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反三国那些事儿 > 六 自作聪明者的下场全文阅读

六 自作聪明者的下场

今天我们有一门专门的课程叫心理学,学习它是为了系统了解整个人类及动物群体一般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如果把这个研究范围缩小到一个固定的点,专门研究某一特定人物群体,如领导的心理现象——那就是领导心理学。这是一门新生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事实上,这门所谓领导心理学虽然名字很陌生,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官僚文化中,它的实质精髓却往往处处可见。无论在古代官场还是在现在的职场,时刻揣摩领导的心思,做一些符合领导心意的事情,进而获得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拔——这门艺术,都是每一位小科员们所孜孜追求的。放眼四海,谁不想讨领导好呢!做个“蛔虫”多好,领导渴了就知道送水,领导饿了就知道递饭,领导想打喷嚏立马上前送上纸巾——只有把领导的马屁拍好了,自己的升迁和发迹才能有更大可能。因此,和珅绝对不是传说。

不信?看看岳飞就知道了。他的人格魅力绝对是杠杠的,对民族和国家有巨大功绩;但可惜就是不擅揣摩当权者的心思,结果一直跟领导(皇帝)的所主所想唱反调,最终一步步沦为领导的眼中钉肉中刺,时时想处之而后快——结果他的下场也是很明显的。事实证明,不懂领导心理学就是可悲。

但是,凡事也得讲个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揣摩领导心思是没错的,但绝对不能让领导觉察到。几乎所有的领导都追求一种恩威莫测的极限效果,这才是领导者的威严所在;如果自己的每个心思都轻而易举地被别人看穿——谁愿意在下属面前做个透明人?!

更重要的是,揣摩领导的心思,最好不要时时刻刻将自己猜出来的领导心思拿着到处宣扬,仿佛自己有多了解人家似的。——千万记住,无论什么时候,这条绝对是个禁忌。毕竟人都有私密的一面,谁都不想像个白痴一样被人时刻公示于众。

还有,如果遇到领导故意摆下疑题考验下属们,藉以彰显自己聪明的时候,最好不要上前卖弄才学,显得你比领导还要牛。因为这样,彩头都让你抢走了;一次可以,两次可以,次数多了,领导就会十分不爽,而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固然犯大忌讳,可也还勉强值得原谅。悲催的是,如果你不幸触碰到了下面这条“高压线”,那你就永远不得翻身了!——那就是,永远不要介入领导的人事安排和继承人纷争中去。

所谓亲不间疏,在这种具有绝对利益纠葛的大是非问题上,千万不能逞一时之能,揣摩领导的好恶而加入不同的政治派别搞“地下活动”;因为领导的心思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他一旦得知你在这件事中搅了局,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到时候,不仅自己一派在政治失势无从翻身,你本人也绝对会是死得最惨的那个!

没办法,谁让你自作聪明,无事生非来着!

上述分析的几点,都是在揣摩领导心思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到的禁忌;可是,很不幸,现在就有个人倒楣地触犯了以上所有禁忌:他不但时时以领导肚子里蛔虫的身份自炫,在各种场合大抢风头不说,还到处宣扬和预言领导的私密想法;更重要的是,他真的介入了继承人纷争中去,并且还自以为聪明、浑然不觉!

他就是曹*的私人大秘书——杨修。

还记得祢衡的故事吧?黄祖当初问他“许都有何人物”的时候,他第一个就点了这位杨修先生的大名,所谓“大儿杨德祖(杨修的字),小儿孔文举(孔融的字)”——这其实也就是祢衡的人际圈。能与孔融、祢衡两大才子并列,杨修的才学和品性可见一斑。不过,跟祢衡的狂妄、孔融的刚直不同,这位杨修先生其实一直在曹老板手底下做秘书工作的。他对曹*的看法还不是很坏。

杨修这个人,长得单眉细眼,白白胖胖,神清气爽,是太尉杨彪的儿子;表字德祖。他的最大优点就是有知识,口才好(博学能言),脑子比较聪明(智识过人)。当然,最大的缺点也就是喜欢自作聪明。

说起杨修的杯具,还是由一个众所周知的“鸡肋”的故事引起的:

话说曹老板在斜谷接连大败,本来因为黄须儿曹彰的到来勉强树立起来的一点希望又成泡沫了。彷徨不定,进退维谷;此刻的他,已彻底迷茫了,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恰巧这个时候,厨子给他送滋补营养的鸡汤进来。曹*心情本就低迷,此刻瞥见碗里有块鸡肋(骨多肉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心里更觉感怀了。正在他“思考人生”的时候,夏侯廉进来向他请示晚上用什么接头暗号比较好。曹*正在吃鸡肋,随口说了句:“鸡肋,鸡肋!”

结果,实诚人夏侯廉出去,便真拿“鸡肋”作为夜间接头暗号来跟将官们核对(防止敌人渗透)。可这个一个奇怪的接头暗号,传到时任行军主簿(军文书)杨修的耳朵里,他便立马在第一时间猜出了曹老板的真实心思,马上告诉士兵们要抓紧时间收拾行李,准备回许都。

很快,就有人把杨修到处“妖言惑众”的这一情况反映到了夏侯廉的耳朵里。夏侯廉的反应很是吃惊,他赶紧派人把杨修找来问他:“你凭啥要大伙儿收拾行李呢?”

杨修言之灼灼:“我是根据今天晚上的接头暗号推测出来的。您想想,鸡肋是个什么东西?那玩意从来都是骨头多肉少,吃起来没啥滋味,扔了又觉得可惜……”

夏侯廉很不解:“我不明白,这个跟收拾行李有啥关系呢?”

杨修把眼一瞪:“哎~你咋就不明白呢?依我看,在大王的心里,汉中这块地未尝不是这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现在在这圪垯地儿呆了这么久,进不能确保完胜,退又害怕人家耻笑;但终究而言,在这里耗下去总没啥好处,还不如老早卷铺盖回去呢!所以我断言,魏王一定很快就会下退兵令。”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所以我才让大家预先收拾好行李,也免得到时候慌慌张张不是?”

夏侯廉恍然大悟:“哦~您真不愧是能知道魏王心意的第一号人物啊!佩服,佩服。”说完,干脆自己也回去收拾行李去了。夏侯廉是部队的先锋,他都跑去收拾行李了,大伙儿也学他的样,于是,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们也都明里暗里准备着回去的事情了。杨修一句话真是厉害!

可是,这种私自揣摩曹老板心意的话,到处乱放也就罢了;偏偏曹*那晚上心慌如麻睡不安稳,便手里揣了把钢斧,跑出寨子外边来散散步,结果一眼就看到了夏侯廉底下的人全都在收拾行李!

这一幕当即就触动了曹*的心事,他自然吃惊不小:我这才想着要回家呢,大家怎么都知道了?!——他立马把夏侯廉叫来问话。夏侯廉解释:“不是我,是文书杨修先生预知了您要回军的意思的。”曹*很郁闷,又是这位杨修!他赶紧又把杨修叫来再问。

可杨修居然没一点反应,在曹*面前还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怎么跟夏侯廉说的又怎么跟曹*说了一遍。(可能他觉得自己没错,曹*本来就这心思。可是你也不想想,逞一己之能,到处宣扬领导内心还没决定好的事情——这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就这样,曹*实在忍无可忍了,大怒着叫骂:“什么玩意!你算个什么东西,竟然胡言乱语,造谣生事?!——拉下去砍了!”随即,刀斧手立马蹿了出来,架起他就往出走;只一会儿工夫,这位自作聪明的杨大文书的脑袋便挂在营门上了。——也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

这就是他毫无忌惮不分时间、场合、方式乱揣摩领导心思并大肆宣扬的下场。他的悲哀是他自作聪明的性子造成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修之所以会惹得这位曹老板大怒,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事实上,他以前还有好几处犯了曹*的忌讳:

有一次,曹*盖造了一座花园;到落成的那天,曹*去参观,看完后,他并没说任何一句夸奖或者不满的话,只提起笔来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便撂下笔走了。对于他的这一奇怪举动,其他人都不晓得啥意思。只有杨修跑去跟大伙儿分析:“你们还不懂吗?‘门’里面写一个‘活’字,分明就是一个‘阔’字。他老人家是嫌你们把门弄得太宽了!”

那伙民工觉得绝对有理,便把门拆了重新改建了一番。折腾好以后,又请曹*来参观。曹*心里十分高兴,问大伙儿:“这是谁猜出我的意思的?”大家告诉他是杨修。结果恰恰犯了曹*的忌讳:丫丫的,跟我这儿穷显摆自己的聪明劲是吧,这件事关你毛事!于是乎,他嘴里虽然称赞着杨修,心里却很不愉快。

——难怪,曹*本意是想在那伙民工面前显示一下自己有情调,可你杨修瞎搅和什么?全世界就你聪明?搁谁谁不郁闷!

又有一次,塞北方面大老远寄给了曹*一盒酥饼。这可是贡品啊。曹*舍不得吃,拿起笔来在上面信手写了“一合酥”三个字,便把它放在了一边。可杨修进来以后,居然直接取了个勺子跟大伙儿一起把这盒酥饼给分吃了。曹*觉得奇怪,问他,他无不得意地说:“这可不怪我。您在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竖着的‘一合酥’三个字拆开来念恰好是这个),那就是让我们一人一口分吃了啊!我们哪里敢违背您的命令呢!”

这就是借着文字游戏的名义把曹*戏耍了一遍。曹*就算大度,也十分不快,这人也太自作聪明点了吧!因此,他表面上一笑而过,心里却更加厌恶杨修了。

还有一件事:曹*出于多年来多疑的性情,极其害怕自己睡觉的时候有人来谋害他,便经常扯谎给部下:“我一般喜欢在梦里杀人;因此,当我睡着的时候,你们最好不要往我跟前晃悠。”

结果,有一天,曹*白天在军帐里睡着了,被子掉在了地上,一位侍卫怕责骂,赶紧捡起来给他盖上;可没想到的是,曹*居然一跃而起,拔出剑就把他砍了!(果然十分血腥。不过,笔者猜他那会儿肯定是醒着的,之所以这样,也只是为了杀鸡儆猴罢了。)

可曹*又确实会装。他把人杀了后,又上床继续睡觉,跟没事人一样;后来过了老半天,他才悠悠“醒”来,还一面假装不知道,十分“吃惊”地问:“咦?谁把我的侍卫杀了?”没办法,大家只好把实际情况告诉他。曹*痛苦不已(忽悠,接着忽悠),又吩咐为之举行隆重的葬礼。

于是乎,在这样一番忽悠下,大家还真以为曹*果然喜欢在梦里杀人。可只有杨修知道曹*的真实心意,他实在憋不住,在临葬的时候,他指着棺材悠悠地叹气:“唉,老兄啊!实话告诉你,丞相才没在梦里呢,是你老兄一直在梦里啊!”

——这句话可谓妙绝,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曹*的虚伪和做作,同时给所谓“梦里杀人”的扯淡故事以狠狠一耳光。不知道是自作聪明还是有意为之,其实杨修也未必同情那位侍卫,他只是巧妙地借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的见解罢了,当然隐约还有对曹*无辜砍人举动,更多的是对他虚伪演技的暗中控诉。

结果,这样一来,杨修是犀利了,曹*自然就老没面子了。曹*听说当然很生气,心里早把杨修砍了几千遍几万遍了。

当然,如果仅有这些事情的话,估计曹*还不会下定决心要搞死杨修,顶多让他卷铺盖滚蛋算了。可下面一件事的发生,则彻底断送了杨修的生命——

还是那个最关键的问题,继承人的纠纷。众所周知,曹*一直很喜欢第三个儿子(不算曹昂)曹植,而曹植本人又非常看重杨修的才气,便天天把杨修叫过来一起聊天,甚至到了不眠不休的地步。后来,曹*当了魏王,商量着准备立曹植为王世子;曹丕知道了当然很焦虑。

曹丕有心眼,他很想抢得继承人的地位,便秘密把朝歌县长吴质请进家门给自己出主意;可是按照条例,王子是不能结交外臣的,怕被人知道,曹丕想了个主意,他抬了一个大竹箱子把这位吴质装在里面,却故意说里面装的是绢匹(反正没人敢打开查看),就这样把吴质抬到了家里。结果不知怎么的,这事却被杨修给知道了,他心里向着曹植,便第一时间跑到曹*这里来打小报告。曹*便让人在曹丕的府门外去检查。

曹丕得到消息后,凌乱不已,马上向吴质征求办法。吴质老奸巨猾:“没事!明天您再用大竹箱子装上绢匹再进来一次,不正好可以瞒过你老爹了吗!”曹丕一个劲点头。

第二天,他果然又抬着一个大竹箱子进来了。曹*派来的安检人员打开一看,确实是绢匹,这下没啥好说的了。——回去向曹*报告,结果反而让曹*认为是杨修故意坑他这位大儿子,更加厌恶杨修了。(说了疏不间亲!搀和别人的事把自己陷进去了吧?)

后来,曹*决定当中对两个儿子,确切地说是两个王位继承候选人进行一番考核。一天,曹*先吩咐他们出邺城门外走一趟,然后却偷偷告诉看门的,一定不要把他们放出去。(这就是考核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了。)曹丕先到门边上,可因为看门人的阻挡,他比较实在,只好怏怏退回来了。他的任务失败了。

再看曹植。他回去后第一时间就此事向杨修作了一番咨询。杨修当然有主意:“您是奉了魏王的命令出去的,谁敢拦您!要是他们阻拦您,您可以直接砍了了账!”曹植认为他的话有理。

等曹植到了城门边,看门的果然前来阻挡。曹植理直气壮地斥责他:“妈了个巴子的,我奉的是魏王的命令,你这厮居然敢来阻挡?!不想活了?拉下去砍了!”很快,他的人头就落地了,曹植也顺利出了邺城。他的任务完成了。曹*得知后很高兴,还以为真是曹植比较有魄力呢。

就可惜了那位看门的了,居然因为曹*父子们的一道考核不幸做了冤死鬼。他实在很无辜。

可是,这件事毕竟有猫腻,也就是说,曹植作弊了,他请了枪手杨修给他出的主意。不幸的是,后来这件事居然被人向曹*告密了。曹*被自己的儿子忽悠了一把,心里十分不爽,痛骂闲事先生杨修的同时,对曹植也不怎么喜欢了。

据说,杨修还给曹植备写了十余份答教条(就是预备好的面试稿),只要曹*问他什么,曹植便可以按照稿子对答。结果,曹*每每询问曹植一些军国大事,曹植都能对答如流。曹*表面赞叹的同时,心里已经有了点疑虑了:要知道,这些军国大事,可不是曹植这个年龄的思维便能考虑这么透彻的!

偏偏不幸事件再度发生了:曹丕知道了这件事的内幕,为了搞倒对手,居然买通了曹植身边的人,暗暗把这些面试稿全偷了出来拿去给曹*看。曹*一看当然大怒:“妈了个蛋,又是你杨修!我就不明白了,你这么费尽心机搅在这里面到底为的什么?!”

被人愚弄本来就很让人不爽,何况还牵扯到大臣结交王子搞政治山头这样的大问题呢!也正是这个时候,曹*已经有了砍死杨修的心思了,只是后来发生了一些其他事,才让曹*把这个念头暂时压了下去。

这样,旧恶添新仇,杨修实际上已经死期不远了;他能够活着领军文书的薪水,已经是曹*对他的法外开恩了。可他居然还浑然不觉,在“鸡肋”的问题上又一次往枪口上撞——俗话说想找死谁也拦不了,这次曹*实在没有忍下去的理由了,便直接给他安了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拉出去砍掉了。

聪明一世的杨修便这样死了,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四岁。——正好应了祢衡的那句话,“大儿杨德祖,小儿孔文举”,算是祢衡本人一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三个能够凑到一起,他们的下场也都是可以预见的(竟无一例外被曹*砍死)。

所以说,有的时候还是不要太自作聪明了好,揣摩领导的心思也要有个度。本来处处高调显摆自己的聪明已经让领导十分不爽了,拿着领导的私密想法人前宣扬更是不应该,何况还像个屎壳郎一样搅进人家父子的权位大纠纷当中去——那也难怪他会被搞掉了。

谁会忍受这样的员工!(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一句话:做人,就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合适的角色;越位揣摩不提倡。即便你有揣摩领导心思的癖好,那也最好学会低调。(未完待续)