走越远了,心里着急,只得耐了性子对小女孩说:“小妹妹,放开我好不好,我有很重要的事急着去办,你有什么事说出来我听听,怎么样?”

小女孩好像是听明白了,用手轻轻拉了拉朱慈炤的衣角,头向旁边看去。

朱慈炤不知道她什么意思,也跟着回头看去,就看到在墙角处有一个农妇,**着上身,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脸色蜡黄,一群苍蝇停在上面,绕着飞来飞去。朱慈炤一看,心里估计这农妇可能已经死了一两天了。再看农妇胸口上还趴着一个婴儿,也是瘦的就像一堆骨头一样了,嘴里还叼着那农妇的**。

小女孩大眼睛里掉出了泪水,指着那农妇和婴儿,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却说不出来话。

朱慈炤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看到周围饿的浑身无力躺在地上等死的人绝望无助的眼神,心里也是恻然。只好摸摸衣服,身上却是一点钱都没有。

朱慈炤只好无奈的向小女孩摇了摇头,就要转身离开,却见那小女孩一下子跳起来,又跪倒在朱慈炤面前,使劲的磕着头,几下头皮就磕出血了,还犹自在不停的磕着。

朱慈炤慌忙伸手去拉小女孩起来,可是小女孩死活不肯,还要往下磕头,朱慈炤哪里能让,只好这么用手托着,两个人就这么僵持起来。

正在这时,就听身后有人喊道:“四公子,你在哪里?”原来是吴四海走出很远,回头看朱慈炤不见了,吓出一身冷汗,赶忙沿着来的路往回走寻找。

朱慈炤喊道:“五德,我在这里!”

吴四海听到声音,连忙看方向一阵跑,片刻就看到了朱慈炤,一看朱慈炤这样子,脸上有些不满,说道:“四公子,这什么地方,你怎么乱跑啊?这要出了事怎么办!”说完,又冲那小女孩喊道:“你这要饭的小女婆子,怎么还抓着人不放啊,是不是找死啊!”说着,抡起拳头就要打那小女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