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舞清明 > 第二十七节 高起潜的心里也矛盾全文阅读

第二十七节 高起潜的心里也矛盾

一看有人带了头,后面既然就跟上来一帮擅长这个事情的人,顿时谀词滚滚,吹捧的高起潜都有些觉得不好意思了。高起潜用眼偷瞧这史可法,看到史可法脸色变得越来越黑,心里也是有些感到惴惴,忙对着围上来的一圈人拱了拱手,说道:“诸位,诸位,高某何德何能,当不起大家如此厚爱!史阁部如此为我朝第一人,拥立当今圣上,率师督战淮扬,实为我等楷模啊!”

有机灵的,一看风向变了,瞬间嘴里要拍高起潜的话马上换成史可法的名头就源源不断的出来了。有几个人拍昏了头了,也就顺着继续拍起史可法来了。

史可法脸色发青,一声冷哼,顿时所有人都闭口不在说话了。

史可法看了黄嘉瑞一眼,意思说别光顾着说那些没用的话了,今天请这高太监来是因为有事情需要他帮忙的,不要忘了正经事。

这时候很多人也都已经想起来请高起潜过来的目的了,也都意识到大厅还坐着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太子爷呢,虽然现在太子失了势,现在坐龙椅的是原来的福王朱由崧,但是这种皇家里的事谁也说不准怎么样,所以这么些个人刚才都光顾着起劲的拍高起潜,把太子给晾在了一边。

朱慈烺也是心里火大,倒不是因为这群官员竟然如此无耻,对着一个太监大拍马屁,而是自己一个堂堂大明正牌太子坐在这里,这群人竟然视而不见,对一个只配做自己家奴的死太监阿谀奉承,这让朱慈烺感觉到很没面子,心里对于太监一下子就感到很厌烦了。

黄嘉瑞早就反应过来了,想和高起潜说下太子的事,只不过刚才那帮官员太过于热情,把高起潜围的死死的,他也靠不过去,还搭不上话,这会史可法官威一发,其他人都退避三舍,黄嘉瑞就凑到高起潜身边,先是行了一礼,才说道:“高公公,以前多闻得高公公颇识用兵之法,先帝在世时也多有夸赞,下官佩服。”

高起潜其实对于那群官员的没营养的马屁也很是厌烦,因为这东西刚开始听着还好,听时间长了,听多了也就厌烦了,不过眼前这个黄嘉瑞自己刚来扬州城是就是由他接待的,把自己安排的不错,也很会打点,而且此刻又恰恰提及了高起潜最为得意的本事,那就是带兵打仗。要说带兵打仗,实际上高起潜也就是个半吊子,但问题是他不是专业的武将,他不过是个监军的太监,而崇祯和朝中大多数的大臣对于带兵打仗都是停留在想象中或者书面上的。而明朝一直重文轻武的,文臣一直压制着武将,也瞧不起武将,所以崇祯和阁老们也不会去向真正在外带兵的武将们问询什么东西,而且明朝的皇帝都是很多疑的,生怕别人拥兵自重,经常拍太监去监军,但绝大多数太监只懂得吃喝玩乐,贪污腐败,真正向高起潜这样略懂些兵将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一般了,所以崇祯也经常问高起潜一些军事上的事情,也很倚重他。因此要说高起潜按人生最为得意的事情就是自己知兵这件事了,而高起潜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像郑和,侯显那样流芳千古的太监。

高起潜心中得意,虽然脸上笑的跟花一样,但嘴里还谦虚着说道:“黄巡抚过誉了,咱家啊不过懂些皮毛,承蒙先帝看中,也曾问过些个,不过是以咨询罢了。”

黄嘉瑞又捧了两句,说道:“高公公也是经常出入于皇禁大内之人,想必对于宫中人等都很熟悉吧?”

高起潜也没细想黄嘉瑞为什么这么问,他被黄嘉瑞几句话刚刚搞起点兴致,心里高兴,当下也不思索,说道:“这是自然,咱家怎么说也在皇上身边伺候了好些年,偶尔四境不平时,圣上才命我出京监军的。对于宫里,咱家不说了如指掌,也是差不多的了。”

黄嘉瑞等了半天就是等高起潜这句话,高起潜话音刚落,黄嘉瑞几步走到朱慈烺身边,冲着高起潜问道:“你高公公可认识这个人么?”

高起潜刚一进来的时候就注意到角落里坐着几个人了,但是因为他一进来就被扬州的一帮官儿给围了好久,也就没顾得上看,所以也就不知道这面坐的是谁了。现在黄嘉瑞这么一说,高起潜就往这面要走几步,想近一点好看清楚是谁。

可是高起潜刚走了两步就一下子愣在那里了,一张橘子皮似的老脸涨的通红通红的,也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怎么了,张着嘴,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高起潜心里十分的慌乱,有一点激动更多是正在进行飞速的思考:这个人,这个人,太。。。高起潜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太子两个字憋在嘴里。天哪,他怎么会在这里?在扬州城?旁边的几位?老天爷啊,这几位爷都还活着?呸呸,晦气!人家是天潢贵胄,自然福大命大了,有上天护佑,当然能遇难呈祥了。但是他们怎么来扬州了?难道他们要去南京?南京?南京现在可是福王在?难道说。。。天哪?

这已经不知道是高起潜自己心里说的第几遍老天爷了,一看到眼前这个带着一股王者威严,长的像极了先皇崇祯的少年,高起潜仿佛又想起了对自己可谓是信任有加,待遇优渥的先皇崇祯了。可是一想起此刻崇祯已经殉国,而就在离扬州城不远的南京城里,这时候还有位福王已经在龙椅上坐了很久了,高起潜就感觉到后背都开始冒冷汗了。高起潜在深宫中混了大半辈子了,自然也知道皇家里为了争那个看上去高高在上的位子所发生的那些龌龊残忍的事情,而这种事情一旦掺和进去,除非成功,只要失败了,下场就是极为可怕的了。

虽然高起潜对于崇祯的知遇之情很是感动,但他也明白此刻坐皇庭,执掌天下的是南京的那位弘光帝,而且自己眼前的这些荣华富贵也都是南京城的弘光帝给的,所以如果按照利益上的分析,高起潜自然应该站到弘光帝这条路上来。但是高起潜毕竟是混成精了的人了,眼神一瞟到旁边站着的史可法,心里忽然一动,他是自然知道马士英把史可法挤出南京朝廷的事情的,那么此刻太子出现在南京,出现在史可法的督师行辕里,那这里面代表的事情就很多了。

高起潜突然心里冒出一个想法:难道史可法也想学马士英拥立太子即位,自己也好当大明第一臣?现在看来也不是不可能啊,当初马士英架空了史可法,内外联络才拥立了福王即位,由此权倾天下,现在史可法完全可以把马士英当初做的事情重新再来一遍,不过这次就不会像当初那么麻烦了,毕竟上次立福王有些人还要从伦理道德上挑毛病,而现在,先皇太子就在这里,无论怎么说,太子都是立帝的当之无愧的首选啊。如果能够跟史可法联合起来,把太子推上位,那么自己就可以一下子飞黄腾达了。

高起潜正想着自己以后怎么怎么的时候,猛地听到旁边有人说话:“高公公?高公公?您怎么了?”

高起潜定睛一看,原来黄嘉瑞正站在自己的面前,满脸焦急的看着自己,在四下看看,虽有人的目光都在高起潜的脸上集中,仿佛要从他的表情里分析出来眼前的太子是真还是假。

高起潜也一下子犹豫了,虽然说眼前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机会,但是同样风险也很大,搞不好明年的今天就是自己的忌日了。毕竟此刻南京朝廷已经立的有些时日了,各地对明朝还效忠的人也都承认了这个弘光帝,而且马士英不仅仅会耍阴谋诡计,他手里不但掌握着凤阳府数万精兵,而且还有江北四镇十数万人都唯他马首是瞻。并且他在朝里也安插了很多亲信,和江南的东林党人的关系也不错,想要从马士英和朱由崧手里把皇位夺过来真的是很难啊。

高起潜就这么一直站着,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一会儿很高兴一会儿又很低沉,过了一会儿又变得深思起来,搞的厅上的所有人都坐立不安,心急如麻的,但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在这里等高起潜说话。

朱慈烺本来对这个所谓的鉴别很是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堂堂的大明太子,天潢贵胄,金枝玉叶,岂能是一般的平常人就能冒充的,而且自己有传位诏书和玉玺在手,所有人见到自己不说是顶礼膜拜吧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还怀疑自己的身份的真假啊。

朱慈烺还是对于官场知道的太少,对于大明朝,江南的这些官吏来说,大明朝的灭亡,老朱家的死活,跟他们的关系并不大,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前途,自己家族的兴衰。即便眼前的太子是真的,但是此刻南京城已经有一个皇帝了,他们就不能贸然的去一窝蜂的跪拜这个太子去。更何况南京城里的皇帝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实际把持朝政的马士英可不是什么善茬。而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有可能不承认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太子的。

杨凡玉看着傻站在厅中央,正在天人交战的高起潜,又看了看周围扬州官员脸上的表情,眉头不自觉的皱紧了。他感到的一丝不妙,他记得在明朝末期,南明时代,没有什么关于太子的官方记载,那么就说明两件事情,一个就是真正的太子朱慈烺没有到过南京,要么在北京城破的时候被李自成杀死了,要么被后来满清杀死了,当然也不排除隐姓埋名流落民间的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慈烺从来没在南京出现过。二则是太子朱慈烺来了南京,并且和南明的弘光帝见了面,而且很多大臣也知道了,但是为什么到南明的南京政权灭亡时,皇帝还是朱由崧呢?

那么就一个解释,太子朱慈烺根本不被南京朝廷所承认,那些大臣和朱由崧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眼前的荣华富贵,昧着良心说太子是假冒的,并且把实际上是真正的太子朱慈烺偷偷杀死了或者关起来了,所以后世也没有太子朱慈烺在南京出现的记载。那么由此判断,现在眼前的这些个官员们,除了史可法等几个人对于大明朝还有所谓的忠心,一心想着找到先皇崇祯的太子和皇子来即位外,其他的都是一些眼里只有利益的官油子,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没有什么切实的好处和看的见的利益,他们是不会主动的来帮助太子即位从而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朱慈烺绑在一起的。

而眼前的这个高起潜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代表了,说实话杨凡玉对于明朝的这些个太监基本上没什么好感,在现代社会看多了古装戏,里面的公公一个个的都是跟妖人似的,说话捏着嗓子那种,而且一个个变态的要死,尤其是一些明朝的片子,讲述到东厂西厂这些个太监,那简直都是些没人性的家伙。而且杨凡玉总是认为就是因为太多的人为了生存和荣华富贵将男人*的东西割去了给人心甘情愿的做奴才,因此导致了中国人后来对于外人的**却一直不奋起反抗而是麻木的忍受着。毕竟男人的血性已经没了,被自己亲手割去了,又怎么有勇气去抵抗呢?

所以杨凡玉潜意识里就认为高起潜很有可能靠不住,毕竟现在的情形是只要高起潜说出话来,很多人就会按照高起潜所说的话来对太子朱慈烺进行重新的评判了。一旦高起潜心里认为还是觉得南京的朱由崧比较靠谱,那么他的评断肯定对朱慈烺很不利,那么自己这些人的处境就很危险了,毕竟说来也是在大明朝的势力范围内,这么栽上一个冒充大明太子的罪过足够让自己这几个人吃不了兜着走的,搞不好小命就要搭在这里了。

一想到此,杨凡玉也是脑筋不停的在转动着,思索着,想找出一条能够解决眼前局势的办法。

而高起潜也在奋力的用自己不太灵光的脑瓜在尽快的计算究竟是帮太子的好处大还是帮福王的好处大。

而大厅上所有的人则都在焦急的看着高起潜,等着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答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